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十年:傳承奧運遺產 再鑄「雙奧之城」


2008年8月8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北京站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聚光燈”下的北京不僅為世界奉獻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更為這個城市打下了深刻的“奧運”烙印,留下了豐富的奧運遺產。

如果說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啟了改革開放之後北京的新形象、新氣質,那麼2008年的奧運會無疑將北京全新的形象推到巔峰,將整個城市的自信心、凝聚力和奮鬥精神推到巔峰,一個更加自信開放、更具魅力的北京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十年過去,“後奧運時代”的北京並沒有停止對奧運遺產的傳承,“奧運”給北京這座城市帶來的改變依然在延續。

十年過去,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為世界上首個既舉辦過夏奧會又將舉辦冬奧會的“雙奧”城市。從2008到2022,從夏奧到冬奧,北京的奧運故事還在繼續。

從“水立方”到“冰立方”

“我覺得北京奧運會留下的遺產,首先是留下的這些奧運場館,這是硬件。在這十年的過程之中,以鳥巢、水立方為代表的這些奧運場館的運營,中間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個是我們這十年更寶貴的財富。”北京國資公司副總裁武曉南頗為感慨地說。

北京國資公司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的業主,也負責這兩個奧運場館的建設和賽後運營。奧運場館的後續利用對於很多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來說都是一個難題,鳥巢和水立方也不例外。在後奧運時代,以鳥巢和水立方為代表的奧運場館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經營、可持續發展的特色之路,從場地運營完全轉向品牌運營,並將因為2022年冬奧會繼續煥發生機。

“鳥巢自從2008年開放以來,進入到鳥巢參觀的總人數已超過3500萬,我們目前每年的收入在2.5億以上,已經連續多年實現了盈利。”在談到鳥巢如何破解賽後利用難題時,國家體育場總經理相軍對記者表示。

北京奧運十年:傳承奧運遺產 再鑄“雙奧之城”

鳥巢策劃推出的群眾性體育品牌活動——鳥巢歡樂冰雪季已成為北京群眾冰雪活動的一張名片。(鳥巢提供)

“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給鳥巢留下非常寶貴的遺產,作為全球首座既舉辦夏奧會和將舉辦冬奧會“雙奧”開閉幕式的體育場館,鳥巢已成為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據相軍介紹,鳥巢通過市場化和多元經營,形成了以大型活動、旅遊服務、商業開發為主體的業務構架,成立了包括票務、商業、活動、廣告、文化在內的5個子公司。鳥巢旅遊門票收入佔比從2009年的95%降至目前的25%,大型活動、商業開發等非門票收入佔比達到了75%,收入結構不斷優化,保證了場館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簡單的遺產參觀就失去興趣,我們需要自己創造一些內容。”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對記者表示,水立方在2008年賽後十年以來一直保持著一個比較活躍、比較飽滿的運營態勢。水立方不僅雲集了跳水、游泳、花樣游泳、水球等一系列頂級國際、國內賽事,更形成了高端精品賽演活動、群眾游泳健身、體育休閒娛樂、無形資產開發、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體育服務綜合體運營格局。

在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後,鳥巢和水立方歷史性地成為世界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場館,這無疑將成為全球奧運場館可持續利用的典範。

北京奧運十年:傳承奧運遺產 再鑄“雙奧之城”

水立方引進了陸地冰壺項目,面向場館遊客開放。(水立方供圖)

按照既定規劃,國家游泳中心將對水立方場館設施進行改造,水立方將變身“冰立方”,融匯水上、冰上各類業態,實現“冰水雙輪驅動”,形成既能承辦冰壺賽事,也能承辦水上賽事的功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冰上項目和水上項目同時運行的場館。

未來的水立方冰上運動中心將會是全天候的專業滑冰、冰壺、冰上演出等冰上項目的體驗、健身、娛樂場所。此外,水立方將在南廣場建設地下群眾性冰場,地下冰場賽時供冬奧會配套使用,賽後將永久保留冰壺賽道作為奧運遺產供群眾體驗,推廣冰壺運動,同時開放群眾冰上運動。

除了鳥巢、水立方成功轉型之外,作為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的國家會議中心成立了會展集團,圓滿承接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4APEC領導人會議周等活動以及為G20杭州峰會、廈門金磚會晤、上合青島峰會提供服務保障,讓“北京服務”載譽全球。

北京2008奧運會籃球、棒球項目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作為一家民營體育場館,是國內首家獲冠名贊助的奧運場館,幾乎每週都有租用計劃,它也將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主場館。

作為奧運會賽時各國運動員、教練員和奧組委官員休閒後花園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成為了全國首個“國家級全民健身示範基地”,是奧運文化與中國精神融合的生態公園。

