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不應在「虐待」中成長,更要在「希望」中變強

0比6,這是“中國杯”國足與威爾士的懸殊比分,反映出中國足球與世界強隊的懸殊差距,這也是裡皮教練生涯以來的最慘敗仗。慘不忍睹的比分、不堪一擊的狀態,給國足當頭一棒,也給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國腳們潑下冷水,認清自己。不過我們也應該思考,“花錢找虐”的比賽有沒有違背當初舉辦中國杯的初衷,昂貴的“學費”花得到底值不值。

徹底的潰敗,反思中超的外強中乾

如果不是吉格斯給了裡皮和中國足球面子,在6比0後換下貝爾、喬阿倫等6名主力,那麼這場比賽的結果很可能創造國足歷史上最大丟球記錄。國足在開場僅2分鐘就丟了第一個球,上半場4球落後,下半場換下5名首發仍然難改局勢。顏駿凌鎮守球門,後防線上的鄭錚、馮瀟霆、賀慣等在貝爾等球星面前宛如小學生,幾個輕鬆的過人,戰術上簡單的反越位就能打破中國隊防線,足以見得中國足球與世界高水平差了一大截。

雖然我們預測會輸球,但沒有想到會輸的這麼多。中國隊世界排名第65位,威爾士隊第20位,場上表現出的實際差距遠比45位的差距還要大,在傳接配合、技術腳法、速度對抗等各個層面都相差甚遠,甚至在精神層面也毫無鬥志,就像賽後裡皮所言,“如果我的球員沒有對比賽展現出足夠的熱情,情況會變得非常困難”。

賽後,王燊超3個史詩級的停球畫面火爆社交媒體,很難想象這就是中超強隊上海上港的隊長,我們相信這不是他的真實水平,但為什麼無法把聯賽的狀態帶到國家隊呢,武磊、韋世豪等也狀態全無,

這是一場徹底的潰敗。

國足不應在“虐待”中成長,更要在“希望”中變強

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超聯賽的水平,在知名教練和大牌外援的映襯下,在瘋狂資本的運作下,中超在世界足壇的地位不斷提升,但這只是外強中乾,虛假的繁榮,本土球員還沒有絕對的中堅力量。中國聯賽的水平不代表中國足球的水平。

如果對手太強,不是學習,而是找虐

看到如此“虐心”的比賽,鬱悶的不僅是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億萬球迷,看臺上中國足協的杜兆才和主辦方萬達集團的王健林也不好受,教練席上的裡皮在下半場一直坐著,時而摘下眼鏡冥思苦想。場上的隊員面對這樣的局勢,踢球也是一種煎熬。我們不禁要想:為什麼要“花錢找虐”,舉辦中國杯的初衷是什麼。

中國杯是國際足聯、中國足協和萬達集團聯合確立的國際足聯A級賽事,就是要解決中國隊缺少正式比賽機會、國際比賽經驗不足等問題,增加中國足球與歐洲、美洲等世界強隊的切磋學習機會,進而提振中國足球。這個初衷當然是好,但在運作上卻還需完善。

國足不應在“虐待”中成長,更要在“希望”中變強

今年是第二屆中國杯比賽,與去年首屆中國杯各支球隊派二隊來“走過場”不同,今年在球員配置上堪稱世界一流,貝爾、蘇亞雷斯等頂級球星的到來就已經看點十足,威爾士、烏拉圭、捷克三支球隊也非常重視這次中國之行。而中國隊這邊除了因傷缺席的鄭智和張琳芃外,也都集結了目前最強的隊員。

但一邊倒的情況早在比賽第2分鐘就已經開始,裡皮通過3次換人變換3種陣容打法依然沒有奏效,他賽後也承認集訓球員和首發球員的選擇是錯誤的。從對手的角度講,這是威爾士主帥吉格斯上任後的首戰,全隊對這場比賽和中國隊的特點都做了研究,貝爾也想借此證明自己,再加上兩隊本來差距較大,所以才出現這樣慘烈的比分。

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是國足的水平太差,還是選擇對手的水平太高?應該創造適應中國足球發展速度的比賽環節,不能好高騖遠,而應行遠自邇。我們歡迎與世界頂級強隊開展“指導性”教學比賽,目的是在失敗中看到希望、收穫信心,而不是被打的體無完膚、潰不成軍。中國足球不能只在“虐待”中成長,更要在“希望”中變強。

面對這樣的比分,其實我們應該有心理準備,國足與世界強隊的差距就是這樣。歷史上,國足也曾8球慘敗於巴西、6球敗給巴塞羅那、4球輸給烏拉圭和哥倫比亞,如今只能說明這些年中國足球的提高步伐較慢,與世界強隊仍然不在一個等級上。

但這不是中國足球為自己開脫的理由,更不是懈怠不前的藉口。面對這種實力太過強大的球隊,可以輸球但不能輸人,低級失誤更應該避免出現,但這樣的要求中國隊都沒有達到,這正是球迷最為生氣的地方。(文/雪峰紳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