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目:這個行業太缺人了!

據鈦媒報道:華為心聲社區公佈了早前華為內部的一封總裁辦郵件,主要是任正非回答部分華為董事以及部分歐研所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其中任正非談到了關於芯片研發的問題,他表示:“芯片急是急不來的,不光是工藝、裝備、耗材問題。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自知在雲、人工智能上我們落後了許多,才不能泡沫式地追趕。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要有更高眼光的戰略計劃。”

醒目:這個行業太缺人了!

正如任正非所言,芯片研發與製造是急不來的,但芯片行業的人才需求刻不容緩。根據無憂精英網無憂指數統計數據顯示,2018第二季度,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的月平均網上發佈職位數約26.3萬個,同比增長19.2%。從企業招聘分佈看,民營企業招聘量佔了大頭,達63%,外企排在第二位,佔24%,國企招聘量較少,僅佔總招聘數的3%。

據研究機構IC Insights發佈的報告指出,預計2018年中國半導體產業資本開支將達到110億美元,佔全球的10.6%。 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資本開支分別為15億美元、22億美元、39億美元、79億美元。

IC Insights表示,除中芯國際外,長江存儲、合肥睿力、福建晉華、上海華力等公司將在2018年和2019年花費大量資金購買設備及擴建新的晶圓廠。上市公司方面,32家公司一季報資本開支合計為33億元,同比增長35.47%;主要集中在三家封測企業,分別為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

資本開支大幅增加,顯示出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高景氣,半導體設備廠商有望率先受益。可以預見,設備到位後將迎來行業人才的招聘熱潮。

行業重要城市排名:深廣上蘇

根據無憂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職位招聘量排名第一的城市是深圳,佔行業招聘總數29.4%,排名靠前的四個城市(深圳、廣州、上海和蘇州)招聘職位數之和達到了53.5%。從城市分佈看,北方城市除了北京外,全部掉出前十排名,南方城市佔了7個位置,中西部城市佔有兩席。由此可見,這個行業的重頭招聘在南方,具體排名見下表。

醒目:這個行業太缺人了!

由上表可知,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的城市排名與全國招聘市場的城市排名完全不同。一線城市中,上海、北京不敵深圳和廣州,最為明顯的是北京的行業招聘數量僅排在第六位,在這個行業裡上海終於做不成“老大哥”,屈居第三。相比全國的城市招聘量排名,蘇州的排名上升了五位,十分搶眼,風頭超過了武漢與杭州。

對於行業從事者來說,如果不能在上述城市中找到工作,另外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從周邊省“打入”。從上述榜單中我們不難發現蘇州與南京都來自江蘇省。2018年3月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省集成電路產業銷售總收入為1687.68億元,同比增長17.82%。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411.3億元,按此計算,2017年江蘇省集成電路銷售額在全國佔比為31.19%,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

從產業鏈看,江蘇省已形成涵蓋EDA、設計、製造、封裝、設備、材料等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彙集了眾多知名集成電路企業。

設計領域,

江蘇省擁有華潤矽科、無錫友達、展訊、晶門科技、東微半導體、奇景光電等眾多知名企業,設計業上游EDA企業如Cadence、華大九天等也均在江蘇南京落戶。製造領域,江蘇省擁有華虹半導體、SK海力士、華潤微電子、臺積電、紫光存儲、和艦科技、江蘇時代芯存、揚傑科技等企業,其中華虹半導體、紫光集團等承擔的項目均為國內集成電路發展的重大項目,擁有巨大的群聚效應。封測領域,江蘇省在全國領先的地位難以撼動,擁有全球排名第3、國內排名第1的封測大廠江蘇長電,以及全球排名第7、國內排名第3的封測廠商通富微電,還包括蘇州固鍀、晶方科技、矽品(蘇州)、英飛凌(無錫)等知名封測廠商,連全國排名第二的華天科技也在崑山設立了子公司。設備領域,江蘇省同樣不可小覷,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阿斯麥分別無錫、南京均建有分公司,還有華晶設備、吉姆西半導體等設備廠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東莞市,這個城市的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招聘排在了第五位。眾所周知,東莞是全國最重要的電子信息製造業產地之一,雲集了華為、OPPO、vivo等產業巨頭,智能手機、消費電子、智能裝備等領域的發展,對集成電路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2016年年底發佈的《東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6年東莞IC應用市場的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東莞的集成電路產業近幾年也實現快速發展。作為東莞市IC設計企業的集聚地,松山湖目前已經入駐IC設計企業50餘家,已形成在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帶動下,一批有潛力的初創企業共同推動園區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格局,產業氛圍日漸濃厚。東莞市政府顧問、松山湖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董事長宋濤表示,松山湖將在IC產業全面發力,打造成華南地區的IC重鎮。

