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权益受损,应如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要满足什么条件?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民事案件从起诉,到法院受理,到最后判决,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判决生效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强制执行又是一个无止境的期限。

这段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如果债务人此时投机取巧,转移或者隐匿自己的财产,那么债权人必定会得不偿失。因此,财产保全是债权债务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保护措施。

那么,财产保全要走什么流程?有什么条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接下来,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债权人权益受损,应如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要满足什么条件?

财产保全要走什么流程?

  1. 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材料
  2. 要提交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财产保全申请书;被申请人财产线索说明(属于明确的财产线索范围的有:房地产、银行账户、车辆、股权、有价证券等);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书(或保证书)、财产信息、权属或资信证明等,以及起诉的基本材料。
  3. 担保。
  4.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需要提供价值相当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银行保函、车辆、房屋等等,应结合自身情况及司法环境而定。
  5. 裁定。
  6.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48小时内作出裁定,当事人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债权人权益受损,应如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要满足什么条件?

财产保全要满足什么条件?

  1. 必须在诉讼过程中提出申请。必要时法院也可以依职权裁定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
  2. 必须是紧急情况,如果不进行财产保全,债权人的权益将会受到较大的损害;
  3. 法院不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必须是债权人申请;
  4. 债权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法院会驳回申请;
  5. 保全财产的范围仅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债权人权益受损,应如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要满足什么条件?

财产保全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1. 诉讼保全不应存在一随意性。
  2. 诉讼保全目的是为了防止被告转移财产,很多情况下,出于当下之需,债权人会盲目地选择财产进行保全。这种随意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财产的财产权属不明晰。
  4. 保全的财产必须是被告所有。权属不明的财产,即便采取保全措施,也多数被提出异议。
  5. 部分财产保全合法性不足。
  6. 采取保全措施的财产,一定要是合法的财产,否则将会徒增烦恼。
债权人权益受损,应如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要满足什么条件?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合理地使用财产保全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