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都知道廣西是少數民族地區,我有一姓蘇的哥們,他的民族那才叫少數,就算在廣西也屬於最少數——京族,全族人口只有兩萬左右人,集中聚居在北部灣畔港口城市防城港下轄東興市江平鎮的京族三島上。美麗的金灘就在京島上,沙細如塵,金光閃閃,可與北海銀灘相媲美。這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也是我國最富裕的少數民族之一。早在1980年代初起,通過海洋漁獵和邊境貿易,京族人就發了財,近年旅遊產業迅猛發展起來,更是成為京族人的又一大財富支柱。

老蘇畢業後,當了幾年記者,後來認為應該潔身自好,便辭了職,搗鼓各種生意,也發過些小財。他喜歡摩托車,小有斬獲後,曾經買了滿滿一屋子哈雷摩托。當年每到週末,就騎一通宵摩托車,從南寧跑二級路回京島。那時候的破路,開轎車也快要跑上一天。錢財來得快也散得快,反正他手上就沒攢過大錢,也沒趁小有銀錢的時候,轉型鑽營成房地產商之類的大咖。上世紀末我認識他時,他手頭就已經很緊,正在張羅著開茶樓,還想拉我入股。

其時南寧剛剛流行那種正兒八經的茶樓,純粹喝功夫茶,當時流行鐵觀音和臺灣烏龍。此前的茶樓,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灌一壺隨時可以繼杯的迎賓茶,主要還是供應啤酒和小炒小吃,讓人打牌聊天。功夫茶樓初流行時,是一門暴富生意,再差的茶,也一百多塊錢一泡,價高的開到一兩千元。一般人上茶樓,總不好意思點太低檔的,多是兩三百、三五百元一泡,再加上瓜子、餅乾、果盤等茶點來一些,利潤非常豐厚。京族人天生就會做買賣,老蘇可謂十足地繼承了這一傳統,抓商機很準,開茶樓就相當地證明了這一點。但就差在執行性,連自己都執行不了自己的宏圖大略,很多點子本來非常不錯,做著做著就黃了,再也無心堅持,這也是他存不住大錢的原因之一。但這回開茶樓,他算是開成功了,而且還成為遠近茶樓的標杆。

老蘇的茶樓,是開在一個城中村小區裡。別聽說城中村就想起髒亂差,這個小區是新時代的城中村,政府徵地以後安置農民而統一建的,都是聯排的,整齊劃一。政府幫建兩層,農民們往往加建幾層到五六層,留一兩層自住,其餘的出租,臨街的一樓都做了商鋪。租客多是附近單位的小白領,很少有社會流竄人員,秩序、環境都相當不錯,且緊挨著市公務員小區和南湖。南湖在南寧的地位,如同武漢的東湖和杭州的西湖。那些原來的農民,因為徵地得了不少錢,而且每年有相當可觀的分紅,人也就很高雅時尚了,除了提房租、水電費太隨意,看起來怎麼都像個紳士。

當時我也租住在這個小區,晚飯後抱醉歸來,就跑去老蘇那兒蹭茶喝。其時還在裝修,就找一間空屋,擺上桌椅茶盤,自己泡著樂。當時他請了兩個小丫頭幫忙泡茶,都是二十出頭,算得上美貌如花——一般茶藝姑娘姿色都不會差,老蘇在這方面的要求還比別人高。坦率地說,其中有一位對我有些意思,眉來眼去的,而且總找藉口到我家來。當時我作風比較正派,丁點兒都沒受勾引。過了幾年想起來,才覺得後悔。

老蘇開茶樓,那一帶跟著慢慢成了行,一連開了好幾家。就數老蘇的招牌取得好,裝修有風格。但是,也只是開了一年多。別看茶樓毛利大,支出也大,而且這哥們想法很多,總想擴充業務。一來二去,他那點小本錢就折騰完了,只好又引進股東。新股東幾次增資後,老蘇的股權被大大稀釋。人人見了他都叫他蘇老闆,其實他真的不是老闆了。新老闆本來就是個商棍,只看到當時南寧的茶樓生意旺,一門心思就是弄快錢,老蘇那些情懷被他遠遠撇在一邊。磨擦了半年多,老蘇退了股。