行業從業者的痛點:薪資缺乏競爭力

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薦綱要》,目前需要70萬人投入到該產業中來,人才不足導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創新緩慢。為什麼缺少人才,行業從業人員及高校專家都認為,工資沒有競爭力是最大的痛點。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發佈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顯示:集成電路企業的研發崗專業人才年薪近30萬元,生產製造專業人才近20萬元。而本科學歷的應屆生在芯片設計中的平均年薪近15萬元,博士學歷近30萬元。顯然這樣的薪資水平,與互聯網企業的熱門崗位,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崗位的薪資相比,明顯遜色不少。

另外,從企業在網上發佈的職位招聘數據中,也能看到行業薪資水平並不樂觀。根據無憂精英網

統計的數據顯示,月薪3000—5999元的職位是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的主力薪資段,佔到該行業網上發佈有效職位數的54%;月薪在6000—9999元薪資段的職位數佔比為30%;月薪過萬的高薪段職位數佔13%,其中月薪2萬元以上的職位發佈數為2%。(見圖1)

醒目:這個行業太缺人了!

有一個好消息是:這個行業的跨界研發人才薪酬相當可觀。我們使用前程無憂職位搜索器搜索可以發現:一些跨界領域(如集成電路+醫療,集成電路+通信,半導體+石油化工等)的研發類崗位薪酬待遇很高,月薪過萬是起底價,有些職位企業給付的月薪達3萬以上。

雖然我們可以通過高薪挖角、海外引進人才等方式在短時間彌補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高端人才的缺口,但是對於行業基礎性人才,就要依靠加強大學教育與企業的培訓能力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總有那麼一批人會肩負行業使命,因為真愛而堅持負重前行。

來自IC行業一線崗位的“真心話”

敘述人:小蛋(女)——一個有情懷的IC人

從業時間:14年

目前職位:質量部門經理

企業背景:知名外資芯片製造企業

Q1:目前從事的工作內容和曾經的專業是否一致?

大學專業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模電數電微機等課程。跟微電子行業有差異,但還是非常接近的。貳零零幾年的時候,國內開設微電子專業的大學還不多,對口專業人才缺口也很大。當然,雖然目前國內半導體井噴式發展,但人才的缺口還是很大。

Q2:在本行業的晉升、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質量部門單線上升的路線,屬於技術職能跟管理職能相結合的工作。2004年進入8寸廠質量部門做工程師,主要是跟在臺灣資深人員後面累積經驗。5年後進入12寸廠擔任質量課經理,一起經歷了高端製程自主研發到量產的艱難歷程,那是曲折的獨立成長的關鍵時期。2014年前回到8寸廠擔任質量部門經理,算是職業發展的飛躍時期。2016年前再次轉入12寸廠擔任質量部門經理,承擔更高難度的工作挑戰。

Q3:入行至今,最大的感受是怎樣的?是否後悔在這個行業?

在最近中美貿易戰的檔口,半導體行業處於輿論浪尖。至少這十幾年下來,我們國家在這個行業已經有了一些累積,而不是一片空白。自己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一份關乎國家強盛的工作,感覺有點小驕傲。同事們聊天的時候,基本也都是說行業挺好,不打算換行了。半導體也是高端技術的代名詞,真沒錯。這個行業各項要求很精密,專業交叉度又非常高,幾乎所有理工專業都需要。就拿質量管理部門來說,統計專業、管理專業、微電子專業都是很受歡迎的,有種學海無涯的感覺。當然十幾年來,對工作的吐槽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感覺每個身處其中的職業工作者都是這樣子,為它跳躍著卻又不時地嫌棄一下,能繼續留在這個行業的大概都是真愛。我身邊有很多比我更深愛這個行業的技術工作者,加班加點是常事,年假忙到沒有時間去休,日常生活是累,但眼裡有光。

Q4:對於即將入行的新人,有怎樣的建議?

開始一兩年學得很賣命,屬於快速吸收的階段。大概三四年的時候新鮮感消失,開始思索到底是不是適合,是換行業換部門換崗位的最活躍時期,不算太晚,也不算過早。在那段時期談過多份新工作,電子的、汽車的、太陽能的,上海外地等各式各樣的,最後還是選擇了留下。同時期很多同事離開了,一半兜兜轉轉還在這個圈子裡,一半大概選擇了其他的行業。一路很多機遇,準備好能力,剩下就是選擇。

敘述人:Y先生——“搏命轉行”只為離家近

從業時間:6年半

目前職位:資深硬件開發工程師

企業背景:知名半導體外企

Q1:目前從事的工作內容和曾經的專業是否一致?

