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亲爱的施工员小伙伴们大家好,“小张谈施工”又如约和大家见面了,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实战讲解送给大家,适合打算学习bim特别是revit实战的小伙伴,课件来自于2013年虽然感觉年代久远,但是……和现在的revti操作没有任何区别,全部内容总计1.4G,14节内容涵盖了建筑、结构、幕墙、场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不是简简单单的讲解一条条的命令,而是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怎么进行讲解。耐心看完这10几个小时的课件,我相信你的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本文的前半截为一些关于BIM的简单介绍,性子急的小伙伴请直接阅览文末资源获取方式。

一、什么是BIM和BIM技术

根据最新出版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T51212-2016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有关的定义,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通俗来讲它是一个模型,模型的每个构件都包含着诸如尺寸位置、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管理特性等信息元素。而BIM技术是指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后统一描述为BIM)对工程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工程管理,在可视化的情况下实现工程管理要求的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各种功能。最后,我们常说的magicad、revit、navisworks等等都只是实现BIM技术所使用的软件。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二、BIM技术能干什么

BIM技术理论上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模型建立和维护、场地分析、建筑策划、方案论证、可视化设计、协同设计、性能化分析、工程量统计、管线综合平衡布置、施工进度模拟、施工组织模拟、数字化建造、物料跟踪、施工现场配合、竣工模型交付、维护计划、资产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系统分析、灾难应急模拟等20种。以目前的条件,公司可用的是其中模型建立和维护、场地分析、方案论证、工程量统计、管线综合平衡布置、施工现场配合等6种功能。

①模型建立和维护:利用相应软件工具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完成相关专业分项工程模型的建立,最后统一拼装成整体模型;及时将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信息形成一个一个单项的模型,并更新到整体模型内,杜绝现场变更丢项。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②场地分析:利用BIM配合建设单位施工用地红线图和GPRS快速定位整个施工现场空间位置关系,提前进行现场总平面的可视化布置。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③方案论证:利用BIM可以进行方案的施工模拟,且可以是多种不同方案的施工模拟,从质量、安全、成本、进度方面甚至是局部的细节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方案。同时,利用BIM的优势进行疑难部位的立体可视化技术交底,进一步减轻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学习理解成本。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④工程量统计:因为BIM实际上是所见即为所得,且每一个构件都包含了其独有的信息,所以在施工中进行工程净量的统计汇总也是可以做到的,从另一个方面可以与预算部门在施工量的方面互相印证。同时,在施工现场为材料计划和材料控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净量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⑤管道综合平衡布置: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BIM模型,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和预留预埋遗漏,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布置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以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同时,因为是精准的空间模型,很多管材管件可以在加工现场进行预拼接制作,运到现场后进行简单拼接即可,大大加快现场的工作效率。同时,因为可以对各种管线的走线进行干预整理,所以就能选择出经济合理的走线排布,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节省成本。这应该是目前阶段公司运用BIM技术的主要方向。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⑥施工现场配合:BIM会逐渐成为一个便于施工现场各方交流的沟通平台,可以让项目各方人员方便地协调项目方案,论证项目的可造性,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从而缩短施工时间,降低由于设计协调造成的成本增加,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由于传统平面图无法提供空间感、关联性等直观信息,当设计、图纸含义、结构、及材质等出现疑义时就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准确描述问题。现在通过前期BIM的建立过程即可透过可视化方式直接检视冲突对象、位置及疑义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反映给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释疑和图纸会审,过程中不仅更快速清晰反映了问题,也提升了沟通合作效率。通过建筑信息模型也许可以将公司一直推行的“施工平面图原位标注法”升级成“模型-实体标注法”。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三、推行BIM技术可能会遭遇的困难和误区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经过一个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都一定是伴随着怀疑和否定。如果公司准备推行BIM技术,那么也一定会遇到种种困难或者陷入各式各样的误区。

①推行BIM技术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学习成本较高。

BIM技术绝对不是像某些推广人员口中可以速成的技术。抱有速成的观点,一旦学习和实际操作BIM技术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抵触感,甚至半途而废。作为新生的事物,BIM技术所涉及的软件种类繁多且与我们以往接触的CAD等软件并不相同,学习软件自身功能以及将软件功能熟练的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都需要时间探索和尝试。(工程造价软件较早的实现了可视化算量,但造价产生的过程和BIM应用的时间节点不能匹配)。虽然前期学习较难不容易见效果,但是随着经验的累积,熟练掌握BIM技术应用一定可以实现。

②对BIM技术的期望值过低或者过高。

期望值过低者认为BIM是建模是翻图,是碰撞检测,恰恰忽略了“BIM”中“I”信息的关键作用。而期望值过高者会认为国家之所以大力推广BIM应用技术,那么它一定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旦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就会选择放弃。

③BIM的功效不仅仅是管道的综合平衡和碰撞检查。

虽然在复杂工程中使用BIM进行管线综合平衡布置,在方案实施之前就成功解决了管网交叉碰撞问题,可以给项目争取大量宝贵的有效空间并加快工程进度。事实上,碰撞自动检查工具虽是BIM工具的一部分,但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甚至算不上BIM理念的核心模块。对于仅仅应用了碰撞检查技术的某些项目来说,确实算不上应用了BIM理念,但是因为它在设计优化时可以做到立竿见影的透视,直接把普通设计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检验出来,恰好适应了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因此流传甚广以致于被误解为BIM技术本身。

④BIM技术不仅仅是某个专业或者某个团队的事

BIM技术的应用需要多个专业的协同配合,BIM模型只是负责将这些专业的信息汇总合成,方便打通专业综合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恰恰是人,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体,通过这样个体将现场实践经验可视化和立体化,最终成就了BIM技术的实现。BIM应用人员随着技术水平的增长,应该逐步经历三个阶段:1、图纸翻模和模型维护:所有BIM技术的实现,第一步都是从模型的建立开始的,通过对相关软件的学习,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翻模技术,这一层面的人员应植根项目层级,为BIM技术应用落地夯实基础。2、BIM技术信息化实施人员:如果BIM是信息的集成,那么这一类人应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应用的实施计划,并落实计划的实施。同时还需要善于总结相应的实施经验和思路,这就要求除掌握BIM相应的知识外,还要懂专业并具备现场管理经验。这应该是大部分BIM人员的努力方向。3、复合型的BIM人才:这类人应该熟悉技术的一切环节并在企业级别应用的层面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对工作流程、组织形式和岗位职责进行从借鉴到再造的剖析。这应该是BIM人员的最终的目标。

同时,BIM技术也不是仅仅靠一个团队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从管理层到应用层有一个良好的贯穿,只要确保产出大于投入,就坚持把BIM应用落实到实际项目中去,进而提高企业级的BIM应用水平,提高竞争力。举例说明,BIM应用团队对项目管线综合平衡布置之后的成果,如果离开了管理层的支持,离开了项目部与建设、设计、监理的沟通交流,谁敢为成果的应用签字放行,谁又能保证成果的最终落地。

关于学习资料的获得方式:①关注“小张谈施工”;②在今日头条客户端转发本篇文章;③转发后,后台私信“中建系统”,小张看到会及时为小伙伴发送的!(每段视频都是大概1个半小时左右的视频课程)

这里有一份来自中建系统的revit学习资料,想学习bim实战的看过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