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之前有一位家长向我提问道:“我的儿子今年10岁了,但是他做事情动作慢的要死,总是惹我发火;比如在学校吃个午饭,总是最后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吃完好半天了,他才慢拖拖的吃完,每天的家庭作文,本来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他总是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但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却很迅速,就好像玩电脑和小朋友玩游戏是最积极的一个,一点都慢,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我到底该怎么教他,改掉这一身坏习惯。”

一说起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会引起好多妈妈的共鸣,特别是在早上起床上学的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刻,妈妈们更不淡定了,会不自觉的就催促孩子快点起床,快点穿衣服,快点洗刷,而孩子根本听不见你的催促按照他自己的速度不紧不慢的进行着,这个时候的你该怎么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拖拖拉拉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智商低造成的。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两个。一是孩子“手拙”,即做事情时,动作不熟练,也就是“笨手笨脚”。由于孩子的神经、肌肉活动不够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导致他们做事情比较缓慢。二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缺乏急迫感。

“孩子为什么拖拖拉拉?”“怎样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习惯?”这是令许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

其实,孩子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反映着我们父母的行为方式。

孩子出生时,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一张白纸,那么,最早在白纸上面画图的就是父母。白纸上逐渐增多的图案,就是孩子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

那么,当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帮助孩子纠正这个坏习惯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北大教授对于教育自己孩子拖拖拉拉的一些理念,我觉得非常的有效,家长们可以好好看看,也许对你教育孩子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北大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用这几句话治,立竿见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