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戲曲演員中有的演員在生活中眼睛挺大,可是到了舞臺上卻看不到眼睛,而有的演員,本人眼睛並不大可是一上臺,觀眾卻是一點不覺得他眼睛小,這就是”眼神”的作用。演員在舞臺上眼睛的大或小,是觀眾的審美感覺,它不在於演員本人眼睛的大或小,主要決定於眼睛是否有“神”,這也是眼神的技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戲曲眼神

眼珠和眼瞼動作的節奏、幅度、力度都生活的誇張和變形:人們常用“一眨眼”來表現某個事情速度之快。可是到了戲曲舞臺上的眨眼,卻不能那麼快。如果真把生活中“眨眼”的節奏直接搬上舞臺,則觀眾看不清,不夠鮮明,削弱感染力。所以,眼神的表演應該是誇張變形的,這是由戲曲”詩韻”的美學核心決定的。包括眼珠的轉動眨眼時眼瞼的開、閉等節奏,都需要詩化,慢於生活節奏,眼珠動作幅度則需要大於生活狀態,使情感傳達鮮明。如果僅靠生活的眼神原狀,對觀眾來說是不夠鮮明的。

荀慧生先生說:“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珠、眼瞼的動作幅度要放大,節奏要放慢。有時甚至還需要頭部、頸部和腰部動作的配合。眼神表演激情時格外需要誇張和變形用鮮明的眼神加以渲染、強化,包括無聲的內心世界,也要運用眼神交待給觀眾並感染觀眾。

眼神表演在大驚、大喜時,眼神可直視觀眾呈0度。在一般情況下,亮相的眼神不要直瞪觀眾。戲曲的身段造型,對觀眾呈30度至45度。這也是眼神的審美特徵之一。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戲曲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要靠眼神來傳情,如果眼神木訥,就給人呆板的感覺,不會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更影響人物表演的氣質。清代的黃幡綽對演員的表演總結了"藝病十種”,其中的“面目板”,指的就是面部表情不夠,其重要原因是”眼神”不夠靈性。

舞臺上眼神常犯的藝病

演員的眼神不夠傳神

眼睛(眼珠、眼瞼)動作滯緩,不靈便,影響表演的神采。即使表現性格木訥的人物,也不能呈無意識的自然狀態,也需要運用眼神表演人物的木訥。眼神滯木,這是由於缺乏”拎神”的技巧所致。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睛下垂如閉

眼神在戲曲表演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眼神的配合塑造的人物就沒有生命力。因此,在表演中眼神不能處在無意識狀態中,也不能像日常生活中那樣隨便,而是做到手眼一致,給人感覺眼睛會說話的感覺,眼瞼下垂時視點不能太近,約垂至離腳下三米左右,使觀眾看來像是閉著眼。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大無神

眼睛大是個表演優勢,但是如果不是“拎神”的需要,只為顯示眼睛大而一直瞪大著眼睛,眼神會顯得很愣,而且眼睛一味用力瞪大沒有起伏,也會削弱審美感覺,所謂”眼大無神”。而且,某些角色的性格,並非眼睛睜得越大越好。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大無神

比如《杜丹亭》中的杜麗娘,她的身份決定了她的性格比較含蓄,她的眼神就不宜採用睜大眼的基調,如果眼睛睜得很大,反而影響人物性格。所以,杜麗娘的眼神基調應該是虛用。

目光渙散

在表演過程中,演員的眼神的動作要有章法,以眼傳神,以此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如果對人物神情體驗不夠的話,演員內心空虛,沒有激情,就會造成眼神的盲目性。以致眼神表演不到位。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擴大……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口。

在戲劇表演中則有“一身之戲在於臉,一臉之戲在於眼”的說法。

這正說明了眼睛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作用,要是戲曲演員在戲劇表演人物塑造中,表演必須要靠演員的恰如其分的眼神來配合,如果沒有眼神配合,觀眾就不能準確的領悟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戲劇的內容,所以,戲劇演員在舞臺上要以眼傳神,情動於中而形於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