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质的飞跃,人类开启逐日之旅,但成功背后不能忘记这位中国人

又一质的飞跃,人类开启逐日之旅,但成功背后不能忘记这位中国人

“帕克”探测器

数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太空领域的脚步,每一颗恒星都蕴藏着无数奥秘,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能掌握数据却少之又少,太阳就是其中之一,它制约着地球空间环境的结构和变化,对维持地球上一切生命物质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一次,人类将正式登门拜访。

当地时间8月12日3时31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佛罗里达成功发射了一颗耗资15亿美元的无人探测器,在历经43分钟飞行后前往太阳的轨道,即正式打开人类首次穿越日冕的大门,开启逐日之旅,预计会在2025年6月结束探测计划,为期7年。

据了解,该探测器以美国物理学专家的名字命名——帕克,最终会以69万公里/小时的速度绕太阳飞行24圈,在金星引力的作用下逐渐逼近太阳直到距离610万千米的地方。要知道,此前最逼近的于1976年发射的“太阳神2号”,距离太阳表面4300万公里,足足缩减了6倍多,四十年后又一革命性突破

又一质的飞跃,人类开启逐日之旅,但成功背后不能忘记这位中国人

“帕克”探测器

同时,“帕克”探测器为了防止高温,它使用的是轻量型的隔热罩,周围是两块纤维合成版,加上系列创历史新纪录的先进技术,使得能够承受约1650摄氏度的高温,从而保障所有仪器在超过1400摄氏度高温下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史上之最。

有专家表示:“帕克”探测器是有史以来最接近太阳表面的人造物体,此次的逐日之旅将会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天文学家的难题,让人类更进一步的了解太阳的运动机制,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新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帕克能够成功升空,这位中国人功不可没——郭延平博士。要想使得太阳探测器足够接近太阳表面,务必需要其他行星来协助完成,早在2007年专家们就意识到能够借助木星重力,但是成本太高,而美国却不想花这一笔钱,于是郭延平博士就提出用金星来实现探测目标。

又一质的飞跃,人类开启逐日之旅,但成功背后不能忘记这位中国人

“帕克”探测器

“把探测速度减缓至足以接近太阳表面,从金星面前飞过7次,一系列难度动作都是重力协助下完成的,而且不需要探测器在金星额外的操作,从而实现对太阳的测试。”这就是郭延平博士的方案,确实巧妙而又精辟。不禁让教授高度评价:一个创纪录的数字,一条极其精细的路径。

在历经数十年的科学研究后,人类将会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获得多方面的最真实数据,这是一项大胆又具有实质性跨越意义的“触摸太阳”任务,同时,在成功的背后也不能忘却一位中国人的名字。

此外,中国也有了下一步的举动。我国首颗用于观测卫星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已经取得进一步进展,计划于2019年进入研制阶段,2022年前后发射,中国也终将打开新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

又一质的飞跃,人类开启逐日之旅,但成功背后不能忘记这位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