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政法大学教授主张不仅要设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征税?

朱维妙


昨天我刚刚回答过南京长江大学研究院的刘志彪,张晔提出的要从适龄生育夫妇的工资里扣工资成立二胎生育基金,不想生二胎的夫妇不退基金,把这一部分钱发给愿意生二胎小孩的夫妇头上。我的钱凭什么帮别人养孩子,觉得不公平。今天又看见政法大学教授的主张不仅要设立教育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征说。这些专家为何急匆匆抛出这些不着边际的理由来刺激生育二胎,以求达到中国人口出生的增长率,看似有模有样,合法合理,其实一点也站不住脚。

自从国家放开生育第二胎政策四年来。人口的出生增长率不升,反而降了许多。而且比原来国家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时候的婴儿出生率还要低。究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市场经济虽然搞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也丰富了,相对的收入也比过去有较大的提高,但这些收入与物价的涨幅是成正比的,关键是现在的房价贵,医疗贵,教育贵。这些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再说先加上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不同,在过去40年前生三四个孩子。那叫带孩子,不叫培养孩子。而现在为了适应社会高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就不得不高起点,高质量,高素质的培养出适应时代前进步伐的孩子。如今从生一个孩子到把孩子培养成才,所需要消耗的精力,是过去带三四个孩子的总和。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费用至少要花掉夫妇俩收入总和的三分之一,面对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适龄生育的夫妇。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已经没有人敢生第二胎,甚至有的夫妇宁愿丁克一辈子。

要彻底改变人口出生率低下的问题,靠打压,扣工资,征税的手段,来达到目的,逼迫适龄生育的夫妇生育二胎,和丁克家族不在丁克,恐怕很难实现,甚至会败的更惨。

现在生个孩子已经不是家庭的事了,而是提升到了国家的大事来看待,并且大有彻底开放生育的趋势。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国家必须得出台对生育二胎夫妇实行补贴的政策,资金从哪里来这就不是老百姓能管的事了。这才是彻底解决人口出生率第一下,平稳增长,持久的好办法。


老蒋闲言


请某些“经济学家”放过底层的“韭菜”们吧。

昨天刘志彪和张晔两位教授提议建立生育基金,立刻遭到了网友的批评,我本来想刘、张二位教授的想法就已经很逆天了,不成想刚刚过了一天,立刻又有一位专家出面为该提议背书,将生育基金的提议进一步“改进”,提出未来可能会对丁克征税。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写道: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过一句话:我在北京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多年来有一个经验,就是不要轻易去提加税的建议。因为这建议很容易被政府吸收,政府最容易听的意见就是加税。

昨天我也在针对生育基金的文章里写道,在目前国际、国内大形势下,经济学者们想解决经济压力问题的出发点固然不无不可,但作为专家就应当从更专业、更精深的角度来考虑创造经济增长极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毫无建树地在人口红利优势下,继续针对如何维持人口红利而“贡献”点子。

这种不考虑如何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生活满足感和精神追求,而只知道一味曲意逢迎的做法,实在衬不上“经济学家”这个名头。

刚刚我在朋友圈写了三句话:

  • (1)别幻想着又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同时还幻想着马儿们都感恩戴德;

  • (2)割韭菜也要讲究韭菜的生理周期和自然规律,只想着割又不给韭菜上点肥,还指望着韭菜能长得好?


  • (3)作为经济学者,不考虑如何解决经济压力和发现新的经济增长极,只知道宰牲祭天,这种“经济学者”要么是懒,要么是蠢,要么就是单纯的坏。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民间对于同性关系都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那么男女(甚至同性)之间是否愿意结合、以何种方式结合、结合后是否愿意进行性行为、是否愿意生育子女、在政策条件下生育几个子女,这些问题都是民众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而某些经济学家们却只将眼界局限在了生育这一件事情上,并且为婚姻这种社会关系强行施加了某些义务,令本应该是精神寄托、温暖舒适的家庭,掺杂进了冷冰冰的强制条件。

这样的家庭,就失去了家庭本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转而变成了用以生育的工具和机器。

而且,这些“经济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的另一个体现,在于他们幻想着每一个男人和每一个女人,都能够结合成为健康的家庭关系,以及每一个人都天生能够健康的进行生育。

然而,这可能吗?