不久,老蘇就在離茶樓不遠的地方,又號上了新店面。這回不開茶樓了,改開飯店。雖然他跟我吹噓做過多少大生意,但我看在眼裡的,他最成功的就是這個飯店。本來租了城中村一農戶家一樓約百多平方的商鋪,一年後他把連著的另外幾家的一樓都租了下來,全部打通,長長一溜兒過去,有數百平方米,看來生意越做越大。他開茶樓,我可以去蹭茶喝。茶樓例俗,歡迎熟人朋友來喝杯茶,討個人氣。只要不進包廂點單,大堂裡往往擺著個大茶臺,主人泡什麼跟著喝什麼。開飯店就不好去蹭飯了,但我飯局也不少,凡由我作主的,我大多引去他那兒。我們單位離得不遠,老蘇還認得我不少同事,一來二去鄙單位竟然有半數以上的人來吃過飯。有時候單位同事通知飯局,地點就在老蘇店裡,讓我納悶半天。一幫常來的朋友,給老蘇的館子下了個精確的定義:“食堂!”

這個食堂打著越南風味的口號招徠客人。老蘇不是京族人嗎?京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佔總人口的八成多,常說的“交趾人”“安南人”就是京族人。我國境內的京族人,是大約十六世紀由越南遷來的。兩國京族人淵源深厚。老蘇的越南菜,其實就是他家鄉京島的菜。但說是越南菜也未嘗不可,京族三島與越南隔海相望,從東興市過條橋就是越南的芒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趟國還是很體面的事,過橋到芒街轉一下,就算出過國啦,也能吹幾天牛了。兩國邊民交往密切,包括飲食在內,生活習俗相互影響,京島上的菜餚和芒街其實差不多,我在芒街吃過飯,對此比較明白。無非大量運用海產品做原料,主食、禽畜肉和蔬菜的做法幾乎一樣。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蘇老闆醉後在店裡畫大字,他練字是童子功,決心寫一百個”酒“字結集出版

其時為本世紀初,南寧還不像今天,到處都是東盟風味館子,連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還沒舉辦。所以,打越南菜的牌子,是個很大的噱頭。加上老蘇店面裝修得比較雅緻,他本人音樂、書畫都通一點,包間裡擺著些書畫作品、文房四寶,安裝了不錯的音響,來往的多是文化人——所謂文化人,大多是窮白領、酸書生,卻喜歡縱論風雲——總體來看,算是個中檔的館子,來此請客應酬不算丟臉。所以生客、熟客都愛來,他的生意一直不錯,經營滿座。據我所知,一些省級、廳級領導也光顧過,而且吃得很高興。

至今十幾年過去,我仍記得老蘇館子裡的菜。他店裡賣得最多的是冰鮮,所謂冰鮮,就是海貨捕撈到手後,馬上丟入冰塊,將其溫度降到零度左右,並一直保持在這個範圍內。處於冰點臨界點的水產品,可防止細菌繁殖,又能保持肉質柔軟,使口感和營養都最大程度保留了下來,遠比凍成硬砣的冰凍海產更鮮美。當然,價錢也更貴。因為冰鮮食品保鮮期較短,物流速度要快,成本較高。相對來說,冰鮮比凍魚貴,鮮魚又比冰鮮貴。老蘇館子裡置了幾個大冰櫃,粵語叫雪櫃。每天由老家按他開的單子,採購冰鮮海產,裝在泡沫箱裡,託快巴車送到南寧。到貨時,各種魚、螺把雪櫃塞得滿當當,然後又一夜清空。

老蘇從老家請了幾個廚師,蘇太太相當於廚師長,通盤指揮。說來甚巧,蘇太太雖然是個土生土長的東興姑娘,但卻是漢族人,而且是客家人,見我就說客家話。她沒專門學過廚行,但從小負擔家務,加上好學,做起菜來有板有眼。她一般不下廚,主要管點菜和收錢,順便和客人嘻嘻哈哈。老實說,看到蘇太太這副賢惠模樣,我就知道老蘇在家裡是管不了錢的。在蘇太太的操持下,館子一直順順當當地開下去,成為老蘇這輩子從業時間最長的事業。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芒魚煲

