我與上海書展的故事——19位編輯的記憶,跟他們一起逛書展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轉載任何百道網微信公號(bookdao)所推送的文章或內容,請事先與本公號取得聯繫。關注百道網手機站更多文章,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Q

A

&

百道網:今年是您第幾次參加上海書展?您第一次參加書展時對上海書展的印象是什麼?請分享您在上海書展中記憶最深的故事。

商務印書館鮑靜靜:從2004年第一屆上海書展開始,我幾乎每年都不會落下。第一次參與上海書展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書展上濃厚的文化氣氛,那時雖然是第一屆,但是上海書展已經人山人海,十分熱鬧。

作為一個愛書人,我喜愛每一屆的上海書展,但作為一個出版人,對我來說書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為我館作者做的新書活動。為了將每一本好書用最好的方式送到讀者手中,編輯、營銷人員和作者臺前幕後會花很多心思和力氣去做這些活動。

浙江教育出版社蔡歆: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是在2015年,當時的印象就是書展的組織方非常用心。與國內其他大型書展相比,上海書展無論是在報名、信息確認、書展現場的引導,還是書展過後的反饋以及對下一屆書展的信息追蹤都十分有序、到位。

參加過的這幾次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是2017年上海書展時少年兒童出版社展位上的一場活動。在那場活動上,一群小演員先情境化地表演了由繪本《了不起的瑪德琳》改編的舞臺劇,然後由“小青蛙”講故事特等獎獲得者進行朗誦表演,著名兒童作家秦文君女士還在現場與讀者們分享了這本繪本的內涵,此係列圖書譯者戴縈嫋女士也為讀者分享了翻譯語言的妙趣之處。整場活動組織非常到位,現場氣氛非常好,給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範耀華:今年是我第12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是在2007年,我剛入職的時候,當時給我留下的印象第一是新奇,因為平時買書是在學校附近的書店,或者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上海書展這樣各家出版社、各種圖書集中亮相的形式對那時的我而言是新鮮的。第二是心態的改變,以前逛書展都是尋找自己心儀的圖書,作為編輯參加書展則是去看一本本好書是如何呈現的。

參與這麼多次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一個個的愛書人,雖然展覽館裡人頭攢動,但大家的面孔似乎很相似,舒展、沉靜。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幾歲大的孩子,或坐或蹲在地上,手捧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更有大量的愛書人,拖著箱子逛書展,購買了成摞的好書。還有書展門口長長的排隊買票的人,更是書展期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浙江文藝出版社馮靜芳:這是我第十次參加上海書展,我第一次參加書展是2006年,那時我還在華東師範大學讀研究生。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參與書展的人特別多,這也讓我覺得有這麼多熱情的讀者,出版行業不會像許多人所說的成為夕陽產業。

參與的這麼多次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是2016年我們主辦的那場“從幼升小到小升初:教授老媽陪孩子成長——《沐陽上學記》新書讀者見面會”,當時為了完善這次活動的細節,我們頂著上海夏日的熱浪提早在書展入口處排隊。等進場的時候,我們的一個同事的衣服因為出汗已經溼透了,但這場活動成功開展時,現場讀者的熱烈反饋讓我們覺得這些汗水都是值得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馮悅樂:今年是我作為讀者參與的第十個上海書展,更是我作為工作人員參與的第五個上海書展。第一次參觀上海書展是2005年,那次書展期間,颱風“麥莎”肆虐華東,地鐵發生雨水倒灌,即便如此,上海書展依舊吸引了眾多讀者前往。颱風阻擋不了愛書人對上海書展的嚮往,這是我對上海書展的第一印象。

