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當一個人功高震主時,意味著危險將不期而遇。可以說,自古以來,無論哪個朝代,但凡有功高震主者,鮮少有人善終,能夠全身而退者,更是鳳毛麟角。

那麼,想做到功成身退真的就這麼難嗎?各朝建功立業者,之所以遭受如此下場,究竟是居功自傲導致禍患還是統治者的兔死狗烹呢?早在數千年前,中國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曾說過這樣的話:“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告誡人們:“要懂得福禍雙至的道理,無論做任何事,總要有個分寸。認清自己的位置,學會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場合掌握不同的尺度,強調隨機應變能力,以免出現樂極生悲的情況。”

然而,對於大多數功臣名將來說,他們顯然忽略了老子的這番話。我們常說以史為鑑,但當真正處於歷史之中,我們往往會迷失自己。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經歷了那麼多朝代的覆滅與興起,按理說,後來者應該會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但是,為何還是阻擋不住朝代的更迭。

在筆者看來,這是不同時代背景所導致的後果,許多王朝第一代興起,往往在後面幾代走向衰落。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個難就是難在後輩對於歷史教訓的輕視,他們沒有祖輩傳奇的經歷,自然感覺不到偌大的王朝會隱藏著什麼危機。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歷史上為朝代建功立業者多為下場悽慘,尤其是新生朝代,皇帝對於這種功臣勢力最為忌憚,生怕還沒坐熱乎的江山,被別人奪去。諸多事例在前,仍然有人前仆後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便是“僥倖心理”。

對於功臣名將來說,地位的提升、權力的誘惑、功勞的自恃、他人的獻媚都一定程度是迷失了本心。尤其是許多開國功臣,多為底層打拼而起,靠著以命搏命才混到如今地位,如果,想要讓他們放棄所得,則很容易激發他們的謀反二心。

對於皇室來說,功臣名將的勢力影響不到朝廷的統治,自然會睜隻眼閉隻眼。但是,一旦統治者感受到了威脅,便會對一些功臣名將進行限制打壓,比如:利用免官調任等手段,分佈削弱對方。如果是行事作風凌厲的皇帝,則可能採取血腥鎮壓,算是當權者維護權威的一種方式。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另外一種現象,開國功臣多悽慘,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當朝皇帝為了後代子嗣肅清隱患勢力,保證王朝長久穩定。

隋朝便有兩位將軍韓擒虎與賀若弼,曾經因爭論戰功鬧到了皇帝面前,雙方傲人一等,誰也不服誰。雖然,最後兩人各有賞賜,但是,也因為這次紛爭,使得皇帝對賀若弼產生了戒備。一直到最後,賀若弼都沒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最後,落得個悽慘下場。

楊堅奪取北周江山以後,建立了隋朝,在經過勵精圖治、推動發展後,國力迅速強盛,基本有了統一全國的實力。之後,楊堅查訪可勝任者戍鎮江淮,尚書左僕射高熲推薦說:“朝臣之內,文武才幹,沒有比得上賀若弼的。”楊堅很是贊同。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於是,楊堅拜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廣陵,委派給他平陳之事,經略一方,作滅陳準備。賀若弼欣然從命,並給壽州總管源雄賦詩一首,寫道:“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勿使麒麟上,無我二人名。”然後,他赴廣陵任所,整軍經武。

公元589年,隋文帝下令征伐陳國,派出隋軍50萬人,晉王楊廣擔任總指揮,兵分八路順著長江形成合圍之勢,直搗陳國老窩。當時的隋朝大將賀若弼、韓擒虎二人也都參與了這場伐陳之戰,各自率領一路軍隊,與靖王配合,直奔陳朝都城而去。

