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1943年2月,被战争摧残得满目疮痍的苏联哈尔科夫,由曼施坦因指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其中的一场战斗中,两辆体型巨大,外形威武的德国坦克快速穿行在平原上,仿佛前出捕食的猛虎,朝着他们的目标飞驰而去。忽然,一个苏联坦克组成的战斗集群出现在了大约两公里远的地方,德国坦克指挥官果断下达了开火命令,两辆坦克几乎同时喷出火舌,一场兵力悬殊的坦克战斗就这样爆发了。

令人意外的是,在战斗中,两辆德国坦克击毁了16辆T-34/76坦克,而在追击的过程中又击毁了18辆苏军坦克,创造了令人咋舌的战战绩。原来,这两辆体型巨大,外形威武的德国坦克正是希特勒手中的王牌武器,号称当时世界最强坦克的虎式坦克。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哈尔科夫战役中的虎式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机械化装甲力量包打天下的德国给人留下了坦克装甲技术领先各主要参战国的印象,但事实上直到1942年虎式坦克参战之前,德国军队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并不是因为所装备的坦克在性能上领先对手,相反,德国早期的坦克在火力和防护上都落后于盟军装备的主要坦克,如法国的B-1坦克、英国玛蒂尔达步兵坦克以及苏联的T34中型坦克。特别是在苏德战场上,德国的装甲主力三号、四号坦克在面对苏联的T34坦克的时候几乎在火力、防护方面都毫无优势可言,这使德军在作战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三号坦克

其实,早在战争爆发前德国就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坦克与盟军的主要坦克相比并没有技术优势,甚至在防护和火力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作为战争狂人的希特勒当然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于是德国重型坦克的研制就提上了日程。

德国的军工巨头亨舍尔(Henschel)和保时捷(Porsche)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方案,保时捷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电传动,但过于超前的设计很多时候并不适合战场实际,而使用传统成熟技术的亨舍尔方案则得到了军方及希特勒的青睐,被选定为德国新型坦克的设计方案,这就是虎式坦克最初的设计方案。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最终量产的虎式坦克采用了

亨舍尔公司传统而成熟的技术

最初的虎式坦克设计方案并不夸张,30吨的体量在当时世界各国坦克中并不算太大,但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人发现与苏联的T-34/76坦克相比,这款正在研制中的新型坦克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可言。根据用缴获的T-34/76坦克所做的实验来看,研制中的新型坦克要装上88毫米坦克炮才能击毁T-34/76,德国人索性就将88炮装上了这个研究中的新坦克,但装上了个头巨大的88炮就需要一个能够容纳88炮的炮塔,而装上更大的炮塔就需要更大的车体和底盘......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德国人鼓捣出了这个一个57吨的钢铁巨兽。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早期三十吨版的试验车,

该车是虎式坦克的“老祖宗”

最终定型的德国新型重型坦克按照德国坦克的命名规则被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VI Ausf. E,即六号坦克。该车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通讯员);全长8.45米(包括向前的火炮);车身长6.316米;宽3.705米;高3米;战斗重量57吨;发动机为迈巴赫HL230P45水冷4冲程V型12汽缸汽油引擎,功率为700马力(12.3马力/吨);扭力杆悬挂;平地上的速度为40公里/小时;越野速度为20-25公里/小时;平地最大行程100公里、越野条件下为60公里。前方装甲为100毫米,侧面及后方为80毫米,车顶为25毫米。主要武器为88mm炮(Kwk 36 L/56型),备弹92发;另有两挺MG34机枪。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虎式坦克真的是皮糙肉厚,牙利齿尖。88毫米坦克炮就毋庸多言了,这种原本用来打飞机的炮几乎可以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击穿当时几乎所有盟军的装甲装备。单说这虎式坦克的防护水平就达到了当时令人咋舌的程度,仅侧面和后方的装甲就比谢尔曼坦克的正面装甲厚17毫米。看到这里我们应该理解为什么当年东西两线的盟军部队都对这个张牙舞爪的老虎如此畏惧了吧?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虎式坦克解剖图