自2014年書展起,我作為上海古籍出版社市場部的員工參與上海書展。我社在序館、理想書房、世紀館展區展出《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清代詩文集彙編》等幾套大型文獻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面對這些“厚重”的書,有讀者在現場讚歎“有這麼好的文化遺產,以後中國不強大,誰會強大?”。而且常有讀者在書展現場向我們工作人員詢問《四庫全書》和《續修四庫全書》的情況,2017年家住上海浦東的一位普通個人讀者通過在上海書展上了解到的情況,最終在我社購買了一套《續修四庫全書》,今年有位杭州的個人讀者也有意向通過上海書展購買《四庫全書》。

東方出版中心李夢溪:今年是我第六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書展是2004年,那時剛初中畢業,圖書網店也沒有如今這樣的規模,平時買書都是去實體書店,當時覺得能有這麼大場地、大規模的書展,能看到很多喜歡的書真是非常棒的事情,讓我感覺很驚喜。

上海書展帶給我記憶最深的事也是發生在第一次參與書展的時候,那天我家搬家,但我卻和朋友在書展上流連忘返,直到閉館才離開,回到家已經沒有去新家的車了,只好抱著兩三袋書在舊家還沒有搬走的硬床板上睡了一晚。

山東畫報出版社劉叢:今年是我第四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書展是2012年,那一屆有“理想書房”的主題,書展設計很漂亮。當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海普通市民對書展活動的關注度,從清早開始售票處便排起了長龍,大熱天,大家撐著傘慢慢等待。我想對於讀書這件事一直保有熱情或許才是理想書房的意義。

上海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事發生在我參加思南讀書會作家李長聲的一場活動時,當時人比較多,所以我在後排站立聽講,期間有一位女生急匆匆趕來便也悄悄站在後排,不一會我看見她從包裡拿出一份上海書展活動的打印活動表,用筆仔細地勾畫著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後來跟她交流才知道,她因為自己工作忙只能趁空參加活動,她歉然又認真的樣子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也讓我這個出版從業人員覺得以後辦活動要對得起這些在忙亂中仍然嚮往文化活動的讀者。

浙江大學出版社羅人智:今年是我第四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上海書展,是2015年。當時對上海書展最大的印象是,人多,入場要排很長很長的隊伍,加上天氣熱,所以整個書展讓人感覺非常火爆。

參加的三次上海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是2015年陪《小別離》的作者魯引弓老師參加一個社區活動。那天上午魯老師在書展現場做了一個效果非常好的新書發佈會,下午受組委會邀請去做一個“書展進社區”的活動。儘管組委會事先有提示,但是等到活動開始,讀者陸續入場,魯老師還是對讀者的年齡大吃一驚。來參加活動的都是下午到社區活動中心來納涼、聊天的大媽、奶奶們。讀者層次的變化,讓魯老師原來準備給都市白領們講的暖心故事,完全無用武之地。好在魯老師經驗豐富,在和現場大媽們簡短對話之後,馬上就抓住了讀者的“痛點”,將活動氛圍由尷尬調節為活躍。

南京大學出版社戚宛珺:今年是我第五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上海書展是2014年,第一次去的時候,看到上海展覽中心外的隊伍一直蔓延到延安西路上,感覺如果沒有去過上海書展,永遠不會知道有這麼多人在讀書。場內書山人海,全國的出版社、圖書公司、獨立書店、跨界平臺都搭出了自己的展位,先用書籍淹沒你的視線,再用創意產品吸引你的眼球,每位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心頭所愛。

參加的這麼多次書展,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的活動——射手座陳丹燕老師的散文集《永不拓寬的街道》分享會上由街道選派,來自民間的兩位朗讀者。他們颱風幹練,發音專業,情緒恰到好處,喚起了現場讀者種種的美好記憶和深深的懷舊情緒。其中最打動我的細節是,他們特意為打印稿的背面,選用了《永不拓寬的街道》的封面放大圖作為襯底,充分體現了上海人的精細,也是上海人對自己歷史與城市的珍惜。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錢方針:今年是我第九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上海書展是2010年,當時我剛剛博士畢業轉行擔任編輯。那次參與讓我第一次知道全國有那麼多出版社,而且儘管是炎炎夏日,但書展現場內外依然是人山人海,看書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這讓選擇以做書為職業的我有些激動。

