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特效的“文化处方”

​“我来自全州,也是死过一次的人。2016年检查出肝癌晚期。那是我精神上最差的时候,身体很难受,肚子痛,走路喘不过气,加上又有肝硬化腹水,活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是骆老师把我从坟墓边拉了回来。我听了骆老师的讲座,看了他的书,深受启发。他给我开的“文化处方”最有用。每天做一件好事、每天对家里人说一句好话、每天坚持劳动、每天读经典!加上配合一些中药调理,慢慢的我的身体就好起来了,2个月后能正常吃饭,干农活,最近复查的腹部B超,腹水消失了,肝里的肿块也明显缩小……”——来自桂林全州的年轻肝癌患者陈某在分享会上满怀感激地说道。

一剂特效的“文化处方”

7月7日,桂林市区阵阵清凉雨,迎来了农历“小暑”节气。桂林市“相约星期六”癌友联谊会在园林植物园,为患癌群众举办了一场以“见证‘文化医学’力量”为主题的分享会。

联谊会会长,桂林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教师骆降喜首先分享他六月中旬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之行”体会(注:2018年6月13日,骆降喜带着新书《思考文化医学》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了关于“读懂阴阳,从‘心’做人”的主题演讲)。骆老师说道,“文化医学”的倡导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引起诸多共鸣,“文化处方”更是令听众耳目一新。在这个疑难慢性病井喷的时代,人们迫切需要回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从中找到疗愈疾苦的“良方”。接着,来自桂林全州的年轻肝癌患者陈某分享了他是如何在“文化处方”的引导下,改过自新,并从绝望的身心困境中走出来而逐渐康复的切身经历。面对大众,他坦诚地说自己没得病前是一个“恶人”,有许多恶习,臭毛病,经常和家里人生气。由于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自幼成长较顺,平时也不愿和别人交流,不知不觉养成了清高、傲慢又容易郁郁寡欢的性格。正因如此,得病后他第一次参加骆老师的文化医学讲座时,就感同身受,对“文化处方”更是躬身实践。场上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不仅仅是大家对这个年轻患者的肯定、敬佩,也是这个特殊群体对“文化医学”所传播的希望的有力回响。

一剂特效的“文化处方”

​最后,骆老师结合自身的医学经验、文化领悟向大家分享了他对这位年轻患者的“文化处方”的认识。一、每天做一件好事。真诚地做好事,方便他人的同时,内心自然生起快乐。久而久之便成习惯、良性循环,心情由郁闷转舒畅,气血自然通达。二、每天对爱人讲一句好话。陈某得病前常对其爱人百般挑剔,心常生怨,两口子常吵架,久之情志郁结,诱发肿块生长。夫妇是家庭的小天地,天地不和,万物皆伤。当他恍然明白过在自身时,开始真心对爱人讲好话。奇妙的是,他爱人也转变了,常说他的好,成了好太太。正如《弟子规》所言:”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太太的好话,如阳光般消散他郁闷的雾霾,胜似良药。三、每天读经典1小时。经典乃古圣先贤所言,阐述的是宇宙万物的真理。坚持读经能开智慧,破除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心是安身立命之本,人心不正,其身亦倾。陈某尽管文化不高,但读经典非常用心,常有收获,并肯于在日常生活付诸行动。如此心念一转,身病渐安。四、每天劳动一小时以上。陈某病后常倚病卖病,在家不干活,一有不适就睡觉。这对癌症康复无益。癌症治疗应倡导“主动”、“自强不息”、“自省”的精神,而不是寄全部希望于“他力”或者“秘方”。陈某劳动后发现胃口、睡眠改善,精神也随之好转,病就慢慢转过来了。

会后,听众逐渐散去,而那位年轻肝癌患者说的一段感言仍不时在我的耳边回响,他说他身体好起来后,曾开车爬上山看天湖(全州)。眼前是山高湖大,他若有感慨:心能容得下天地万物,还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