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歐洲攻略》上映一天,票房破億。

與此同時,豆瓣打分只有3.8,“好於2%動作片,2%喜劇片”。

撲街?還是被撲街?

一部上映當日風光領跑的商業大片,究竟遭遇了什麼導致斷崖式下跌?

這個現象成功激起了我的觀影慾望,昨天特地去擼了一遍,片子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講個人覺得,說是近幾年馬楚成導演最好作品並不為過。畢竟前幾部的評分長這樣: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歐洲攻略》評分卻突破新低,不能不說有點反常。

很多觀眾可能不知道,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三部了。

2000年,當時剛剛拍完《星願》如日中天的導演馬楚成,聯合梁朝偉、鄭伊健、張柏芝和陳慧琳打造了一部帶有異域風情的動作喜劇。

那部電影就是《東京攻略》。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以惡搞喜劇講述特工偵探故事,並加上異國元素的《東京攻略》,商業賣點非常有效,當時獲得了2800萬港幣的票房,香港電影票房榜年度第二。

這和徐崢後來的“囧系列”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是公路喜劇,一個是動作喜劇,非常適合做成系列。

於是就有了2005年的《韓城攻略》,以及正在上映的《歐洲攻略》。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歐洲攻略》延續IP的喜劇動作片風格,而在演員陣容上則換掉了前作中的港產演員,新加入了吳亦凡、唐嫣等在內地市場極具流量影響力的“新演員”。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在故事上,從亞洲轉移到歐洲,也體現了製作方商業性升級的野心。仔細看一下幕後班底,奚仲文、吳麗璐作為梁朝偉和杜鵑的造型指導,導演馬楚成親自掌鏡攝影(要知道他是原來香港最好的攝影指導之一),也體現了片方在製作方面的投入。

然而,《歐洲攻略》卻並未收穫如前作般的評價,豆瓣評論區之後甚至可以說是如潮的惡評不吐不快,而相比開頭中的理智吐槽,更多的惡評是這樣的畫風: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看得出來,矛頭直指參與該片的一些主演。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流量明星遭遇惡評了。在當下割裂的粉絲陣營中,黑粉為黑而黑似乎並不需要合理化的理由,對流量明星的攻擊也不僅限於豆瓣,在社交網絡上的罵戰也在不斷升級。

這些評價可分為以下三類:

未卜先知型:流量明星是原罪,看了陣容直接嘔吐不是我的罪;

人身攻擊性:電鰻p王整容臉,爛片圈錢不要臉;

朝偉冤枉型:影帝與鮮肉不同,難為王者帶不動青銅。

其實看過電影就知道,吳亦凡在電影中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耍帥,飾演的角色是一名頂尖黑客,曾因為潛入CIA機密檔案中查看外星人機密而坐牢,話少愛耍酷也是角色需要。

而唐嫣在片中本是一名高級特工,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高手,但角色的致命弱點就是遇見心儀的男神秒變軟妹子。

而撐起電影的主力,還是梁朝偉的經典人設,以及整個系列主打的動作喜劇和異國風光。

其實怎麼用這些演員,馬楚成心裡還是有數的,不少人也說馬楚成找到了吳亦凡、唐嫣的正確打開方式。本來無功無過、寬容一點甚至可以說有所進步的表演應該獲得些許支持,但流量明星卻往往成為影片的靶子。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粉絲罵戰敗光路人好感,在《歐洲攻略》的口碑垮塌之後,一夜之間排片掉了3萬場。

在首週末的第二天,這樣的排片斷崖下跌,對於電影本身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相比17日的近一億票房,25%的排片佔比,18日的票房和排片跌到了不到2500萬和17.8%,而19日的排片還將進一步下降。

《歐洲攻略》境況的一夜轉折中,惡評的影響佔到了不小的比重。

雖說觀眾總是帶著預設看電影的,但流量明星參演的影片,似乎更易遭到炮轟和諷刺性的惡評。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有意思吧。

片方找流量明星演電影的目的,無外乎是希望加磅影片成色,從而帶來高票房。但從近幾年的多部大片的結果來看,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比起日漸式微的流量紅利來說,電影反而在為更猛烈的輿論暴力買單。充斥輿論平臺的不再是理性的批評與評價,而是黑水無底線的謾罵,甚至是無節操的人身攻擊。

不誇張的說,紅利已經日漸轉化為洪水猛獸。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令人害怕的是,《歐洲攻略》所遭遇的這種情況,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流量的背後是更大基數的觀眾,觀眾卻兵分三路。其中黑粉已經和粉絲勢均力敵,都成為能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存在。而不吹不黑的路人,時常會夾雜在粉絲和黑粉的罵戰中,敗光好感。

排片斷崖式暴跌,《歐洲攻略》冤不冤?

極具衝擊力的諷刺言論和人身攻擊產生的社群性影響,對於明星的打擊大約僅次於出軌、吸毒等醜聞了。而且這團火,燒在暗處,燃及明星,也燃及作品,可謂兩敗俱傷。這些傷害宏觀來看,也阻礙了整個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種環境對於一部電影在謾罵中終結是公平的嗎?人人爭做鍵盤俠的當下,評價已經嚴重脫離了作品本身,輿情環境是否已經病到不清?

行業生態是否夾雜在這種輿論環境下舉步維艱?如何淨化環境行業正向發展?

也許很少人想到過這些問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