參與的這麼多次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是2011年上海書展上《錢學森》傳記的籤售現場,排在長長的籤售隊伍中的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他安靜的排著隊,手中卻止不住翻開書頁就開始看,又時不時用眼睛的餘光跟著移動的隊伍。這本書有年紀這麼小還閱讀如此專注的讀者讓我很驚訝。

四川人民出版社唐婧: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上海書展,但是上海書展舉辦十多年來,一直在業界以及讀者中有著良好的口碑,讓我心嚮往之。這次終於有機會參加,我非常激動。上海是經濟中心,也是一個重視文化傳承的城市。在我印象裡上海人注重生活的品質,不僅體現在吃穿住行上,更體現在精神生活中,上海書展無疑有著最熱情最有品位的讀者。

上海書畫出版社王劍:上海書展是2004年舉辦第一屆,那一年也是我大學畢業進入出版社工作的第一年,所以應該說我是上海書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上海書展十多年的發展,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這個書展已經成為上海這座城市最大的文化盛事之一。每年夏天,逛上海書展已然是上海市民,尤其是孩子們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了。

對於我來說,每年書展都有很多記憶深刻的故事。其中最為深刻的是去年8月,我們在上海書展中央大廳舉辦《上海城市地圖集成》一書的首發籤售活動。那天來的人很多,有一位老伯伯,上午就到書畫社的展臺買了這套書,然後一直等到下午活動開始。他說他從小就喜歡地圖,是看了新聞知道出了這樣一套書,所以特意一大早從郊區趕來參加首發活動。當時我和我身邊的一位記者聽了都很感動。我想,書與人,讀者與編者,通過書展這個舞臺聚在一起,就是出版的價值,書展的意義所在吧。

江西人民出版社王醴頡: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是2015年,那年也是江西首次作為上海書展的主賓省參展。當時對上海書展最深的印象是:在全國所有的書展當中,上海書展最火爆,讀者閱讀熱情度高,這最為直觀地彰顯了讀者對高品質讀物的孜孜不倦追求。

上海書展帶給我個人記憶最深的是,2016年我攜帶新書《傳奇劉賀——從昌邑王、漢廢帝到海昏侯》在上海書展期間舉辦的“西漢海昏侯墓考古成果暨傳奇劉賀圖書分享會活動”。當時吸引大批上海讀者,掀起海昏侯熱,在活動互動環節,讀者的素質、提問的水平之高,令出席的兩位專家感慨不已。

今年的上海書展,我將陪同《我是城管》作者周亞鷹先生,攜其新書《家風 門風:52棟裡的故事》做兩場讀者分享會。現已感受到上海粉絲的熱情,他們在活動群裡積極準備著參與會場活動。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伍麗雲: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上海書展是2017年,因為當時參加上海書展的人特別多,幾個入口前都排了長長的隊,後來又看到上海的讀者都拿著購物袋去買書,所以上海書展最初給我的印象便是上海的讀書氛圍特別棒。

上海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應該是朋友圈給我的驚喜吧,去年來上海書展的第一天,就在朋友圈“打卡”了,遠在湘西的九妹老師留言說我打卡的位置和她一個朋友打卡的位置完全一樣,並把我的微信號發給她朋友,託我帶她的朋友去買一本書。於是我們就通過朋友圈在茫茫人海中成為了朋友。

上海教育出版社易英華:這是我第八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上海書展是2011年,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讀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對上海書展第一印象是壯觀:展館建築恢弘,展區佈局合理,圖書琳琅滿目,講座精彩紛呈,愛書人流連忘返。印象深刻的還有當年上海書展的重要嘉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在華東師範大學逸夫樓作的講座。我和同學參加了講座,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聆聽世界知名的大作家談關於詩歌、寫作的心得,心裡很感激。對上海書展所承載的傳播學術、交流精神的意義體會更深切。