隋朝兵力強盛,對陣陳國幾乎是一邊倒碾壓,戰鬥進行的非常順利。賀若弼率軍牽制並擊潰了陳軍主力,活捉了陳軍主將。而韓擒虎則選擇輕兵出擊,僅率領500鐵騎直奔陳國都城建康,活捉陳國皇帝陳叔寶。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至此,腐爛不堪的陳國正式滅亡,中國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南北大分裂,再次歸於統一。這一戰,賀若弼、韓擒虎皆功勞甚大。之後,陳國滅亡的消息傳到隋朝,隋文帝大喜,下令要重賞兩位將軍,並特地擬寫詔書對二人褒獎一番,言語中極盡稱讚,這在當時可謂是最大的榮耀。

然而,在陳國都城,兩個人卻因頭功問題而爭論起來,且雙方皆都據理力爭,誰也不服誰。

韓擒虎認為自己率先攻破陳國都城,活捉了陳國皇帝,理應頭功。然而,賀若弼可不這麼想,本來看到韓擒虎先與他進城,內心早就不爽。如今,又聽韓擒虎這般言論,當即怒火中燒,明明是自己冒著危險,拖住了陳軍主力,這才使得韓擒虎攻入建康。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所以,論作用,他才是付出最多的人,自然不甘頭功拱手相讓。由於雙方都是性格火爆之人,爭論愈來愈激烈,其中,賀若弼當屬火氣最大,眼睜睜看著功勞被別人搶去,他怎能嚥下這口氣?逐漸他失去了理智,拔出短刀直接跟韓擒虎幹上了。

而晉王楊廣則在這次風波中,選擇了支持韓擒虎。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賀若弼早年是通過隋朝大臣高熲的推薦,方才有機會嶄露頭角。而恰好楊廣與高熲素來不和,這次自然不會站在賀若弼那邊。甚至,楊廣有意打壓賀若弼,向隋文帝參奏,稱:“賀若弼不聽軍令,擅自行動,應該將其撤職查辦。”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雖然這一提議被隋文帝否決,但已經可以看出,楊廣與賀若弼矛盾逐步加深,這也為後來命隕埋下隱患。

對於這些,賀若弼並未在意,仍然在戰功的問題上耿耿於懷。兩人回到長安後,再次爭論起來,而且,還鬧到了隋文帝面前。雙方都振振有詞,爭的臉紅脖子粗,如果不是隋文帝在旁邊,恐怕早就打起來了。

賀若弼在爭論過程中,還不忘貶低韓擒虎,稱其:“完全是躲在別人身後撿功勞,不敢像模像樣打一場真正的戰爭。”總之,是越說越玄乎,把韓擒虎貶的一文不值,卻將戰功全攬到自己身上。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而韓擒虎也不是好惹的,當即向隋文帝揭發賀若弼:“我們遵從皇上旨意,分兩路出擊,配合晉王攻打陳國都城,然而賀若弼不顧軍令,私自提前行動,其雖然戰勝陳國主力,卻導致我軍損失慘重,實為慘勝,如果提前與屬下商量,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避免。”

由於賀若弼擅自行動,導致打草驚蛇,險些誤了大事。好在,其屬下帶領五百輕騎攻入建康,活捉陳國皇帝,徹底覆滅了陳國根基。而賀若弼到了傍晚才趕到建康,還是屬下給他開的門。

看著兩人爭論不休,隋文帝採取了勸和方式,大力稱讚二人在此次伐陳中的表現,認為功勞一般大,皆應重賞。隨後,二人皆被封官加爵,金銀財寶賞賜無數,事情總算告一段落。其實,隋文帝內心對二人的爭功表現是非常失望的,二人雖然得到了賞賜,但是,卻失去了皇帝的歡心。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韓擒虎還好說,畢竟,有晉王楊廣撐腰,但是賀若弼就沒那麼幸運了。自從這件事後,一直得不到隋文帝的重用,儘管生活依舊榮華富貴,但賀若弼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其實,少的就是隋文帝的信任,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明升暗降,導致手中兵權易主。

這次風波主要還是源於賀若弼,為了頭功將自己的本性完整無疑的暴露在隋文帝面前,深謀遠慮之下,隋文帝自然不敢將兵權再交給一個貪功自傲、不服軍令的人,可以說,這種人未來極有可能成為隱患。

