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财富发展很快,金斧子也许能占一席之地

第三方财富发展很快,金斧子也许能占一席之地

#最看好的独角兽 曾经在路演活动酒席上有幸见过金斧子老板见过一面,交流了这个行业的看法。本人在公募基金耕耘十年有余,也算颇有心得。美国行业的财富管理第三方,让我看到国内的巨大市场和空间,最近研究了已上市的诺亚、钜派,也是我花了长时间写此文的目的,想对比分析看看,欢迎提出交流

投独角兽,收益丰厚当然是尽可能在早期挖掘出来。与其好高骛远,不如从自己熟悉的公司探讨起来,比如我们在使用的金斧子等投资平台是不是未来第三方的潜在独角兽。

诺亚、钜派、金斧子属于第三方理财公司,这是一类中介理财机构,不像银行、 保险等金融机构,是希望能独立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提供一些综合服务。

判断这个行业的独角兽无非简单三段论,看准赛道,精挑赛手,盈利分析。

一、首先财富管理行业,市场足够宽广,确实赛道足够大

最新公开数据:

2017年全球财富总额增长了6.4%,美国为全球财富增加了8.5万亿美元。美国人的财富却集中在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这些TOP富豪手中。美国“富有”人士(指可投资资产超过300万美元的人士)中的绝大多数都依赖专业投资顾问来投资,而且富人的年龄越大,对投资顾问的依赖程度越高,在财富管理第三方对富人财产的“占有率”远远超过银行、券商等。

类比中国,家庭财富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瑞信研究预计,未来五年全球亿万富翁将新增719名,达到近3000人,中国所占的比例将近30%。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财富增长、需要第三方顾问服务的百万富人、财富管理行业生存空间都巨大无比。

其实从我所在的公募基金20年发展规模逊色私募基金10年规模,也看得出来这一趋势。我相信未来的资管新规、A股市场成熟之后,优秀私募投资机构脱颖而出,私募交易平台就像金山矿,第三方平台如金斧子这样的卖铲子的也能赚到一大笔。凭借着房地产基金、信托的大爆发,已有成功的如诺亚/钜派在先,金斧子也不远。

二、市场空间足够大,这个赛道上有哪些选手,聪明的资本看好哪些选手?

聪明的资本,互联网金融早早占坑。

选择比较老牌的典型案例来看,行业内最大的诺亚财富虽然最近新闻偏负面,但仍不改龙头地位。当年红杉资本注资500万美元(拥有的持股比例为25.5%)给诺亚,上市后现在已经30亿美金,7.5亿美金在手,几乎是150倍的回报。

这一点金斧子也同样得到红杉资本两次加码投资,确实看出一点潜力。

下图是未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第三方财富发展很快,金斧子也许能占一席之地

行业内目前还有很多选手,但是这几年金斧子发展确实迅猛,明星股东背景也代表行业内的认可。

相比于国内很多三方大多数都很水,带着忽悠和用高收益诱骗,甚至卖债权等非标产品,这类批量获取投资的产品并销售给投资者赚取中间差价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打击刚性兑付和非标的监管环境下纷纷开始转型了

这一点大三方都做得还可以,产品也大同小异。不过钜派注重房地产信托/私募,资管新规和楼市去杠杆,未来房地产转型后基金估计缩量比较快,至于诺亚,由于前期的负面辉山固收踩雷,也吸取教训,相反我认为应该要注意的是他们大客户买的股权产品,目前看来正要到退出期,产品收益是否符合预期需要关注。金斧子主打二级阳光私募,这类高频购买二级流动性私募,第三方销售其实赚钱比较微薄,但是很好的避开2个大三方的竞争方向,也算是金斧子的优势。

看过财报显示,诺亚和钜派毛利率连续四年都在45%以上,高水平的盈利能力相信金斧子的运营实力也不弱,但作为后起之秀很多业务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比如线下分公司还不够多。第三方行业内的年增长速度都在4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速度水平,可见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银行或者券商算是垄断地位,但在财富管理行业转型脚步慢。第三方远远还没到天花板,格局分散,还没有天然的垄断地位,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机会,金斧子适应得还不错,希望能抓住这一波资管变革的历史进程吧。

三、像金斧子第三方财富的盈利来自哪儿?