上海書展帶給我個人記憶最深的故事是我2013年研究生畢業,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參加的第一個書展。我到出版社工作是一個偶然,剛到出版社實習時,我非常不適應,直到有一天我在書櫃找出一本《語文學習》雜誌的過刊來讀,在雜誌中讀到一封讀者來信,信中一位中學語文老師講述了自己和這本雜誌的緣分,以及數次想來看看編輯部卻遺憾的失之交臂的故事。這封信深深打動了我,也讓我對出版社的工作重燃信心,在我看來,在能夠出一本讓讀者如此眷戀的雜誌的出版社工作應該是非常值得的。我是2013年7月1日正式入職的,從入職之日到當年的上海書展,每天忙忙碌碌,馬不停蹄。書展期間,輪到編輯部值班。當我和同事穿過人流,走到世紀館期刊展區,在眾多期刊中找到《語文學習》時,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那一刻湧起的諸多感情,印刻在我的記憶深處。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殷曉蘭:今年是我第13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書展是2005年,那也應該是第一次見識到大型的書展是怎麼回事,最深的印象就是好大、好熱鬧,作為一個讀者,可以盡情去淘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為一個編輯,可以近距離接觸讀者、瞭解讀者的想法。

作為我個人來說,記憶最深的是上海書展為了給讀者方便,在不斷進行人性化的改善。記得我與先生最初去上海書展時,書展不能帶包進去,我只好讓先生拿著包在門口待著,我進去逛展買書。我記得當時下很大的雷雨,在外面等著的感覺很不好受,後來上海書展在這方面作了改進,進書展現場有了帶包通道,而不是將帶包的讀者拒於門外。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喻潔:這是我第三次參加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書展是在2015年,當時剛進入社裡工作不久,所以有這樣的機會心情非常亢奮。當時給我的印象是,書展的讀者實在太多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讓我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高漲的閱讀熱情,特別是家長對孩子閱讀的重視,孩子們對閱讀的專注,都令我敬佩有加。

我參與的幾次書展,雖然每次幾乎都是在活動的忙碌中度過,但有幾個片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一位老奶奶陪著孫子在這麼酷熱的天氣來到書展,在我們展位看書看了半天,奶奶不識字,孩子還耐心讀給奶奶聽,老奶奶就給小孫子默默扇著扇子;還有從山東特意來參加我社666老鼠記者慶典的一位媽媽,就因為孩子是鼠迷,她一個人不遠千里帶著孩子來參加這個活動;午休時去吃飯的時候,偶然看到一位老爺爺戴著老花眼鏡蹲在角落裡看書,時不時還揉揉眼睛,甚至忘了吃午飯。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上海書展上我社《章魚國小時代》首發式暨公益籤售活動。一個小時的首發式,1000餘冊新書全部售罄,加上愛心人士的直接捐款,共募集到善款13766元,這些將全部捐給一位患白血病的三歲小女孩。

中國中福會出版社鄭曉方:這是我參與的第15屆上海書展,第一次參加書展是2004年的第一屆上海書展。參加的這幾次書展,讓我記憶最深的是2004年書展,那時我剛從上海書店出版社來到現在的中福會出版社,在上海書店的展位上看見自己之前編輯的書安安靜靜地在那裡,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我丟棄一樣,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周語:作為出版方來說,這次已經是第六次參加書展了。第一次參加是2013年,當時作為出版社實習生的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書多、人多、活動多,冷氣特別足,需要穿長袖,除了這些直觀感受外,當時看著書展絡繹不絕的人,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上海讀者非常專業、認真、熱情。

