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查处贪官不手软,此大胆官员在查抄贪官时,又伸手进行贪污

乾隆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查处贪官从不手软,查出一个杀一个,查出一批杀—-批。但是,在他统治时期,吏治还是不清明,贪官多如牛毛,甚至出现官员在查抄贪官时又伸手进行贪污的丑事。

乾隆查处贪官不手软,此大胆官员在查抄贪官时,又伸手进行贪污

这个案子说来话长,一波三折。

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谨向乾隆要求准允甘肃省进行捐监——即允许有钱的老百姓花钱买监生。他的理由是:甘肃是全国最贫穷的省份,经常发生灾荒,中央每年都要拿出大批的粮食赈灾。如果通过捐监,让有钱人上交几十石粮食,买个监生,就可以筹集几百万石粮食,遇有灾情,赈济灾民,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

乾隆觉得很有道理后,于是同意了。

勒尔谨便将浙江布政使王亶望调去甘肃担任布政使,专门负责捐监一事。

乾隆查处贪官不手软,此大胆官员在查抄贪官时,又伸手进行贪污

不料,这竟是勒尔谨和王亶望合谋的违法发财的一个圈套。

王亶望上任六个月后,就向乾隆报告,甘肃已有捐监生190l2名,收粮82多石。乾隆看到报告就起了疑心,提出了“三不可解”:一是甘肃一直很贫困,如何这么短的时间竟然有近二万人捐监?二是甘肃经常发灾,为何有这么多的余粮来捐监生?三是半年收粮82万石,仓库肯定不够,为何王亶望的奏折里只字没提。

然后,他要求勒尔谨回答这“三不可解”。

但是,勒尔谨多方诡辩,乾隆找不出什么破绽,只好暂时放下。

之后,在三年中,甘肃共收“监粮”600多万石,15万人当上了监生。甘肃的监粮之多、监生之多,名列全国第一。于是,王亶望因为有功调回浙江,升任浙江巡抚。

乾隆查处贪官不手软,此大胆官员在查抄贪官时,又伸手进行贪污

不料第二年春,在甘肃的军队上报的军报中每一次都说甘肃下大雨军事行动屡屡受阻,勒尔谨和接替王亶望担任的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等人连连上奏,要求发粮赈灾。过去甘肃每一年都上报大旱,乾隆大起疑心,于是下令派官员前去访查。

访查的官员很快就查明,王亶望等人在捐监时,收的“监粮”,不是粮食,而是按照粮价折成的银两——问题露出来了。乾隆立即下令闽浙总督陈辉祖,调查王亶望,又命接替王亶望担任的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报告监粮私折收银的真实情况。

随后,王廷赞报告:他到任后,本来是不允许折收银子捐监,但是无人报捐,也只好按照老办法办。因为甘肃今年粮价很低,所以折算成55两银子捐一个监生——他比王亶望时还涨了一些价钱。

乾隆查处贪官不手软,此大胆官员在查抄贪官时,又伸手进行贪污

乾隆马上察觉其中有诈。因为粮贱一定是丰收年,丰收为何还要赈灾?如果发灾是实,粮价必贵,捐监还涨价到55两银?两者不能共存,必有一真一假。由此,乾隆断定这之中一定有鬼。

事情果不出他所料,派去访查的官员很快查出王亶望等人以捐监为名大肆贪污的事实。

原来,王亶望与兰州知府蒋全迪等人一起勾结,把监生交纳的“监粮”折成银子后,再每年用救灾赈济的名义“发粮”,将捐监得来的粮食数字消掉,于是那些银两便全部落入王亶望等官员手中。

查清真相后,乾隆大开杀戒,下令将王亶望斩首正法,令勒尔谨自尽,王廷赞处以绞监候,甘肃大小官员102人受到查处,56名贪官被处死。

乾隆查处贪官不手软,此大胆官员在查抄贪官时,又伸手进行贪污

本来,这个案子就算处理了。谁知还没完结。

乾隆对付贪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抄家。凡犯有贪污罪的,都要抄他的家,然后将抄家的财物充公。民间称他的这种做法为“宰肥鸭”,意思是养肥一个杀一个。乾隆因此也得到一个“抄家皇帝”之称。

对于这一次贪污案中的大小官员,抄家自然也惯例做法了。

受命抓捕王亶望和抄他的家的,就是王亶望的顶头上司闽浙总督陈辉祖。谁知这个陈辉祖在查抄王亶望的家产时,又采取掉包计,用自己的银子换查抄的黄金和珠宝,把从王家搜出的赃物据为己有。

他不料也没逃出乾隆帝的法眼。

乾隆在查看抄王亶望家的财物清单时,发现只抄了无数白银,却没有黄金和其他珠宝,认为这很不合常理,必定有人换梁偷柱。他再派人去查,又把陈辉祖这个蛀虫揪了出来,并且顺藤摸瓜查出陈在闽、浙两省任内贪污倔钱粮的事实,最后乾隆下令陈辉祖自尽。

乾隆精明不?

其实,他也算不上特别精明,巨贪和珅就在他的眼下,直到他死,也没发现。

有趣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