不完全一致,在學校裡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畢業後從事的是軟件研發類工作。後來才轉行到半導體行業,從事硬件研發。

Q2:在本行業的晉升、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走的是純技術路線。

Q3:入行至今,最大的感受是怎樣的?是否後悔在這個行業?

當時從軟件開發轉行過來,接觸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開發環境,除了開發經驗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頭學起。“搏命”般地花了三個月,但是也才剛剛達到新人剛入行的水平。所以如果你想轉行的話,還是要慎重,因為這是一個大坑。但是隻要堅持下來的話,無論工作強度、待遇、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最近似乎是風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付出就有回報。

Q4:既然轉行這麼艱難,又為何要轉行?

因為離家近!(很真誠的轉行原因)

Q5:對於即將入行的新人,有怎樣的建議?

努力向前輩學習吧!技術還是比較難於上手的,學習的過程,考驗的不僅僅是自學能力,溝通能力也很重要。

敘述人:X先生——沒有你們想得那麼差

從業時間:9年

目前職位:芯片設計

企業背景:國內芯片製造公司

Q1:目前從事的工作內容和曾經的專業是否一致?

一致。當年從學校畢業的時候,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還不多,所以能走進這個專業進入這個行業的,都算是當時的高尖端人才了。周圍的同事都是學霸級人物。

Q2:在本行業的晉升、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一直都在設計崗位深耕。芯片這個行業也挺折磨人的,現在什麼都講究“彎道超車”,偏偏芯片這個行業,就是不能彎道超車。不但技術上不能彎道超車,在人員經驗技能上,也不是隨隨便便就給你入行的。這個行業很看中“經驗值”,不像互聯網,泡沫太多,入行門檻不高,會寫代碼就可以擠進去了。

Q3:入行至今,最大的感受是怎樣的?是否後悔在這個行業?

還是挺辛苦的。每週休息一天,項目緊張的時候,一天也休不了。另外,我們這個行業的公司,一般都不像那些白領,可以光鮮亮麗地進出高級寫字樓,我們都是“躲在”近郊遠郊。說後悔也談不上,但是也不想轉行。一來是,轉軟件的話難以適應,二來是,自我感覺目前薪資還是可以的,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放棄還不錯的薪資去挑戰全新的行業,是不太可能的。

Q4:對於即將入行的新人,有怎樣的建議?

最近這段時間,很多“局外人”都在吐槽我們國家的芯片行業,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可能會影響一些新人的選擇方向。但是其實芯片行業未必如大家想象得那麼不濟。芯片行業屬於“高尖”行業,未來前景還是很好的。如果你有類似的專業背景,都可以考慮入行。其實這些年來,我們的芯片行業還是一個不斷在走上坡的趨勢,不用處處都拿美國看齊。而且芯片代加工、外包等等,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生產行為,並不是因為這些原因“阻止”了行業發展。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新鮮血液可以加入,周圍都是一群“老年人”,也確實挺無趣。

敘述人:M先生——不知道是不是能夠堅持下去

從業時間:2年

目前職位:研發工程師

企業背景:國內某芯片製造企業

Q1:目前從事的工作內容和曾經的專業是否一致?

一致,微電子專業碩士畢業。但是身邊有一部分同學並沒有從事這個行業,有人去做軟件了,有人做互聯網了。總的來說,大家都覺得,互聯網、軟件比較容易拿到高薪。我們這個行業有點苦,要熬出來不容易。

Q2:在本行業的晉升、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工作才兩年,還沒想好今後怎麼走。這個行業的特性就是,經驗積累很重要。兩三年根本看不出什麼東西,而且一定要在大公司歷練,否則都是在浪費時間。

Q3:入行至今,最大的感受是怎樣的?是否後悔在這個行業?

太忙了,加班多,至今還是單身,自己也明明不是宅男,但是工作強度和時間已經把個人時間壓縮到幾乎只剩睡覺的時間了。看看周圍,四十多歲的師傅們,還是一樣跟我們加班,想想自己今後可能十年、二十年會一直這樣下去,也挺可怕的。後悔的話,現在還不至於。再等等看吧!

Q4:對於即將入行的新人,有怎樣的建議?

短期內,這個行業還將處於奮力追趕的階段,所以對於從業者來說,“苦”也是必然的。所以要做好準備。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氛圍有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意境,但畢竟還只是一份工作,該怎麼選,還是要自己做決定的。不要一時衝動,但是既然選了,還請認真對待,一是因為真的很難,二是因為真的很有意義。

有人說:“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其實行業要發展,唯有忍耐當下的苟且、低薪,持有一份對行業的真愛,方能邁過種種困難,成就未來的錦繡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