對於我個人來說,記憶最深的故事有兩個,一是關於讀者的,大概是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小女孩,她和她媽媽一起逛書展,然後走到某個桌子前,抱著一套《史記》就不肯走了,特別堅持地向媽媽提出要買這套書的要求,但她媽媽不肯給她買這套書,卻拉著她去童書區買書。這件事讓我感到很難過,因為這麼小就對文史感興趣是很不容易的,她的讀力可能也已經可以讀有點深度的書了,可是她的媽媽是隻給她看童書。這件事讓我覺得我們做出版,把好書普及給大眾、改變大眾對書的刻板印象、畏難印象,這個任務很重大。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作者的,去年浙江文藝出版社請到了美國科幻作家瑞薩·沃克和她的先生來參加上海書展。當時天氣非常熱,他們夫婦是第一次來中國,由於飲食上不習慣,加上水土不服,很快就出現腹瀉等不適狀況,但是他們還是帶病堅持做完了《穿梭時間的女孩》的三場活動和一場採訪,並且一直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精神狀態,鼓勵我們,激勵我們,回國後還特地寄禮品給我們表示感激,這些都讓我們深受感動。經歷這件事,我感覺作為一個編輯,我們努力做出好書,把書做好,不僅是對讀者負責,更是對一直在努力的作者負責。我們很感激這樣的作者。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聽出版人推薦最值得關注的活動和書籍

書展期間,精彩的活動不斷,精品圖書更是數不勝數,那麼讀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參與最精華的活動呢?聽出版人他們怎麼說。

百道網:今年為書展策劃的活動中,您認為最重要是哪一個?策展亮點是什麼?請您為讀者推薦一本好書。

商務印書館鮑靜靜:今年的上海書展,商務印書館共策劃了17場活動,其中三場在上海分館舉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活動是《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新書對談會。屆時,除了本書作者、上海開放大學中文系的教授、“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之一鮑鵬山老師會出席活動外,我們還邀請了在中國傳統文學史方面極有造詣的三位嘉賓: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兼著名作家陳子善老師、復旦大學中文系的兩位教授駱玉明老師和汪湧豪老師,由他們一起圍繞著《中國人的心靈》這本書來暢談中國文學的精髓所在,以及文學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相信到時會給到場的讀者朋友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我也希望將《中國人的心靈》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讀者,相信不管對於中文系的專業讀者也好,還是對於非專業的讀者也好,這本書都會是本屆書展中最好的新書之一。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精裝)》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浙江教育出版社蔡歆:2018上海書展,浙江教育出版社將舉辦多場活動,我最推薦的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讀者見面會。在這次活動中,沈石溪將於讀者分享“彩虹橋動物母愛繪本”系列、“精讀酷玩”系列,這兩套與浙教社合作的新書。屆時,沈石溪還將在現場邀請小朋友們和他一起戴上“彩虹橋動物母愛繪本”系列中自帶的動物頭飾進行互動,相信到時候現場氣氛一定會非常熱烈。

本次書展,我想向讀者們推薦“彩虹橋動物母愛繪本”中的《奔跑吧,媽媽》,這本書將為讀者講述象鼩媽媽用自己的方式撫育後代的故事。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奔跑吧媽媽(精)》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範耀華:書展的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在我看來都很重要,如果要推薦,個人會建議關注華東師大出版社2018年上海書展的21場精彩活動,這些活動涉及了傳統文化、少兒閱讀、文學詩歌、教育等諸多領域,每一場都很精彩。

本次書展,我想為讀者推薦《唐詩百話》這本書,這是我國蜚聲中外的作家、翻譯家和編輯家施蟄存先生研究唐詩的經典著作。這是一部解讀唐詩的範本,因其兼具學術研究與詩歌鑑賞的雙重價值,故被譽為“唐詩百科全書”。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唐詩百話》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馮靜芳:今年書展,我最推薦的是思南書局的配套展覽“陳丹燕·旅行匯:看透風景”,為這次展覽,我們找供應商製作了一塊2.4米*2.4米的木板,上面鑲有機玻璃,放了陳丹燕·旅行匯套系圖書的12本書和1本手帳筆記本,每本書都有穿線防盜,讀者可以在現場翻閱圖書。

