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這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裡,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婆婆流露出的無助。

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上映3天,電影票房就已經過了十億,豆瓣評分高達9分……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編者相信,具體故事情節大家都瞭解的差不多了,就不在此贅述了,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關於逃避、等待與自我救贖的故事吧……

逃避“現實”的那些年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許多觀眾一定和編者一樣驚訝:這部電影居然能過審,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市場對於尺度的把控有多嚴苛,尤其是現實題材的影片,批判現實幾乎就是雷區,沒人敢碰。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而在各類現實題材的影片中,醫療問題更是“雷區中的雷區”。多年來有多少導演想把反映國內醫療問題的作品搬上熒屏,可最終都無奈作罷。

“閒談莫論社會事”早已成為了電影人之間一個心知肚明的“潛規則”。可是呢?社會問題就此一一解決了嗎?醫療痛點都不復存在了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得不直面的醫療痛點

當傷口潰敗到一定程度時,就到了我們不得不直面的緊要關頭。

痛點一:看病貴

電影對白一:

“我吃了三年的藥,

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最精彩的劇本,永遠來自生活。

來自唐山的呂姨,是病友眼中的“抗癌明星”。八年前,她查出宮頸癌的時候,醫生就判定她“壽命不過三年了”,可誰曾想,她又堅強的多活了這麼久。

病友們都羨慕她“白撿了好幾年”,卻沒人知道他們一家到底付出了多少……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治療八年,是呂姨一家人的漫長戰爭,她耗費掉了全家幾十年的積蓄,為了救她的命,兩個兒子賣掉了自己的房,借遍了親朋好友的錢,走投無路之時甚至想去借高利貸……這八年,本來富足和樂的大家庭變得一貧如洗、負債累累,呂姨怪自己拖垮了家人,恨不得一死了之……

痛點二:看病難

電影對白二: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張正茂今年66歲了,本該“六六大順”的年紀,他卻患上了食道癌。

最讓老張氣憤的是,從發現症狀到確診,足足花掉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一開始,為了掛上北京醫院的專家號,老張的兒子通宵排了好幾天的隊都沒有買到,最後還是從號販子手中加價數百元才“搶到了一張”。

可是,誰料痛苦才剛剛開始……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眾所周知,癌症的治療就是分秒必爭、從死神手裡搶時間的過程。可是誰知,掛號已然很難,住院更是難上加難!為了等待一張“北京醫院的入院門票”—病床,老張忍著“吞嚥都成困難、幾乎無法進食的痛苦”又愣是等了兩個多月……

在這兩個多月的等待裡,老張越來越痛苦、也越來越絕望……

痛點三:無藥可治

電影對白三:

“沒有藥啊,就成了這樣了。”

家住鶴壁的小李怎麼也沒想到,年僅三十歲的他也會得上癌症!而且,一發現就是肺癌晚期!更讓小李感到絕望的是,他的胸膜已經擴散,也就是說他連手術機會都沒有……除此之外,就連最後一根稻草--一開始給予厚望的基因檢測也沒有讓他找到能救命的靶向藥……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沒有藥就意味著沒有救。

他才三十歲啊,老天就要殘忍的給他的人生畫上句號。

努力自我救贖的國家

人民的苦痛、社會的苦痛,國家都看在眼中。

下一步,越來越多的新藥物即將問世!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提出要促進仿製藥研發,提升質量療效,完善支持政策。

這意味著,在未來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原研藥上市,會使得千千萬萬的普通患者大大受益!

下一步,藥品或將零關稅!

2018年5月1日起,我國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藥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這一舉措,將會使大量患者用上更加有效、更加便宜的對症藥!

下一步,“救命藥”可能會進醫保!

片中的格列衛(電影中化名格列寧)在內地的售價是2.35萬,在香港地區的售價是1.7萬

,美國和韓國的售價分別是1.36萬和1萬左右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而在2017年2月該藥已經成功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像片中呂受益一樣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報銷比例可達80%左右。

“進醫保”這三個字的分量有多重,編者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

不願自我救贖的我們

喜歡挑出別人的錯誤,卻很難去正視自己的不足,這是人類的劣根性。

看完電影的大多數觀眾,都把悲劇發生的源頭直指社會、直指國家,卻很少有人願意反思自己。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等待國家政策的改變,等待國家的救援註定是一種被動的存在,我們無法控制這種行為的發生時間與速度,只能把生死大權交到“別人”的手中。

況且,大面積解決原研藥的問題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政府的主觀能動性是造福人類,而不是某一個人,若要獲得自身的健康快樂,我們必須要選擇自我救贖!

若我們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儘早做一個規劃,提前進行早期的癌症篩查,利用海外醫療資源,早發現早干預,防微杜漸,就能將早期的癌症萌芽扼殺在搖籃裡!

“我不想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救贖

也許,很多人對於海外體檢和海外就醫這種“新方法、新手段”還不太瞭解。但其實,隨著近年國民經濟水平的上升,海外體檢和海外就醫已逐漸成為了國人體檢就醫的新選擇。據某不完全統計顯示,僅2017年中國到海外就醫的人數已突破60萬人次,其中80%是癌症患者。有市場預測,未來十年中國的海外醫療市場潛力有可能超過數百億美元。

醫療從來都不分國界,只要能帶給我們健康快樂,就是值得選擇的!

等待不能救命,能救命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您也贊同小年的話,請給我們點一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