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与武则天隐藏多年的秘密

狄仁杰与武则天隐藏多年的秘密

由徐克执导,陈国富监制,赵又廷、冯绍峰、林更新、阮经天、马思纯、刘嘉玲主演的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其中,由赵又廷饰演的狄仁杰,此次颠覆以往的“完美人设”,遇到了自己偏偏解不开的难题,“中国第一神探”难解悬案,引发网友热议。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究竟是怎样的形象?真实的狄仁杰在史料中又是如何记载的呢?狄仁杰又是如何摸透武则天的呢?

神判而非神探

事实上,狄仁杰的名字大家很熟悉,电影、电视剧里也常有他的身影。但那是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历史。比如《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的狄仁杰就绝非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故事情节系虚构或重构。这是出于影片视觉艺术和票房成绩的考量,同时也是徐克个人对狄仁杰的理解。事实上,颠覆历史的又何止徐克一人,近些年久播不衰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以及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相继推出的两部《狄仁杰断案传奇》,莫不如此。

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显庆元年(656年),26岁的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的判官。

满腔热血的狄仁杰开始了他的工作,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次沉重打击——被胥吏诬告了一把。虽然不清楚诬告何事,但从狄仁杰后来刚直不阿的性格来看,估计多半是狄仁杰破坏了官场“潜规则”吧。幸运的是,这一状告到了河南黜陟使阎立本那里。

阎立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尤擅画人物。《步辇图》(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帝王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就是他的杰出作品。他的画名太大,以至于有人称他为“丹青宰相”。不过这时候他是“钦差大臣”,正好到汴州考察。接触到狄仁杰这个案子后,阎立本不仅弄清了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夸奖他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可能因为狄仁杰在地方工作出色而勤恳,特别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积累了将近20年的断案经验后,上元二年(675年),他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大理丞。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地位重要,负责京师案件的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不久,唐高宗就提拔他当了“侍御史”。侍御史是御史台官员,属于监察系统。此官的品级虽不高,和大理丞一样也是从六品,但属于“清望官”。这个官位对日后的仕途有很大帮助,一般来说,它的升迁速度比其他机构要快。可见,高宗虽是将他平级调动,实则把狄仁杰放入到“重点培养考察对象”中了。

这时期的狄仁杰,给世人的印象是能力超强,判案如神又铁面无私,很像后来人们心目中的包公形象。这大概就是狄仁杰会被认为是“神探”的重要原因。

“工作狂”一天断案40多件

在电影中,狄仁杰身手不凡,不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狄仁杰真相》的作者于赓哲教授说狄仁杰不会武功,“他曾经有两次出任军事方面的职务,但军事和武功是两回事,而且两次军事行动他都是在二线的,没有实际战斗。”

武功不灵,但神探却并非浪得虚名,于赓哲说:“狄仁杰‘神探’称号主要来自他在地方和中央大理寺担任司法官员时候的业绩。但史籍中没有留下他断案的详细细节,只是说他断案效率高,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一年断案一万七千八百起,这意味着每天断案四十余,实际上这是指看卷宗进行案件复审,不是现场侦破,他要做的是发现漏洞,该重审重审,该结案结案,狄仁杰手下是有一批助手的,他是负总责,出了问题责任是他的,有这样的功绩荣誉也自然算在他名下。”

可一天看四十多案宗也不是轻巧的活儿,不过于赓哲教授说:“狄仁杰确实是个工作狂,而且工作能力也确实出众。当时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相当于司法部副部长,主要工作时审阅卷宗,复审案件,狄仁杰推翻了大量冤假错案。”

狄仁杰与武则天隐藏多年的秘密

△刘德华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饰演的狄仁杰

狄仁杰与武则天隐藏多年的秘密

△赵又廷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饰演的狄仁杰

“中国福尔摩斯”的来历

无论是几年前刘德华主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还是现如今赵又廷主演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狄仁杰的扮演者都是颇有票房号召力、模样标致的男星。史书中对于狄仁杰的外貌是否有记载?于赓哲回答说:“没有。史书中对他描述只用了‘倜傥’来形容,也就是气质很好。一般说人气质好,恐怕都长得一般,介绍对象就那样。但这只是我的怀疑,史书上确实没记载。”

不过,后人流传的演绎主要来自清朝人写过的《狄公案》和清末民国时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的《大唐狄公案》,狄公断案的经过并没有史料记载,于赓哲说:“这些都是文学想象,并不符合史实。之所以没有留下断案细节,我估计是因为古代知识分子对于技术性细节历来不重视,很少有详细记载。到了宋代才出现了《洗冤集录》那样系统记载刑侦技术的书籍,唐代没有这样的书。”

但故事也并不是完全不靠谱,于赓哲说:“《神都龙王》里狄仁杰是在地方入狱,实际上,狄仁杰在地方时确实被人诬告,差点倒霉,但并没有落狱,真正入狱那是在他当了宰相之后的事了。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也是著名的大画家受理讯问,他不仅认为狄仁杰是无辜的,而且认为狄仁杰是个大才子,之后还提拔了狄仁杰。”

狄仁杰摸透武则天

历史上的狄仁杰被“分割”成了两半,唐高宗时他是办事认真的能臣,武则天时是中枢决策的宰相。在小说和电视剧里,当上了丞相的狄仁杰还是每天忙着到处“微服私访”,没事就找案子来查,发挥他超强的推理能力。

事实上,武则天称帝后的十余年中,对支持李唐政权、反对自己称帝的宰相权臣或杀或贬,为巩固自己的帝位可算是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只有一个人,虽然明确地支持李唐政权,却仍旧得到武则天的喜爱与信任。在他死后,武则天垂泪感叹:“朝堂空也!”他就是著名的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在为官时因政绩出色,嫉恨的同僚偷偷向武则天上书,说他的坏话。武则天将狄仁杰叫来对他说:“你的政绩很好,然而有人向我进言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干的吗?”狄仁杰想都没想就谢绝了,他说:“如果您认为我有错,那我会改正;如果您认为我没错,那就是我的幸运了。至于是谁告的状,我不想知道。”武则天对他的态度十分佩服,连赞其有长者之风。

其实武则天在问狄仁杰的时候,心里是否对他起了怀疑,谁也不能确定。但是狄仁杰用自己坦荡的态度,以及将决定权交于武则天的行为,让武则天打消了怀疑他的念头。与此同时,还巧妙地拍了武则天的马屁,暗示武则天“英明”决断,让武则天非常有面子。要知道,对于一个特立独行的女皇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皇权得到认可更值得高兴的呢?

也正是由于掌握了武则天这种心态,狄仁杰才能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说服武则天,还政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恢复李唐皇室。当时人心分散,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多次请求武则天立自己为太子,武则天难以决断。狄仁杰这时也来见武则天,告诉她自古只有儿子会把母亲供在祠堂里,没有侄儿会把姑姑供奉在宗庙里。只有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才可以永保自己得供奉,自己的子孙永远继承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为自己所设的最长远的规划。武则天听了深感有理,决定听取狄仁杰的意见。

武则天虽然也是一个女人,但她更是一个帝王,她对于天下的执着已经超过了一切。因为狄仁杰很好地掌握了这点,才能和武则天这样善变多疑的女人成为知己。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刘浪/文、《领导文萃》齐不语/文、《新农村》)

如无特别说明,本号刊载的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