本次書展,我想為讀者推薦《沐陽上學記》這套書,這是一套富有創新性和實驗性的跨文體的國內原創兒童讀物。它集兒童詩歌、兒童故事和成人教育隨筆為一體,敘述了一個小學生的生活和一位母親對兒童教育的思考和反思。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沐陽上學記(共4冊)》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馮悅樂:在今年的上海書展書展上,我社圍繞 “以典籍學術為本,向大師名著致敬” 的主題,策劃了一系列精采紛呈的活動。其中我最推薦的是2018年8月18日下午14:30-15:30在世紀館A區舉行的“正史新讀本,名家妙文章——《二十五史簡明讀本》首發式暨籤售會”。

《二十五史簡明讀本》也是本次書展我最想推薦給讀者的書。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社出版過一套別具一格的中國史普及叢書《二十史新編》,出版後風靡全國,並作為大學教材被香港中華書局購買版權,此後不斷重印。二十年後的今天,我社重鑄經典,將這套叢書升級為《二十史簡明讀本》,這套書借鑑傳統的紀傳體史書編纂形式,融貫現代觀念,吸納研究成果,濃縮精煉,最大可能精簡二十五史的內容於一部書。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二十五史簡明讀本(全15冊)》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李夢溪:今年上海書展上,我最推薦的活動是餘秋雨老師的“餘秋雨演講書系”見面會,這次活動我們和喜馬拉雅進行合作,在平臺上選取聽眾最想知道的問題,請餘秋雨老師在書展現場進行解答。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形式聽取讀者的心聲,滿足他們的需求,讓讀者有更好的互動體驗。

本次書展,我想為讀者推薦《極簡德國史:何謂德國特色》這本書,本書由作者積數十年研究經驗而寫成,縱深把握了德意志國家體制的歷史演變過程,有力剖析了近現代德國的榮光與挫折背後的深刻社會歷史原因。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極簡德國史:何謂德國特色》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山東畫報出版社劉叢:我最推薦的活動是我社將在2018上海書展上舉辦的張怡微《新腔》新書分享會,主題是“我們不能只讀一本書,只能重讀一本書”。在這次活動中,為了更好地讓讀者有參與感,我們現場準備了新書中的片段邀請讀者進行朗讀。此外,因為書中也涉及對一些電影的重看,比如《玻璃之城》《甜蜜蜜》《花樣年華》《心動》等承載許多人回憶的影片,所以我們剪輯了一個關於這些電影的VCR將在現場播放,希望能勾起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記憶。

而《新腔》這本書,也是本次書展我最想推薦給讀者的書。這本書以全新的視角重新詮釋經典,重溫文學故事,新解舊文往事,在小說、戲曲、電影的細讀比較中,探尋文學藝術審美的時代新曲。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新腔》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羅人智:我今年為書展策劃了三場活動,其中我最推薦的是8月15日的《張宗和日記(第一卷)》新書首發式。而這本《張宗和日記(第一卷)》也是本次書展我最想向讀者推薦的書,因為關於合肥四姐妹的圖書,這幾年陸續出版了不少,但是關於張家兄弟的相關圖書,幾乎沒有。我社整理出版的《張宗和日記》,是國內首次出版,為研究合肥張家的家族文化,以及民國三十年代的教育及校園文化提供了很多新鮮詳細的材料。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張宗和日記(第一卷):1930—1936》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戚宛珺:在今年的書展中,我最推薦我社舉辦的“願在他鄉做使者”——何勇新書發佈會。此次活動,我社特別邀請了著名作家餘秋雨出席,與何先生一起就文化交流、文化傳承等問題深入展開討論。