我们姑且假设每一个人都有想要组建家庭的意愿,且每一个男女的性取向都是异性,如果要求每一个40岁以下的公民必须缴纳生育基金,那么:

  • (1)剩男剩女们怎么办?如果一辈子都找不到配偶,是不是生育基金就只能等着40岁以后才能取出来?

  • (2)男女结合之后,男方或女方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生育,是否也只能等着40岁以后才能提取出来?(你们又不给利息,凭什么要我们无息存款?)

  • (3)家庭经济条件差,对于生育、生养缺少条件支持,本就捉襟见肘,却偏要强令生二胎,同时还扣工资,这是不是更令这样的家庭雪上加霜?

现代家庭,生养子女本就是一项“资金浩大的工程”,在生育子女之前,都会进行更为长远的规划,而现在却蛮横地要求必须生两个,不然就扣钱,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如果这样的提议通过的话,那么对于每个人而言,似乎天生就欠了国家两个孩子。

就像今天流行朋友圈的一个新名词——云绿帽:

本来强制对二胎提议设立生育基金,就已经很过分了,今天中国政法大学的胡继晔教授又进一步提出针对“丁克家庭”征税——这还真打算在割韭菜的时候,连韭菜根都割掉了?

如果胡继晔教授的提议成立,那么猜测,会有大量有丁克意愿的男女,拒绝结婚而以男女朋友的形式进行结合以避免“丁克税”。这样想来,“丁克税”变相地剥夺了公民缔结婚姻的权利。

至于胡继晔教授在文章里大书特书传统儒家观念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乃大”,姑且不论这个观点是否是传统、腐朽的观念,这个观点所透露出的最大观点依然在于:

组建家庭的唯一目的和意义,只在于为父母繁育后代。

这样理解的话,是不是可以推定,胡继晔教授的观念里,韭菜存在的唯一用途,就是在于繁衍更多的韭菜。

当某个提议,令国家的民众存在的意义只剩下生育而剥夺了其他意义的话,这样的提议者就是典型的卖国贼。


高萌Goal


是不是有些人就打心眼里觉得扣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专注于金融知识普及,让知识深入人心,如果觉得回答的不错,欢迎点赞,评论,关注,回复





确实,现在的社会充斥着金钱至上的理念

,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

但是他还是政法大学教授,不明白税这种东西的目的是什么?税是财政收入,换句话说就是用百姓挣的钱中的一部分养活公务机关等人。那么试问所谓的丁克税的财政收入科目需要用到哪里去呢?如果专项用于补贴已生育人群,那么,这个叫做税不合理,如果用于全国财政或者地方财政统一核算,那么这个税凭什么交?就因为没生育?增值税是我们经营创造了价值增值,印花税是交易了股票无论涨跌都用了股票,哪怕是房产税也是房子持有了征收,都是发生了才征税。但生育权是人基本权利,我不做就征税这个事讲起来是不是法制的倒退?

再说生育基金,所有基金是有共同目的的人,共同募集的资金用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基金本身不应该具有强制性质,另外也是需要实现这个目的的人愿意出资,来保证基金的规模。包括社保基金,旅游城市建设基金等虽然带走强制要求,但是针对的目标也是需要养老和需要旅游的人群,总不能向一个路过的要求出资吧?

公民生育期望下降不仅仅是因为现在收入不足,更多的是子女面临的社会竞争成本和将来创造价值的比例回报不足。也就是说如果希望改善生育观需要从生育后的社会保障,子女成长保障和家庭成员价值观等方面考虑,而不是用钱,钱不是万能的,虽然很多时候钱可以代表利益,但钱在触及心理底线时,乱用钱当武器,真是万万不能的。


张小帅说理财


刘志彪的生育基金本来就够荒唐,没想到一早又来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胡继晔,不仅提倡设立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征税,荒唐至极。
胡叫授



胡叫授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中华民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愚孝思想(胡自己真信这个么?),二是生育关系当政者,还关系到祖孙万代。生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我有生育的权利,我也有不生育的权利,连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胡叫怎么成了教授?三,从战争的角度也要鼓励生育。一个教授安的什么心,竟然鼓吹战争?现代战争是靠人数获胜的?水平如此之差的胡,怎么评上的教授?