古時對於朝廷隱患向來是殺之而後快,多數是以悽慘收場,仕途末路算是最好的結果,也可以說,賀若弼在隋文帝時期是幸運的,儘管不得重用,好在命是保住了。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後來,他又當了幾任地方官,折騰了幾年便被迫退休了。賀若弼將退休之地選在了江陵,這裡曾是他立過戰功的地方,只是寄託往日情思。然而,隋文帝可不這麼想,認為賀若弼這幾年反心不死,不僅做官的地方是戰略要地,連退休,都要選極為重要的江陵。

從這裡可以看出,賀若弼雖然軍事能力過人,但是,對於官場政治卻是一竅不通,不懂得如何明哲保身。而且,他為人粗獷,說話耿直,惹了不少麻煩。比如:他嫉妒高熲、楊素的步步高昇,四處逢人便罵楊素無能、高熲飯桶之類的話。

據記載,在楊廣還是太子時,就曾經問賀若弼:“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俱稱良將,優劣如何?”賀若弼說:“楊素是猛將,不是謀將;韓擒虎是鬥將,不是領將;史萬歲是騎將,不是大將 。”楊廣又問誰是大將,賀若弼說自己就是太子選擇的人。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言下之意,只有他賀若弼一人能稱大將,可見其狂妄至極。

終於,這事被人告發到楊堅那裡,楊堅當即大怒,派人將賀若弼帶來,並當場質問:“高熲、楊素的任命乃是朕親自任命,你卻罵這二人飯桶無能,這是何居心?”賀若弼只能戰戰兢兢道:“回陛下,高熲是我的老朋友,楊素是我小舅子,都是熟人,我罵他們也沒有惡意,就是隨便說說。”

如果換做別人,這套說辭必然是脫不了罪,但是,隋文帝念及賀若弼勞苦功高,動了惻隱之心,遂對其網開一面。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然而,待楊廣登基後,賀若弼的日子可就沒有那麼好過了。本身二代君主對於前朝功臣就帶有戒心,更別說賀若弼還與楊廣積怨已久。隋文帝在位時,楊廣自然不敢對賀若弼做什麼,但如今當了皇帝,掌握生殺大權,自然要找賀若弼新賬老賬一起算。

可憐的賀若弼,此刻還不知已身陷危境,依舊一如往常說著朝廷壞話。

隋煬帝可不是隋文帝,不會那般念及舊情,他不允許別人對他的事情指手畫腳。很快,到了後來的隋煬帝西征,賀若弼這個大嘴巴又出來煽風。終於,讓隋煬帝抓住把柄,將賀若弼直接拉到刑場,砍下頭顱,永遠閉上了嘴巴。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對於歷史上眾多因軍功而鬧待遇、爭地位、撈實惠的功臣勳將來講,賀若弼的遭遇,永遠是一面清澈光亮的鏡子。它提醒人們:做人、尤其是做官,千萬要記住兩個字——低調、再——低調!

最後,對於韓擒虎這裡還有一件趣事:

魏徵等編撰的《隋書》記述:在韓擒虎病重臨死前夕,他鄰邊的老婦人看見他的門下儀仗很盛大,同王宮一樣,老婦人感到奇怪便問他們。他們中間有人回答說:“我來迎接大王。”忽然不見了。又有人病得很厲害,恍恍忽忽地走到韓擒虎家裡說:“我想拜見大王。”

皇帝問:誰才是我的良將?將軍說:除我沒別人,皇帝下令:殺了他

此時,左右的人問道:“什麼王?”那幾人回答說:“閻羅王。”隨即,韓擒虎的手下侍從想打這幾個回話的人,韓擒虎制止他們說:“我生前做到了上柱國,死後能做閻羅王,這已很滿足了。”因此生病,幾天就死了。

“二十四史”中多諱鬼神,更是很少記有關陰陽界之類的故事,然而,韓擒虎死做閻羅王的傳說,竟被記進本傳,可見,在初唐的時候,這一條傳說是非常流行的。

『《隋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