一身好筋骨的虎式坦克没有辜负纳粹头子希特勒的厚望,自1942年参展以来,虎式坦克创造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在给盟军部队造成严重装备损失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盟军部队的士气。在哈尔科夫反击战创造辉煌后,虎式坦克又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大展身手,虽然苏联依靠兵力优势和梯次防御的战术大量消耗了德军的进攻力量,使德军在该次战役中遭到失败,但虎式坦克在此战所显示出来的巨大威力也让苏联人吃尽了苦头。

如果说大型战役中由于双方参展兵力巨大,武器装备种类众多,虎式坦克表现的尚不够抢眼的话,那么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中,虎式坦克则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战场明星。例如在1943年10月的一次战斗中,德国的头号坦克王牌奥托·卡尔尤斯所驾驶的虎式坦克遭到了12辆T-34坦克的围攻,而卡尔尤斯车组在排除故障后与苏联坦克群展开近距离交战,卡尔尤斯车组最终取得了击毁了其中的10辆T-34坦克的战果。不仅在东线战场,北非战场的虎式在也给了美英盟军来了一个下马威,首次战斗就有数十辆谢尔曼被击毁,以至于有“虎式恐惧症”在美军中流传。

据盟军参战老兵回忆,在诺曼底登陆后的西线战斗中,曾有谢尔曼坦克勇敢地冲到百米左右的距离向虎式射击,虽然直接命中,但穿甲弹却被“弹”到百米高的空中,在跳弹的尖啸声中,德军车长还探出身来用手绢擦了擦这发穿甲弹的印痕以示嘲笑。希特勒曾称一个装备虎式坦克的重型坦克营作战实力超过一个装甲师,以当时动辄一比十几的战损比来看,也确实所言不虚。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谢尔曼坦克在虎式坦克面前

就像一个胖乎乎的小盆友.......

虽然虎式坦克在二战的战场上表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防护力,但后世对虎式坦克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抛开虎式坦克对整个战局所做出的影响不谈,造价昂贵,数量稀少,维修复杂、高油耗和机动性差都成为了虎式坦克被后世诟病的理由。

尽管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虎式坦克所创造的战绩和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是不容置疑和抹杀的。为了对付虎式坦克的威胁,苏联和美国先后研制并装备了IS-2重型坦克和m26重型坦克,而这两型坦克对战后东西方坦克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尽管在战争后期盟军装备了性能更为先进的重型坦克,虎式主宰战场的优势也随之消失,但虎式坦克仍然支撑着日益困难的德国军队的信心和勇气。甚至可以说哪里有虎式坦克,哪里的德国军队就能士气高昂地投入战斗。也许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虎式坦克已不单单是一种冰冷的武器,而是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精神图腾。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自带“英雄光环”的虎式坦克对于

德国军队来说代表着信心和勇气

虎式坦克代表了一个时代坦克设计和制造的最高水平,这件典型的“德国思维”的产物,无论从外形、工艺、和技术运用等方面都堪称一件散发着机械美感的艺术品。时光飞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七十余年了,当年战场上厮杀的小伙子们大多已经不在人世,有的已是耄耋老人,而当年叱咤风云的虎式坦克却成为了众多军迷心代表那场人类浩劫的文化符号。

残酷的战争记忆会随着老兵们的离世而最终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兵器能告诉后人当年发生了什么。我想这正是军迷们热爱武器的原因,我们热爱武器和军事,但绝不向往战争,从这个角度上讲,虎式坦克展现了一个时代最高水准的机械艺术,值得每一个军迷去怀旧与珍藏。

为什么“虎式坦克”会成为坦克迷心中永远的图腾?

▲时至今日,虎式坦克已经

成为了一个二战文化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