还是一个基本常识,生育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权利以任何一种手段进行干涉。对于肆意鼓吹这种陈腐思想的所谓教授,应该予以引导,我们应该尊重人,对于人的不尊重,最后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你如何看待胡叫授的对丁克征税的说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这还真是个砖家,没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就乱建言。


这砖家连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多生孩子都搞不清还敢大放厥词。让作为父亲的我,一个80后年轻爸爸告诉你为什么年轻人不愿多生孩子。重要的事情我给你讲三遍:“1·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2.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3.养孩子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中国人估计是世界上最爱生孩子的民族。只要有良好的条件,谁不愿意多生,我们一度都生的不得不不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生?说白了,就是养不起。

孩子生育要花钱。这只是毛毛雨而已,大部分人都没问题。问题是生完怎么办。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必须有人专门照顾。家有老人还好,可以帮衬下,家没老人或老人带不了的请保姆就要花好多钱,保姆工资比一般年轻人工资还高。背负房贷车贷的年轻人哪里请得起保姆?

孩子从开始读幼儿园到大学,这又是一笔,这笔教育经费又是个无底洞。孩子生病感冒住院医疗,一场大病都能把一个一般的家庭经济掏空。再加上吃喝拉撒,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哪个年轻人养个孩子不是压力山大。有几个敢轻言二胎的。如果只管生不管养和养猪什么区别。和我国优生优育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有合理的补贴让父母不必背负这么大的经济压力,有完善的医疗不必让让父母为孩子健康成长担心,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可以有个美好未来,那愿意多生的家长多的是。所以敢多生的都是不缺钱的,比如张艺谋。

所以想让年轻人多生孩子,就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去鼓励和引导年轻人多生优生。这砖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本末倒竟然要穷的孩子都不敢生的底层年轻人再拿出自己少的可怜钱去给有人养二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是在不知道他是怎么当上教授的。


本文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朱铁平


昨天经新老媒体接力传播,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志彪教授、张晔副教授联袂发表的文章成了爆款,轰动国内外,舆论场上几乎是一片嘲讽和詈言,以致于有人几乎下跪:《咱不欠国家孩子,求求专家别提收费建议了》。

对此刘教授愤怒了:我的拳拳报国之心怎么成了驴肝肺?于是他怒发朋友圈:“无良媒体截取了要让人交生育基金这一段,引起一些不读原文的人的愤怒。……我们提了让计生委把以前收的超生罚款交出来作为养老金缺口的补充。”

对此长期的人口研究者、《大国空巢》一书作者易富贤评论说:人口政策到了关键时刻,各路人员纷纷蹭热点,胡说八道,扰乱视听,误导民众和决策……南京大学那两位教授不知是真傻还是装傻,还以为能用社会抚养费存量来鼓励生育。每年征收到的社会抚养费一共才200多亿元(而每年对计划生育的财政投入上千亿元),并且……并没有进入国库。社会抚养费有多少存量?靠那点存量打发叫花子都不够,还能鼓励生育?

不知道南京大学两位看了作何感想、如何反驳。有论者说,商学院的人也谈大国生育问题,可见人口研究门槛有多低。无论如何,在常识和学理层面,几乎无人为上述二位说话。那就不是一个所谓无良媒体“掐头去尾”的问题了吧。反正二位是陷入了无尽的责难之中。

本土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舆情危机的化解不靠自身,而是靠外地发生一个更大的舆情危机,国人的视线瞬间可以转移过去,以致于二位教授的英名很快被人忘却。你耗尽资财去搞所谓“危机公关”,也不如外地更大的一声响动。

这不,救兵到了:以法律研究闻名的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而不是“中政法”)胡继晔教授挺身而出,他声言不仅要设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征税,也就是说,不生孩子的家庭是对社会有罪错的!

在我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法大的法律学者总是谈人权保护,无论是作为一般公民还是犯罪嫌疑人。可是同为法大教授的胡继晔先生何出此言呢?一查背景才知道,胡教授也是商学院的。因此不难理解,在他们心目中,无所谓生育是人权的概念,人口数和GDP以及税收一样,都是冷冰的数字。

其实在国内高校和国人中,是有比较专业的人口研究的。人民大学早就设有人口研究所,现年96岁的邬沧萍(男)就是一位先驱和国内外知名教授。机构外的个人而言,易富贤先生是早已很高的学者。

诚如易富贤所言:解决人口问题,需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权,将人当人看,大刀阔斧对经济、政治、社会、卫生、文化、教育、伦理、城市规划等进行综合改革,才能有效提升生育率。


展江


比提出设立生育基金的“专家”更吓人的“专家”来了,再次挑战大家的情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首先从文化上,我们要进行鼓励”。他举例称,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如果一个家族中的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

一个政法大学教授的嘴里,居然冒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沉渣话语,违和感绝对爆棚。在这个时代,在当下中国,有这种思维的人依然存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来自政法大学的教授都持此观点,那就太可怕了。换言之,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意识距离现代文明还颇有距离,但差距大成这样,我们还是会担心的对不对?