蘇家的冰鮮,我每去必點的,是一道芒魚煲。芒魚是無鱗魚,主要生長在湄公河入海口,為鹹淡水魚類,肉質腴美,體色灰白。和一般海魚相比,兼具了魚類共有的營養價值,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口感也大大異於其他魚類。吃禽畜肉要分肥瘦,吃魚就一般不論肥瘦,但芒魚肉就以“肥”出名。蘇太太點菜時推薦,就說,“今天的芒魚很肥,要不要來一個?”把芒魚稍煎後加姜蔥、料酒,放瓦煲裡文火慢燉,一揭鍋香味就撲鼻而來。吃起來但覺油汪汪的,細膩嫩滑,豐腴異常,不須咀嚼入嘴即化,但卻一點兒油膩感都沒有。芒魚只有中間正骨,沒有小刺,可以放心地吃,回味無窮。而且,價錢不算貴,遠比石斑、多寶之類噱頭大的海魚便宜。會吃海味的人,上桌一般會先點個芒魚煲。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冰鮮芒魚,肥嘟嘟的

其他海鱸魚、帶魚、黃魚之類的冰鮮,老蘇的雪櫃裡林林總總總有十幾種,我也沒認識幾樣。做法也是北部灣海邊人家尋常做法,但他請來的廚師是有點真本事的,做出來味道甚佳,遠超一般的海鮮店。當然,除了冰鮮,他也常在南寧市場就地買些蝦、蟹、螺之類的應景新鮮海貨,以及海豬肉做的扣肉、紅燒肉,海鴨子和海鴨蛋,各有吃頭。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沙蟲刺身,很多人尤其是北方朋友,看這模樣是不敢吃的,但對食家來說,美味之極

沙蟲是北部灣名產,狀似腸子或蚯蚓,難看之極,有人看到會起雞皮疙瘩,但味道異常鮮美。以前沒有味精時,就有廚師將幹沙蟲磨成粉用來燒湯煮菜,提鮮作用明顯。沙蟲有幾種吃法,一種是做成刺身,弄乾淨後鋪在冰面上上桌,用的蘸料、配菜和吃魚生差不多,吃起來鮮美脆嫩,口感遠較一般魚生要美。京島的生沙蟲很出名,不過很多人不敢吃。老蘇館子裡若有,我必來一道。另一種吃法是熟吃,粉絲蒜蓉蒸沙蟲和炸沙蟲是常見菜。用粉絲蒜蓉蒸的是鮮沙蟲,味道要比一般的粉絲蒜蓉蒸的海螺、海魚鮮美。幹沙蟲小火油炸後蘸椒鹽吃,是一道下酒好菜,吃起來口感酥脆,“咯吱”有聲,有一股天然的鮮爽味。幹沙蟲現在價錢已經貴得不得了,但卻是一種體察鮮味的好東西。把幹沙蟲慢火幹炒一下,再打湯或者煮粥,味道都非常鮮美。沙蟲粥是有名小吃,只能用幹沙蟲做,才能有那股特殊鮮味。京島海灘灘塗上盛產沙蟲,有次我在金灘閒坐,看著漁民挖沙蟲,挖得差不多了,我當場買了大半桶,很便宜,找個館子,又做刺身,又拿粉絲蒜蓉蒸,幾個人吃得不亦樂乎。但在老蘇店裡,我就不敢吃得這麼豪邁,價錢肯定跟他老家不一樣嘛。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蘿蔔苗炒紅螺

有一道菜在北部灣沿岸算是家常菜,蘿蔔苗炒紅螺,我也每去必點。這種蘿蔔苗,是醃製過的,是一種含水量很大的酸菜,酸香特異。紅螺是常見的海螺,把紅螺肉剔出來,和蘿蔔苗一起炒,酸香鮮美,非常開胃。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海螺替代紅螺,效果差不多。海邊人家家裡常做這個菜,桂南地區賣海味的店,一般也有這道菜。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欖子燜沙箭

