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焦慮?沒房的說絕望,買了房的說焦慮

每天清晨,鬧醒我們的除了鬧鐘,還有焦慮和生存本身,很多人早早就陷入了焦慮的怪圈。而房子就是很多人焦慮的根源,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都希望有個自己的家,以致於現在房子似乎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就連結婚也將有房作為前提。不少適婚青年喊著沒錢買房,說自己焦慮,但也有買了房也喊著焦慮的。

中國式焦慮?沒房的說絕望,買了房的說焦慮

論壇上有個帖子,樓主座標某二線城市,父母早幾年為他們全款買了房。但婚後老婆想要再買一套,兩人收入一萬多,樓盤單價6800元/平米,首付24萬,三十年房貸每月2200元。這樣看來對於樓主小兩口來說根本不是壓力,但樓主老婆在買了房子之後懷孕了,辭職在家安胎,等於樓主一個人6k多的工資要應付房貸以及生活費。日子開始不如之前瀟灑了,越過越焦慮,甚至衍生出了後悔買房的念頭。

沒買的說焦慮,買了的同樣也焦慮,各有各的焦慮。沒買房的焦慮,大多數都是因為三個字——買不起!而買不起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手頭本來沒錢,第二個是原本有點錢,但是觀望之後發現手裡頭錢已經買不起了。之前一朋友15年初的時候一直在看房,貨比三家,結果到年底隨著樓市的暴漲,一線城市漲幅如坐火箭般,原本夠市區的首付,現在只能看郊區了。去年就連三四線城市都漲了一倍多。觀望的後果就是看著房價蹭蹭上漲,自己手頭的錢卻越來越不值錢。

有人說那不買?不買存銀行你能跑贏通脹?手頭握著一筆錢,每天躺在銀行裡,靠著那些許的利息就能無憂過日子了?錢放銀行不投資等於每一分鐘都在貶值,別以為靠存錢能跑贏M2增量和CPI增長。

中國式焦慮?沒房的說絕望,買了房的說焦慮

所以沒買房的人在焦慮,而那些買了房的呢?也依然有“載不動許多愁”,以為終於買房上車可以長舒一口氣的時候,卻陷入了更深的焦慮。尤其在2017年的密集調控下,各地樓市開始變得“撲所迷離”,一線城市周邊的城市“首當其衝”,房價下跌厲害,不少人一時間跌沒了首付。買房後的焦慮從沒買前的焦慮直接躍升為“誰說跌跟誰急”的焦慮。所以買了房也不是高枕無憂,買了房的會開始焦慮自己的房子抗不抗跌,不管你是自住還是投資,都不會希望自己買的房子降價吧。

中國式焦慮?沒房的說絕望,買了房的說焦慮

而手頭上餘糧不足的,如上述論壇中的樓主焦慮的就更多了,除了要擔心房價下跌,還要考慮每月房貸,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間階層,面臨每月扣完房貸所剩無幾,不敢輕易辭職,上班也要步步為營。一紙合同,把你人生和一套房結合在一起,買房的焦慮,冷暖自知。

除了剛需會焦慮之外,手頭上有多套房的估計這幾年會更焦慮,尤其是藉助金融槓桿大批購入房產的人,遇到2017年密集恐怖的調控,房貸利率上調,市場開始降溫,房價開始穩定,後續還有傳聞的房產稅要出臺,他們手上每個月要負擔更多的月供,真正成為“負翁”了,想要賣掉,賣不了合適的價格又不甘心,握在手裡又是債,就問這些人焦慮不焦慮。

有人說現在沒買房的看著房價絕望,買了房的又開始焦慮。確實是這樣,從投資角度看,買不到房就是資產縮水的節奏,愁!而買了房不懂得合理配置的,更愁!買不起房的看著房價高漲,結婚無望的,更是愁上加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