不像我们投产品,不会必赚,但卖产品的第三方近乎筹码是无限的,产品提供足够丰富,浮动型投资产品笔笔要收认购费用,私募行业就是赚取绝对收益分成,第三方也能获取后端carry等等。、

当然会有朋友中也有愤愤不平:钱给别人打理,股市好能赚钱,如果行情不好就亏,这个行业最急缺的还是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风险管控和产品挑选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好的服务能力,有成熟的顾问熟悉产品,充分揭示风险的,根据每个人的风险承担能力来匹配产品。我们之所以投资,是为了让资产保值增值,保值在先,而不是为了给第三方赚费用,希望能服务到利益其享风险共担,至少我觉得金斧子的私人银行这两年来服务的还可以。

金斧子的规模发展很快,累计规模比预想的快,理财顾问数量增长快于传统财富三方。

优秀的理财顾问不断增长,客户数量增长,那么带动销售规模、营收规模、净利润不断的增长。此外也看到通过私募投资人群客户,探索额外的增值服务,大客定制、海外房产、移民留学、其他业务,很大的一块蛋糕。

除了这些明面上可以得知的利润外,我觉得潜藏后端盈利会是非常好的惊喜。管理产品的存续和新增认购产品规模不断增长,后端carry是有明显的滚雪球效应。

最后说了这么多,

站在个人角度我认为有2方面,金斧子如果能做到完美,百亿估值还是有希望的。

1.对投资人尽责,财富管理存在的意义就是风险和收益匹配

任何独角兽,都要吃透行业的逻辑,要提供产品,能解决存在已久的问题、要能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常青。你们应该站在我们客户的角度,客观和独立的分析,为尽可能的大概率赚钱,这就是财富管理行业最核心的问题这一点金斧子的至少产品不差,看得出来老板是正道清白的在赚钱,很杂的三方完全沦落为股东集团融资的工具。财富管理核心是对客户负责,不是对你的股东负责。前几年几千家上万家私募平台,现在只剩几百家,金斧子,发展还可以。

固收市场是风控踩雷高发地,这一点金斧子吸取足够多别人的教训,一直做权益类产品,确实很有魄力,但也很可惜,固收这个市场其实很大,能上规模快一些。

第三方财富发展很快,金斧子也许能占一席之地

2.互联网私募只是提升效率,但重点是优质服务

在网上直接买私募在刚开始还是比较难的,但80后未来买私募也是大势所趋,不算「伪需求」。很多需求是真实的,投资人是需要很多更便捷的网上沟通等,但是需要线下服务。这几年任何行业用互联网做一遍,本质上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广告、品牌,金斧子很聪明灵活,也马上跟进了线下布局。平时我们也很忙,了解私募的学习成本很高,不像公募基金,私募的不透明和非公开宣传等,理财师良莠不齐、信息真假难辨都希望能解决。

最后我想说,现在人人都能谈商业模式、提升行业的效率,仅仅做到了也不能成为我认可的独角兽。例如滴滴2点都做得到位,但是美团也能直接追赶,最近滴滴司机杀人案件甚至负面缠身。我认为商业模式只是一个idea,资本力量催熟的滴滴不一定能长久。

企业要想做大就应该要有的格局和好的价值观。优秀人才也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塑造一个企业的伟大文化,能决定独角兽这条路可以走多远。有好的格局和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团队既拥有耐心,又高效执行。

创业人也要有耐心财富管理行业,更是拼内功,需要一天一天积累的,一年一年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为一席酒宴回馈,约定此文给 @金斧子CEO_张开兴 ,也感谢有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交流进步成长,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