首先,对丁克征“社会抚养税”,是严重践踏个人权利的行为,于法不合。正如我在上一条问答所说,有人还是喜欢以一刀切方式解决问题,却忽视了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性。

其次,“专家”的看法实在太陈腐。中国人吃“孝文化”的亏,其实起码吃了两千年。不是说孝顺老人不对,而是中国的孝文化早已专制化,它忽略是非,只认权威。为什么中国家庭直至今天仍然缺少平等沟通的空间?原因很简单,个体从未平等,只要道理谈不拢,立刻就摆身份,“我是你长辈,你凭什么不听我的?”或者“我是你长辈,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我说错了又怎么了”,一句话就让沟通变成了单方面镇压。

也正因此,中国人的哲学往往是讲人情,不谈对错,更不讲逻辑。反正再没有道理,再不讲逻辑都好,把长辈的身份拿出来,让你“孝”,你就得乖乖听话。

以“孝”字为旗号,逼婚逼生孩子,更是中国家庭常见的悲剧。它与现代文明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反倒是困扰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高墙。


叶克飞


昨天南京大学长江研究院的刘志彪、张 晔刚刚提出要设生育基金,今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就提出要对丁克征税,不知道明天还会出现什么教授,什么观点。

几位文化人之所以如此急吼吼的表态与最近人口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有一定关系,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比上一年减少了63万,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儿人数同比下降了约15%-20%。这意味着,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还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数据,未来十年内我国的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约40%。长此以往我们中国人口将面临大幅下降的危险。在这一前提下,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的口号再次响起,有消息认为,明年国家就有可能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不再限制生育,彻底放弃已经执行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

就计划生育本身来说是否合理就有一定的争议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历史问题,而在新政策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所谓的专家跳出来大放厥词,实在让人看不懂。

首先是刘志彪、张 晔两位提出的生育基金方案,具体如下:

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生育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即个人累计缴纳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于政府对其他家庭的生育补贴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国家财政补贴。

从基金设计来看,有些类似住房公积金,估计这两位的创意也是源于此处,除此以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观点,在这就不一一罗列,单就生育基金这一建议来谈谈不足之处。

第一点:收钱不具备任何合理性。从法理上来说我们国内没有对应法律支撑,所以在相关法律通过审议之前不具备开征的条件

第二点:从实用性来看,近年来废除公积金的声音越来越大,政策本身就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在缺乏相应论证以前不应该再上马类似项目

第三点:生育人群差异很大,例如个人健康状况,家庭生活安排工作安排等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无法做到一刀切。

第四点:一个孩子的抚养成本远远大于所谓的生育基金,虽然生育基金数额上位公布,但参照住房公积金,远远不足以冲抵抚养成本。

第五点:生育基金如何管理,如何保值没有对应措施,我们收取几十年的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就是一笔烂账,到现在也算不清楚。

刘志彪、张 晔两位只是把这个作为一个提高生育率的方向,可以探讨,但从具体措施来看,明显欠缺常识。如果是个普通老百姓说说倒是可以原谅,但从专业人士嘴里说出来实在让人无法接受,难道每天拿工资吃福利就研究出这么个东西?

而胡继晔就更加离谱了,这个人的言论应该当场****。

胡继晔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后转学马克思专业研究生,后又获得**政策与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现在是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可谓博采众家之长。

胡教授的观点分为三部分: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儿子死后进不了祠堂。

(2)打仗是需要人的,所以的生。

(3)丁克要收税。

如果胡教授能看到这儿,我很想问个问题:您有儿子吗?你们家有祠堂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死了不能进祠堂等等说法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糟粕之一,早就被主流文化抛弃,即便是计划生育时期也主打生男生女都一样,全国人民已经日益接受了这一观点,而现在计划生育还没有完全放开,这一言论却再次沉渣泛起,而且还是从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嘴里说出来,简直就是给全国人民泼大粪。

其心可诛!