我最想向讀者推薦的一本書是《攝影與電影》,這本書以希區柯克的電影《後窗》的一張宣傳劇照為起點,分析盧米埃兄弟、安東尼奧尼、戈達爾、諾蘭、沃霍爾等導演與布爾津、沃克、沃爾、雪曼等攝影藝術家的作品,從時間性、敘事、先鋒藝術等角度,挖掘了近一個多世紀以來攝影與電影兩者間互為啟發、不可分割的關係圖譜。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攝影與電影》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錢方針:今年書展策劃的活動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活動是“海派文化夜讀沙龍第二期:海派文化新起航”。這次活動由著名電視主持人駱新主持,董雲虎、柴俊勇、葉辛、潘真等名家參加,將以夜讀和對談這種平易近人的形式向讀者講述當代和歷史的海派文化故事,並以融媒體的形式展示海派文化在新時代的內涵。

這套“海派文化地圖”叢書也是本次書展我最想推薦給讀者的書。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四大品牌之一,這套叢書從不同角度為讀者全方位展現和詮釋海派文化,圖文並茂,思想深刻,語言通俗易懂。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唐婧:本次上海書展我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葉永烈先生在我社出版的兩本文化名人傳記《傅雷與傅聰》和《雅舍窗前青青草》的新書分享暨籤售會。在活動上葉永烈先生將與讀者分享他在獲取這些口述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這些事大多是我們在書裡看不到的。

其中《傅雷與傅聰》這本書是我最想向讀者推薦的書。本書是葉永烈先生在做了大量採訪,掌握了第一手的口述材料後寫成的,書中還加入了信件及照片,以深入解讀了傅雷傅聰父子的坎坷經歷。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傅雷與傅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王劍:今年我社最盛大的一場活動是“《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新書首發式”。這套書總共16卷,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集中展示了近現代以來海派篆刻藝術的卓越成就。首發式的嘉賓陣容龐大,這部大書的出版和首發活動,都是值得矚目的文化活動。

本次書展我最想為讀者推薦的一本書是《傅抱石畫唐詩》,本書收錄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以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作為題材,創作於1948年夏天的16幅唐人詩意圖以及作家山谷先生對畫作、詩意的解讀,唐詩專家趙昌平先生的唐詩語譯。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傅抱石畫唐詩》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王醴頡:今年我為上海書展策劃了我的新書《家風門風:52棟裡的故事》兩場作家分享、籤售活動。屆時,《家風門風:52棟裡的故事》作者周亞鷹先生將蒞臨活動現場與上海的讀者朋友們見面,分享《家風門風:52棟裡的故事》出版創作的心路歷程,講述新時代的家風門風建設。

《家風門風:52棟裡的故事》這本書也是本次書展我最想為讀者推薦的書,本書是周亞鷹先生推出的又一筆記體力作,在書中他將用有趣的故事和動情的敘述,將我們帶入了那所承載著時代變遷和濃厚親情的52棟。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 家風 門風:52棟裡的故事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伍麗雲:今年書展,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場活動是 《半個父親在疼》新書分享會,這本書蘊藏了作家對父親、母親以及個人私密成長史的坦誠書寫,是一次人間大愛的極致表達。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太習慣於將對父母的愛埋於心底,希望通過這次分享會上畢飛宇、路內、龐餘亮三位嘉賓的分享,能讓我們慢慢轉變觀念。

我最想向讀者推薦的一本書是 《我寂寞的時候,別人不知道:金子美鈴詩歌精選集》,本書是日本著名詩人金子美鈴的精選集,由100首主題各異的詩組成,並配有多幅與詩意相合的精美插圖。詩歌的內容或涉及日本的童話、民謠、戲劇、宗教、節日等傳統文化,或涉及電影、魔術、西洋鏡等舶來文化,是彰顯20世紀20年代日本文化的萬花筒。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我寂寞的時候,別人不知道:

金子美鈴詩歌精選集(精裝)》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易英華:今年為書展策劃的活動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將於2018年8月20日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三樓舉行的《於漪全集》首發式。屆時,我們將邀請教育界學者、專家、教師代表等,探討於漪教育思想的當代意義。