……

從“窪里人”到“奧運人”

在北京,有一個以奧運命名的街道,它因奧運而生,如今又以傳播奧運文化、奧運精神為己任,讓奧運文化資產普惠居民,這個街道就是位於奧運功能區核心區域的奧運村街道。

人稱“永哥”的奧運村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陳永,是奧運村街道眾多奧運文化傳播者中的一位代表。過去,陳永是奧運村街道的前身——窪裡鄉窪裡村的村長,隨著奧運村街道的成立,他成為了世奧公司保安經理。隨後,因為熱心文化體育事業,他又成為了奧運村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

“過去村裡環境太差,到處是違建,現在我們成了城市居民,不僅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文化需求也提升了。”經歷了從窪里人到“奧運”人的轉變,陳永一直在思考如何創造出更大的平臺宣揚奧運文化和奧運精神。

“奧運村街道應該展現出後奧運時期的獨特風姿。這裡,不僅應當擁有競技體育,更應當擁有文化理念。”抱著將奧運文化植根奧運村街道的夢想,2013年,陳永和來自新疆歌舞團的專業舞蹈演員高吉蘋一起組建了奧運村紅立方藝術舞蹈團。

雖然舞蹈團的演員基本都是奧運村街道土生土長的大媽、大爺們,所有節目也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創作,但是陳永、高吉蘋孜孜不懈的追求和奧運村人特有的精氣神讓這支舞蹈隊大放異彩: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北京市舞蹈大賽銀獎、2015年北京市舞蹈大賽金獎、登上國家大劇院“百姓春晚”大舞臺……

北京奧運十年:傳承奧運遺產 再鑄“雙奧之城”

陳永作為策劃者和組織者參與到奧運村街道的各項文體活動中。(陳永供圖)

如今,從舞蹈隊到健身毽表演賽,再到管弦樂團,這背後,都有陳永以及所有奧運村街道文化服務中心成員的身影。不斷拓展奧運村街道的文化、體育事業,幾乎佔據了“永哥”所有的時間。“我簡直就是奧運村街道各種活動的"保姆"。不過,這份保姆的工作,我幹得非常開心!”雖然忙碌,但看著奧運文化已經走進居民生活,根植居民心中,陳永樂在其中。

陳永的老朋友王輝,曾是窪裡鄉關西莊村的副書記,現在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管委會的員工。和陳永一樣,身份的轉變也促使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奧運遺產豐富居民的文化體育生活。

王輝找到老朋友陳永,兩人決定利用當時新開張的氣膜羽毛球館舉辦一場名為“市民羽毛球公開賽”的比賽。首屆比賽就吸引了眾多羽毛球愛好者的參與,截至2017年,市民羽毛球公開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併成為奧運村街道打造“民間奧林匹克體育大賽”的一個品牌。

“今年,我們計劃把民間奧林匹克體育大賽打造成"奔向2022"系列賽,未來還準備編排一些原創的、帶有民間奧林匹克特點的文藝歌舞在冬奧會相關場館的熱身演出中表演,將普通北京市民的風采展現在世界面前。”在陳永看來,如何將街道的文化體育事業和冬奧會融合在一起,將是他未來的主要工作方向。

身處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的核心地帶,奧運村街道的居民,既是奧運文化資源福利的受益者,也是奧運精神的傳承發揚者。後奧運時代,奧運村街道挖掘了奧運社區大舞臺、民間奧林匹克體育大賽“雙奧”品牌,在奧運遺產共享和群眾文化體育互融發展方面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一系列居民參與的文化活動,一系列紮根民間的體育競賽,讓這個以奧運為名、因奧運而生的街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奧運特色村”。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

北京奧運十年:傳承奧運遺產 再鑄“雙奧之城”

李菊(左二)作為志願者代表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向觀眾致意。(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束鮮花不僅僅是獻給我的,更是獻給北京奧運會期間參與服務的170萬志願者的!”當李菊回憶起十年前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接受獻花的那個難忘瞬間時,她依然無比激動。

十年前,還是北京師範大學學生的李菊,是奧林匹克大家庭飯店的一名交通信息諮詢志願者,而且還是該志願者團隊隊長。她用微笑亮出了北京的名片,但這笑容背後,沒有人想到,在不久前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她的17位親人永遠離她而去。“我忘不了所有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師長、朋友的幫助和關心,正是這一份份關愛讓我在絕望中看到了無限的希望。”因為愛,奉獻愛,李菊決心做一名奧運志願者,為奧運出一份力。

“我們的形象就是國家的形象。”當年,李菊所在的賓館接待的有王室成員,有國際奧委會官員,有國際紅十字會等組織的領導,作為交通諮詢員,她面對面地與客人交流,為貴賓提供車輛激活、車輛預定,以及其他跟交通相關的服務,從某個角度來說,她的笑容,是呈現給世界的。