欖子燜沙箭也是東興特色菜,沙箭魚去鱗、內臟及腮洗淨,熱鍋下油,煎至魚身變黃,再放欖子及適量蠔油、水一起燜,幾分鐘後勾芡,淋點油起鍋即成,魚肉鮮嫩,雜著濃郁的欖子香味,送粥送飯很是適宜。還有一道雜魚湯,也是北部灣人家常見家常菜。將幾種小海魚混在一起合煲,很好體現出海鮮的鮮美味道。常用的有小石斑、柴狗、烏雞婆等魚,稍煎後合煲,配以肉絲、筍絲、冬菇,快熟時灑蔥花、香菜,熬出來的湯濃香奶白,鮮美爽口,營養豐富。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雜魚湯

老蘇還把京島一些風味小吃引了進來。風吹餅是先跟我吹了很久牛,才在他店裡看到的。這種餅,圓圓薄薄的,草帽般大小,京族人叫“冰喇”。因為太薄,看似薄得風都可以吹走的緣故,漢話裡就叫成風吹餅,是京島最有名的風味小吃,是用糯米磨成粉漿蒸熟,撒上芝麻曬乾而成。吃時要放在火上烤,逐漸膨酥,香味慢慢漫了出來,吃起來香味十足,口感爽脆。我有時候等客人、等上菜,就拿一塊風吹餅慢慢啃,打點酒底。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風吹餅,用本地話講,應該叫”風吹籺“

京島米粉也有得一提,當地人叫籺絲,大米磨漿放托盤裡在滾水中蒸成片,上竹架曬半乾後壓平,手工切成絲,捆紮成型產烈日下曝曬為成品,吃時大多泡開後與蝦米、海螺等海味混炒,鮮味十足,口感筋道,我們常拿來當主食。京島產一種小紅薯,因表皮鮮紅、形態修長,薯肉乳白如美麗少女,得名“紅姑娘”番薯,吃起來甚甜,而且香氣濃郁。還有一種紅皮花生,仁很小,但吃起來香味兒十足,比尋常花生要香得多。江平芋頭糕亦富有特色,,把芋頭、香腸切小粒,分別過油鍋炸透,把粘米粉、五香粉、精鹽等加適量水燒開,衝入盆中和芋頭香腸拌勻,上鍋蒸熟後放涼,切成方形,食用時復蒸或油煎均可,口感酥脆,香氣誘人。這些小特產,老蘇都很細心地蒐羅過來,備在店裡,有客人點就上,沒客人點就飯前飯後拿出來和熟客一起磨牙。

老記者改行賣了十幾年越南菜,如今把太太培養成大廚(上)

“紅姑娘”番薯,和旁邊的土紅薯比較,可以明顯看出“紅姑娘”紅得多麼鮮豔

想起了老蘇的食堂,是因為我有十多年沒見過他了。十年前,我的工作變動,從此四處奔波遊走。吃喝之事,誰叫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十年間,南寧不斷地湧進繁多的外地菜,做得還有模有樣,吃飯再也不惦記著專門的地方。我自己請客,也常費盡心思看哪兒開了新館子。老蘇的食堂,先是去得少了,後來沒人相約,慢慢不去了。前些天,老蘇請我一位長輩吃飯,讓我長輩自己組織一席人,於是把我算了進去。一說地方,我一拍大腿,不是老蘇的食堂嗎,他還是老闆嗎?去到時果然是他在門口迎客。

聊起來知道,前幾年他就不對外營業了,廚師也打發回去了,全由蘇太太掌廚,招牌都拆了,館子改成了會所,喝茶、會友談生意,每天最多做個三兩桌,基本上內部消化。我知道蘇太太做菜有兩手,但以一己之力主持一個廚房,我還沒完整試過她的手藝。老蘇說,今晚會讓我驚喜的。然後喜氣洋洋地告訴我,他公子剛領到錄取通知書。我愣了半天,剛開茶樓時,蘇公子剛出生,一轉眼,我認識老蘇二十年了。這二十年,足足夠他生個兒子送進大學。今年已經領到大學錄取通知,可見人老得是非常快的。老蘇從弄出來一個兒子到把他弄成大學生,人生漫漫,也不過開過一個館子而已。

(部分圖片從網絡引用,如有冒犯,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