《於漪全集》這套書也是這次書展我最想推薦給讀者的書,本書是基礎教育首部特級教師全集,是於漪老師植根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生動理論闡述。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於漪全集》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殷曉蘭:2018上海書展,我認為最重要的活動是“20年科學人文出版的不懈追求——慶祝‘哲人石叢書’出版20週年暨‘哲人石叢書珍藏版’新書發佈”活動。這次活動我們擬邀請國內學術界、出版界的多位重量級嘉賓,與現場讀者共同回顧“哲人石叢書”20年的成長曆程,分享對這套叢書的認識和心得,並展望中國的科學人文創作與出版。

我最想向讀者推薦的一本書是《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本書圍繞100餘幅膾炙人口的世界名畫,以科學視角進行解讀,是一部融學術探索、科學普及和藝術欣賞於一體的知識性讀物,兼具閱讀、研究和收藏價值。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喻潔:今年書展,我認為最重要的活動是“章魚國小時代”讀者見面會。最大的亮點是這場活動將完全以小讀者為主角。屆時,不僅有自發組織小義務推廣員和小記者們對活動做招募工作和問卷調查,還有《章魚國小時代》的人物原型——戴胖胖、小白菜與坦克會來到現場講述曾經在章魚國發生的趣事。活動現場,章魚老師會以“面對未來語文教育”為主題進行講解,並且引導孩子們進行思考,同時也會對小記者收集的問題,關於寫作和閱讀的各種有趣的問題與孩子們進行互動式的交流,傳遞閱讀的樂趣,創作的靈感等。

我最想為讀者推薦的一本書是“章魚國小時代”叢書中的《推理大師賽》,本書從孩子身邊可能會發生的“班費失蹤”這個小故事入手,引起孩子的共鳴,激發其閱讀興趣。本系列圖書最大的亮點是書中附錄的“章魚國72堂作文課”和配套網絡作文課,作家章魚獨創左右腦寫作法、情商作文教學法,以孩子的語言,故事主人公的視角,和讀者一起討論、分享前文故事中精彩筆法的奧秘,為孩子打開輕鬆寫作的大門。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章魚國小時代13·推理大師賽》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中國中福會出版社鄭曉方:2018上海書展,我認為最重要的活動是2018年8月16日將在上海書展中心活動區舉辦“黃奕警官告訴你——《防詐騙攻略》新書首發式”,這是我社“送給爸爸媽媽最好禮物叢書”之一,針對中老年讀者編輯而成的讀物。

這本書也是我最想要向讀者推薦的書,這本書精選近年來發生在上海的老年人身邊的種種詐騙案,按類型分為電信類、金融類、中獎類、養生類及其他類。這些案例在上海或在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編者長期在公安戰線工作,以職業的本能和敏銳的視野編輯此書,更具有權威性。

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周語: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今年參與策劃的活動主要有三場,8月16日在作家書店舉辦的“最後一對拜占庭夫婦的愛與夢——帕維奇夫人雅絲米娜作品分享會”、 8月18日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辦的“文學對談:都市生活的‘黑鏡’謎題——黃昱寧首部小說集《八部半》分享會”以及8月20日在展覽中心的中央大廳舉辦的“‘得到’APP明星講書人黃昱寧首部小說集《八部半》分享暨籤售會”。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二場活動。首先,這場活動是橫跨翻譯、出版、創作三界的新銳作家黃昱寧老師第一本原創小說集《八部半》的首場活動,這件事意義重大;其次,這次活動我們有幸請到了為本書作序推薦的著名作家、評論家李敬澤老師擔任對談嘉賓,相信很多人都很想來到現場見李老師,對這場活動也會非常期待。

我最想為讀者推薦的書是《八部半》,這本書是橫跨翻譯、出版、創作三界的新銳作家黃昱寧的首部小說集,收錄了八篇虛構作品和一篇非虛構作品,這些作品都指向人們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並帶有對人類未來的思索。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八部半》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19位编辑的记忆,跟他们一起逛书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