“當時,我和夥伴們主要負責T3航站樓內新聞發佈會、媒體採訪秩序維護、機場常規服務等環節。”回憶起十年前的一幕幕,李洪博記憶猶新。十年前還是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的他,負責接待世界各地前來報道北京奧運會的記者,幫助他們順利通過海關。“從下飛機到上車的路程大約四五公里,一上午差不多能往返五趟左右。”他此時的話語中透著輕鬆,而背後付出的汗水卻可想而知。

北京08奧運雖然結束了,但是十年來李洪博參與的志願服務並未中斷,他參加過西部地區的支教,還加入了國際義工組織。李菊碩士畢業後,來到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團委工作,從此開始帶領學生們活躍在首都各個領域的志願服務工作中,在京郊敬老院服務老人,在打工子弟學校授課,在社區服務困難老黨員……

2008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北京湧現出了千千萬萬像李菊和李洪博一樣的志願者。據統計,北京奧運會期間,包括10萬賽會志願者在內的170萬志願者全身心投入志願服務中。在很多人看來,這一年是中國志願服務元年。

十年來,志願精神在北京、在中國發揚光大,從“一棵樹”發展成“一片林”。“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在"志願北京"信息平臺註冊的實名註冊志願者超過413.7萬人,註冊志願團體超過6.1萬個,發佈志願項目超過17萬個,記錄服務時間超過2.25億小時。”北京市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李磊介紹,北京市已建立起分級分類志願服務組織體系,全市16個區都已成立聯合會或協會,329個街道鄉鎮實現了志願組織全覆蓋,全市社區志願組織達10253個。

北京市還先後出臺《北京市志願服務促進條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志願者工作的意見》和《北京市志願者管理辦法》,明確了全市志願工作發展目標、工作體制、保障機制,確立了志願者實名註冊、服務記錄、星級認定、培訓管理、保障激勵等基本制度。

十年來,志願服務提升著北京城市的溫度,成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志願服務不僅出現在重大活動和國際賽事上,還融入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逐步趨於常態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十年前,成千上萬的志願者用他們的笑臉成就了北京最美的名片。奧運後,志願精神蛻變成城市的一種信念,志願者服務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滲透於市民的生活、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可以說,志願精神的覺醒是奧運會留給北京乃至全中國的一筆永久的財富,這種精神也將隨著城市的發展不斷昇華。

從“中國的首都”到“世界的北京”

“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擁抱過就有了默契,你會愛上這裡……”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這首傳唱於北京大街小巷的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道出了北京的熱情與開放。就像歌裡唱的那樣,奧運會期間,萬餘名運動員、幾十萬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北京,全世界的電視觀眾通過奧運會感知北京,北京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和熱情周到的服務讓他們愛上這座城市。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旅遊是與奧運會關聯度最大的產業之一。奧運效應為北京旅遊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北京也抓住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奧運會對北京旅遊的影響,不僅僅是旅遊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的提升,它還包含著對旅遊觀念、產業結構、市場運作機制、國際化程度等各個方面的提升。可以說,這種提升是歷史性的,跨越式的,它把北京旅遊推進到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使後奧運時代北京旅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毋庸置疑,奧運改變了中國,也改變著世界眼中的中國。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運動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短短的16天裡進行了一次偉大的握手,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也神會於此。世界關注的不只是賽場和金牌,他們也在認識今日的北京、真實的中國。正如原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說的那樣,“北京奧運會將成為認識中國和北京的里程碑。”

廣交新朋友,深交好朋友,不忘老朋友。奧運之後,北京在不斷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的功能進一步加強。

7090場會議、628個展覽,這是自2009年11月開業至2017年12月31日,國家會議中心累計接待的會議會展活動的數據。其中包括2014APEC領導人會議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京交會”等等。截至2018年3月,國家會議中心為北京帶來的收入已超450億元人民幣。

此外,作為奧運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載區,奧林匹克公園如今已經成為北京一個重要的國際交往窗口。據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後奧運時代的奧運功能區堅持“國際交往聯絡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臺、國家體育休閒中心”三大功能定位,截至目前,奧園累計接待遊客超過5億人次。奧運會後,奧林匹克公園區域內新建成了五環標誌永久懸掛的北京奧林匹克塔和傳統文化集聚的中國國學中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辦公大樓也已於2017年12月25日結構封頂。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正在成為國際交往中心,正在成為世界的北京。

奧運十年,對北京來說,既是一個里程碑,又是一個開始。2022年冬奧會已經進入北京週期,北京這座奧運之城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北京將努力打造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會,北京也將再次因為奧運會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點燃整個城市的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