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戏曲演员中有的演员在生活中眼睛挺大,可是到了舞台上却看不到眼睛,而有的演员,本人眼睛并不大可是一上台,观众却是一点不觉得他眼睛小,这就是”眼神”的作用。演员在舞台上眼睛的大或小,是观众的审美感觉,它不在于演员本人眼睛的大或小,主要决定于眼睛是否有“神”,这也是眼神的技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戏曲眼神

眼珠和眼睑动作的节奏、幅度、力度都生活的夸张和变形:人们常用“一眨眼”来表现某个事情速度之快。可是到了戏曲舞台上的眨眼,却不能那么快。如果真把生活中“眨眼”的节奏直接搬上舞台,则观众看不清,不够鲜明,削弱感染力。所以,眼神的表演应该是夸张变形的,这是由戏曲”诗韵”的美学核心决定的。包括眼珠的转动眨眼时眼睑的开、闭等节奏,都需要诗化,慢于生活节奏,眼珠动作幅度则需要大于生活状态,使情感传达鲜明。如果仅靠生活的眼神原状,对观众来说是不够鲜明的。

荀慧生先生说:“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珠、眼睑的动作幅度要放大,节奏要放慢。有时甚至还需要头部、颈部和腰部动作的配合。眼神表演激情时格外需要夸张和变形用鲜明的眼神加以渲染、强化,包括无声的内心世界,也要运用眼神交待给观众并感染观众。

眼神表演在大惊、大喜时,眼神可直视观众呈0度。在一般情况下,亮相的眼神不要直瞪观众。戏曲的身段造型,对观众呈30度至45度。这也是眼神的审美特征之一。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要靠眼神来传情,如果眼神木讷,就给人呆板的感觉,不会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更影响人物表演的气质。清代的黄幡绰对演员的表演总结了"艺病十种”,其中的“面目板”,指的就是面部表情不够,其重要原因是”眼神”不够灵性。

舞台上眼神常犯的艺病

演员的眼神不够传神

眼睛(眼珠、眼睑)动作滞缓,不灵便,影响表演的神采。即使表现性格木讷的人物,也不能呈无意识的自然状态,也需要运用眼神表演人物的木讷。眼神滞木,这是由于缺乏”拎神”的技巧所致。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睛下垂如闭

眼神在戏曲表演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眼神的配合塑造的人物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在表演中眼神不能处在无意识状态中,也不能像日常生活中那样随便,而是做到手眼一致,给人感觉眼睛会说话的感觉,眼睑下垂时视点不能太近,约垂至离脚下三米左右,使观众看来像是闭着眼。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大无神

眼睛大是个表演优势,但是如果不是“拎神”的需要,只为显示眼睛大而一直瞪大着眼睛,眼神会显得很愣,而且眼睛一味用力瞪大没有起伏,也会削弱审美感觉,所谓”眼大无神”。而且,某些角色的性格,并非眼睛睁得越大越好。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大无神

比如《杜丹亭》中的杜丽娘,她的身份决定了她的性格比较含蓄,她的眼神就不宜采用睁大眼的基调,如果眼睛睁得很大,反而影响人物性格。所以,杜丽娘的眼神基调应该是虚用。

目光涣散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的眼神的动作要有章法,以眼传神,以此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果对人物神情体验不够的话,演员内心空虛,没有激情,就会造成眼神的盲目性。以致眼神表演不到位。

眼神的作用,能把心中事扩大……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在戏剧表演中则有“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的说法。

这正说明了眼睛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要是戏曲演员在戏剧表演人物塑造中,表演必须要靠演员的恰如其分的眼神来配合,如果没有眼神配合,观众就不能准确的领悟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戏剧的内容,所以,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要以眼传神,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