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賣起車身廣告,小鳴單車破產清算

ofo賣起車身廣告,小鳴單車破產清算

今天,沉寂已久的共享單車“行業”接連出了兩個新聞:

一是讓所有人操碎心的ofo,在資金鍊告急的情況下,不得不推出了車身商業化廣告,在APP上也上線了開屏廣告;

二是小鳴單車破產清算案已被法院受理,一時間網上“退押金”攻略鋪天蓋地。

共享單車的終局究竟是什麼?如果是橙黃合併,恐怕終局不會到來。歷時兩年,這個由資本生生砸出的行業,經歷了猥瑣發育、畸形發展,而如今又在塵埃落定後看不清未來。回看這場轟轟烈烈的單車大戰,那些信誓旦旦的預言,可曾兌現?

預言1:靠租金能盈利?

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從這個新鮮事物誕生之初便廣受爭議。以ofo為代表的早期共享單車公司,在創業之初一度認為靠租金就可以收回成本,獲得盈利。以小藍單車為代表的入局較晚的公司,則認為2018年將是商業模式之爭,靠5角、1元的租賃費用掙錢的公司,全部會虧掉。

ofo創始人戴威去年3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算過一筆細賬:目前每輛車大概能帶來5~10元的收入,ofo自行車的成本不到300元,若按照12個月報廢來算折舊的話,每天的折舊不到1元,每個運維人員大概負責300輛車,一天薪水100元,平攤到每輛車上,一天的成本也不到1元,總體算下來,毛利大概在70%~80%左右。

但在數家單車公司推出“免押金”、“免費”等模式之後,僅靠租金盈利已不太現實。相比押金模式、運營模式,或與政府合作的PPP模式,廣告的前景似乎更為明朗。畢竟互聯網產品看重流量與入口。

日前,據南華早報消息稱,戴威已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並號召公司員工“戰鬥到底”。戴威堅持ofo在未來要繼續保持獨立發展,但是ofo每月僅運維成本就約需3-4億元;並且到目前為止,ofo可能只支付了供應商欠款(30多億元)的20%,哪怕其剛於今年3月以股權+債權的方式獲得了8.66億美元融資。

鉅虧之下,ofo選擇推出了B2B的車身廣告業務,試圖彌補租金收入的短板。該廣告產品分為車身廣告和APP線上廣告兩大板塊。車身廣告包括品牌定製車、後輪三角板展示位、車筐區展示位、車把三角區展示位、防水車座套展示位5種類型。

線上廣告則主要分為效果廣告跟品牌廣告,分別採取CPC(點擊量)和CPM(曝光量)方式計費。

目前來看,整個共享單車行業想要盈利,不光是開拓廣告流量變現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朝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方向去努力。

預言2: 共享單車90天結束戰鬥?

2016年9月26日,在ofo宣佈完成C1輪融資的當天,朱嘯虎在朋友圈轉發消息並評論道:“雙WEI合璧,誰與爭鋒!拼車,代駕戰場均在90天結束戰鬥,單車共享不會例外。”緊接著,摩拜投資方熊貓資本合夥人毛聖博“宣戰”:“年內ofo若能超過摩拜,熊貓合夥人將在國貿裸騎。”

事實是,二者並沒在年內決出勝負,而是將“第一”之爭整整持續了一年,並且更多大佬加入戰局。

2017年6月19日,橙黃之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馬化騰親自下場,與朱嘯虎在朋友圈進行了一番激辯,當時,摩拜剛剛完成由騰訊領投的6億美金E輪融資。

隨著二者融資越來越多,估值越來越高,到了2017年底,合併的傳聞開始甚囂塵上。

先是原本的“雙WEI合璧”走向岔路。滴滴希望促成ofo與摩拜的合併,激起了ofo的反抗:ofo把滴滴派駐的高管悉數趕走;戴威公開表示不合並;阿里被曝將提供資金,給戴威用來緊急收購滴滴持有的股權,阻止合併。

接著,一直力挺ofo的朱嘯虎被媒體曝出在退出協議上簽字,以30億美金的估值將股份出售給阿里和滴滴。當時他判斷,2017年底是ofo和摩拜合併的最好時機。還有投資人認為,理想的狀態是滴滴和ofo整合,更理想的狀態是滴滴和ofo、摩拜合併。

合併無望,投資人離場。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滴滴、ofo、摩拜這樣的出行組合裡,殺入了做本地生活的美團。

最終,所有橙黃合併的預言,被美團打了臉。摩拜以37億美金賣身美團,成為美團滴滴出行之爭的一枚棋子;而ofo再一次拒絕了滴滴,挺著資金鍊斷裂的危險,咬牙倒向廣告商。

預言3:共享單車90天結束戰鬥!

最終,90天結束戰鬥的預言應驗在第一個倒下的共享單車身上。悟空單車,存活期3個月。

當悟空單車雷厚義看到一夜之間,重慶大學城鋪滿了跟悟空單車一樣顏色的ofo時,就懵了。“很簡單,他們開始早,背後有錢。沒別的原因。”悟空單車終結在2017年6月13日。

一旦有公司開始倒閉,“清場”便開始了。小公司們資金吃緊、融資難、加速邁向死亡,為摩拜、ofo騰出決戰場。

町町單車在創建不過8個月的時間後,轟然倒塌。2017年6月,由於創始人丁偉的父親的企業資金鍊斷裂,町町單車失去輸血方,丁偉面臨了家庭破產、公司倒閉、父母入獄、女友分手的痛苦。

緊接著,3Vbike同樣於去年6月發佈公告稱:由於大量單車被盜,3Vbike共享單車從2017年6月21日起停運,沒有退押金的用戶,儘快申請退款。後宣佈停止運營。

2017年8月份,酷騎單車陷入押金難退的泥沼後就再也沒能走出,公司樓下甚至排起了退押金的長隊,最終結局也是停止運營,但至今仍有用戶沒有得到退款。

2017年11月,當時佔據市場份額第三的小藍單車,也終於被曝出押金難退的問題,位於成都的公司也已經人去樓空,後宣佈倒閉,被滴滴接管。

2018年5月18日,存活了一年半的小鳴單車,終於進入破產清算,押金未退還的消費者可進行債權申報。有數據統計,小鳴單車累計在全國投放了43萬輛共享單車,累計用戶數量為400多萬人,以199元/人的押金計算,累計收取了用戶押金8億元左右。

有花夕顏,黃昏盛開,明晨凋謝。曾經活躍著近70家的共享單車,有幾個熬過了黎明前的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