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礁”到“岛”,一字之差,却无法忽视背后艰辛的变迁史!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在语文书、思想品德书上看到有关南海守礁战士们的生活,吊脚楼,永远不会干的衣裤,常年潮湿的天气。永暑礁,南海上的一块随时可能被海水淹没的礁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一片岛屿,成为我国镇守边疆的国之重器,不沉的航母。且看这几十年的变迁是如何来的。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了一处海洋观察站,次年1月31日,我国军队的6名官兵乘小艇登上永暑礁,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这是我国第一次驻军永暑礁。这第一代高脚屋,是以竹子搭建在一块礁石上的。

随后,越南反对中国选定永暑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观察站,出来侵略。我们与来犯的越南海军发生著名的3.14海战即赤瓜礁海战,重创并击退了越南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稳定了永暑礁形势。

随着时间的迁移,原先简陋的,看上去风一吹就会散架的永暑礁守礁岗哨,也逐渐演变成了钢铁焊接,更结实的几处吊脚楼相连。

虽然这种吊脚楼更加坚固,也能耐风雨,但在炎热的南海气温下,尤其是夏日,屋内的温度是难以想象的。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钢铁架构的岗哨,为了搭建它,施工人员常常需要泡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浸泡着干活。

经过建设,过去绝大部分礁盘没在水下的永暑礁,慢慢出现了一片宽敞的人造陆地,上面修建了4000吨级的码头,盖上了房屋,铺设了道路,球场,栽种了椰树,安装了现代化的仪器仪表。

永暑礁岛上的设施不断完善,成为南沙群岛最大的行政和指挥中心。守到官兵进入到第三代“吊脚楼”,祖国的强大,让官兵们首家卫国的环境也随之改善不少,岛上也有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和程控电话。

2013年7月开始-2015年4月,中国在永暑礁西南区域的陆域("礁陆"即低潮时为陆地)上吹沙填海,永陆面积达2.8平方公里。此后建设永暑礁机场。

永暑岛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强化了我国对南沙群岛的控制权。网友们根据永暑岛的外形,设计了永暑岛——“不沉的航母”想象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