而用战争需要人这种观点来鼓励生育更加荒谬,战争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把人口论和战争论放在一起,以前只有希特勒这么讲过,而胡教授时隔七十多年大放厥词,是要给纳粹招魂吗?

至于丁克收税,生多了要收税,不生也要收税,我想问问胡教授,你要不要在全国女性的**上装个开关,生就打开,不生就关上,这样多好又简单又好用,还便捷。建议最好从你们家先试点,给你媳妇,女儿,儿媳等等都装上,你要是不会装我去帮你。

清华大学最近奇葩辈出,远有***,今有胡继晔,所谓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看来也不过如此了,***事件爆发后我曾经写道:***的言论给了我们一扇观察上流社会的窗口。胡继晔老师再次证明了我的观点,并且深刻证明了现阶段中国,哪有什么上流,都特么的下流。

刘志彪也好,胡教授也好,言论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其人其品,可见一斑。



日慕乡关


现在确实有一些专家教授,不考虑客观实际,独立片面的看问题,时常发出一些惊人言论。

8月14日,南京大学的两名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张 晔,在新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应该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对40岁以下职工按工资比例征收生育基金。

本以为这种言论已经够惊世骇俗,甚至16日又传来了一个丁克税。

16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在就“生育基金”的相关问题接受国富智库专访时表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

这些专家还是没有从我们过去的计划生育调节政策中蹦出来。以前多生要征收社会抚养费,现在改为少生征收社会抚养费。这不是跟原先的独生子女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吗?简单直接,肯定有效。

这透露出我们的一些专家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没有磨灭,名不符实,不动脑子。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社会还能够接受少生孩子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政策吗?

征收的标准是什么?难道16岁以后就会征收吗?还是20岁以后?还是大学毕业以后或者就业以后?或者30岁,40岁,甚至退休以后收?那那些失独家庭怎么办?

如果就业以后征收,那么没有工作的人难道借钱交?如果规定了时间限制,对女同志就业和职业发展造成的影响谁负责?

一系列的问题。单凭专家一句话就会挑起这么多的影响。也可以说,专家这个建议几乎没有可执行的可能性。

那么,没有深思熟虑就能够擅自表态发言的专家,能不能配得上“专家”这个称号呢?

专家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用来制造问题和矛盾的。还请所有的专家谨言慎行,对自己的一些言论,思虑清楚了再表态。而不是哗众取宠,为了流量点击率,擅自制造矛盾。


暖心人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首先从文化上,我们要进行鼓励”。他举例称,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如果一个家族中的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

那两位专家提出生育基金已经够让人吃惊了,现在又冒出个胡教授,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这些专家教授难道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吗?怎么感觉他们提出的建议已经完全违背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更谈不上什么接地气了。说难听点儿,完全是胡扯,是献媚,是不负责任的言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有理由质疑这些专家和教授到底是怎样想出这些建议的。你们了解大众的生活有多难吗?你们知道现在养大一个孩子需要多少花费吗?

这种建议是要站在大众的对立面,把更多的压力施加给他们,这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违背人性的。

先不说胡大教授的言论和他的身份匹不匹配,单讲他在此引用的言论有多奇葩。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被胡教授拿来当作金科玉律,真的令人大跌眼镜。社会在发展啊!胡教授你还活在清朝吗?

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自然也有权利选择不生育。丁克家庭和一些同性者都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在道义上应该尊重他们,在法律上也是如此。凭什么要对他们征收“社会抚养税”,这是要让他们为其他人的生活埋单吗?

提倡生育是要以鼓励为主,以帮扶、补贴、优惠、激励等积极措施来减轻抚养孩子的压力,进而让大家敢生育、愿生育。绝不能搞变相的“以罚代奖”,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不得不说,提出类似建议的人,如果不是为了献媚,那就是骨子里的坏!

胡教授还讲到“如果一个家族中的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

这种言论怎么能出自一位大学教授之口?难道没有后代也是罪吗?照他这样讲,那些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繁育后代的人,都背负着罪孽吗?

这些言论出自大学教授之口,真的令人无语,细思极恐,他们传达给学生的难道都是这些东西?

无力吐槽了,一想到这些言论出自代表着着社会智力顶端的专家和教授,心里只剩下深深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