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不要轻易“放水”!总选最好走的路,注定越走越难

今天,捌零想对更年轻的90后、00后朋友们讲述一个词,可能有点杜撰,叫

“放水思维”

对经济、金融有些了解和关心的人,大概都听过“放水”这个词。比如,最近央妈又一次“放水”了。这是政策部门在应对经济不景气或市场遭遇“钱荒”时,通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相对容易操作,且短期内就能见到效果,好比在盛夏时分,暑热难当之际,一杯冰镇汽水就能立马降温解渴。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你在自己的文艺日记里,记录这些做什么?

今天,之所以在日记里讲到一个不关乎文艺,只关乎金融的一个词,倒不真的是要聊一个金融的话题,而是想提醒年轻的朋友们,一种值得我们警惕的思维方式——我权且称之为“放水思维”。

什么是放水思维?首先判定这不是什么好词。它的内涵是和短视、只顾眼前、避重就轻等等一类词关联的。它是一种面对问题时简单粗放的思考与行动方式。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能见到“放水思维”出没。

此时,我便想起我的一位朋友。他也是一位文艺爱好者,而且是影视专业科班出身,但最终没有干这个行当。每次聊起“学什么没干什么”这个话题,都感觉到他有些沉重。

他曾对我大概说到过他的心路历程:他曾经报考电影专业,最感兴趣的其实是创作,但是最难的也是这一块儿。为了能考上,他选择了“产业”方向。这可以看作是他的第一次“放水”。回头看,这一次“放水”对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用他的原话来说,“他最终成功地躲过了竞争,但也成功的错过了梦想”。

在考上电影学院之后,他延续了他的“放水思维”。他说在需要潜下心来学习真正本领的那些时间,他都选择了“绕道”和逃避,或者根本就静不下心来“拉片子”、“写剧本”、“研究视听语言”,他一直在回避那些最难的东西”。所以,他最终无法进入最核心的圈子,也便和他的影视梦想渐行渐远了。

再说中美贸易战开打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国家那么多鼎鼎大名的大企业都感觉到了难受。其实,追溯起来,原因很简单,在不该“放水”的时候,给自己放水了。研发核心技术很难,投入很大,且很久才能看到成果,同时不保证就能真的出来成果。但是引进或一次性购买技术则容易很多。于是,把别人的芯片买来,自己只做相对简单的“壳”,就能攒出“精美”的产品,快速满足我们的幻梦。

只不过,幻梦终究会破碎。

《闻香识女人》里的弗兰克上校所说的:“每当我走到十字路口时,我都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但我从来不走,因为太艰难了。”

年轻不要轻易“放水”!总选最好走的路,注定越走越难

然而,如果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都选择“放水”,那就只会越走越难。总是选择最容易的路走,迟早会发现路越走越窄。

以上,捌零记录下来,既作为自我警示,也提请更年轻的朋友们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