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開學在即,同學們即將返校,經過一個假期的修整,你是否已經整裝待發?進入研究生階段,你是否瞭解了研究生期間要學習什麼,如何發現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如何進入研究領域,發表論文等?今天小科將分享臺灣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撰寫的研究生手冊,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研究生期間要學什麼?

我認為研究生期間學生應該學三件事情:

1)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儘量廣地涉獵學科基本知識,儘量深地瞭解所研究領域的方方面面過去和現在。

2)掌握獨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儘量多的學習各種研究方法,熟練掌握研究過程和步驟。

3)學會寫論文:寫論文不僅是訓練表達能力,更是訓練思維的邏輯性,論文體例雖是八股,但卻是整理思路與他人溝通的有效結構,不可不尊重。

如果能夠按照這三條要求自己,畢業後做不做本專業,並不重要,因為你的研究素質已經建立了,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問題了。

如何發現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草坪故事)

有一個草坪鋪路的故事,可以用來回答這個問題。保護草坪是很難的,因為草坪上的路往往並不是按人的方便性來修的。有一次一個設計師承接了一個項目,交付使用後在這個建築物的周圍全部鋪上了草坪,沒有路,任人去踩,幾個月後,草坪上就分明出現了幾條道:有粗有細,然後他就此基礎上修路,也有粗有細,結果可想而知。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具體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也是這樣。在開始的時候,你可以沒有明確的目標,只要張開你的所有觸角,去看,去讀,去感受,你會不自覺地愛看一些東西,那是你的興趣,也是你的知識結構決定的,日子久了,也會出現幾條路,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標。

學會傾聽心音,讓心來告訴你如何走,就不會被別人的價值觀流行的熱點牽著跑。

如何進入一個研究領域

進入一個領域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一本這個領域最早的論述專著或教材,當你把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的內涵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搞清楚了之後,再去讀這個領域的論文,你就會因為心中有數而能夠很好地把握了。這種工作必須要先做,不可以在網上亂搜論文,否則,你會感到:看了20篇文章,對這個領域的認識還沒有形成,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認識還算幸運,有的人恐怕被偏見所引導,還不知道,這是最可怕的。

如何選導師:

在選導師的時候,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就從做學生以及現在做導師的角度,感覺有兩點非常重要:1)那個研究課題你真的有興趣,並且你知道你要研究什麼;2)你和導師的性格能夠合拍。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如何得到導師的指導

研究生期間應該開始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導師一般採用寬鬆管理。除了幾個重要的時間點老師會主動的找學生以外,其餘時間都需要學生主動。

1)自覺地將階段性成果嚮導師彙報,聽聽導師的建議。

2)認真地完成老師交給你的,看似與你的論文並無關係的事情。

3)和老師的接觸有正式和非正式兩類,正式的需要預約,真的是有事情要討教。非正式的包括路過老師的門口,打個招呼,閒聊兩句有時候正是這種無心插柳,可能帶來了很多的機會和資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點。

4)不要唯導師命是從,有時候導師分配給你某個任務也有投石問路的意思,是因為想發掘你的潛力。

5)記住,任何時候研究中遇到問題,都可以直接進入導師辦公室,尋求幫助,即使你認為是你自己的問題。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讓老師知道你是因為有問題而進展停滯,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

如何準備答辯?

論文答辯主要是闡述論文研究做了什麼,因此在答辯陳述的時候主要是說自己的工作。建議採用下面思路準備答辯報告:

1)要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必要性(一句話概括研究背景)。

2)對於這個問題,我所採取的研究思路,為什麼要這麼研究 。

3)我的研究結論,以及每個研究的支持論據(這時候也可以用到一些文獻作為證據)。

總之,說清楚你的研究邏輯在闡述時,比較忌諱:

1)花很多時間從盤古開始說起。

2)過多交待大家都知道的現狀。

3)好像教書一樣,過分顯示自己的飽學博覽群書。

答辯不是論文的縮寫版,論文需要說明來龍去脈,而答辯只要說明我做了什麼,為什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答辯委員會成員都是專家,但是不一定精通你所研究的問題,也許其中還有一些人不太瞭解你的研究領域。但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專家,就在於他們能夠對於不熟悉的領域、不熟悉的問題也能夠找到其中的漏洞,這是一種學術敏銳能力,支撐這種敏感的是思維的邏輯性。所以在答辯的時候,如果想讓答辯委員會少提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的闡述要有邏輯性,自圓其說最重要,對所有問題的回答都要立足於你的研究(可以看作從圓心射出的射線),你甚至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不在我目前的研究之內,以後也許可以加進去。斷不可以被答辯委員牽著鼻子走,隨口胡說,進入自相矛盾的陷阱。

如果發現答辯委員中有人不難倒你不罷休,你可以索性告訴他:我沒有研究,願聽指教,儘早結束折磨。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有關論文寫作

(1)論文要論才成文

中學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一再強調要有論點、論據。看學生的論文,發現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論點,收集論據,進行論證,或者是很感性地說些感覺和猜測,或者是平白地陳述我做了什麼,為什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何去何從,往往缺乏強有力的論證和闡述。

(2)請重視摘要寫作

在審閱幾屆學生的學術論文的時候,往往發現學生不會寫摘要,也許是不重視摘要寫作所致?摘要對於論文非常重要:決定了編輯評審人員是否會採用你的論文,讀者是否會閱讀你的論文。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學術能力——簡單概括地向別人介紹你的思想觀點成果。摘要說明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你的寫作目的,你對所做事情的價值認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為你的論文的好廣告,就說明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3)論文的理論框架

論文的論點在闡述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理論框架,特別是碩士論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羅列。論文的理論水平往往就從這裡彰顯了,理論和觀點的差別就是,系統性理論框架如同綱,綱舉目張,論文就成一體了,否則會有拍腦袋的嫌疑,別人也會質疑結論的覆蓋面和價值。

(4)學會寫標題

好的標題應該是簡明扼要,並且要求全文標題風格一致,這也是訓練概括能力的時機。

(5)重視結論寫作

學生論文中往往不太重視最後的結論寫作,大概是論文寫到最後已經不堪承受了,也許是想反正我以後也不做這類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場。況不知寫論文結論正是訓練人的大好時機:概述能力和敏銳的判斷能力。

結論中的第一塊是概述你的工作,實際上是在闡述你對所做工作的核心內容及其價值的認識,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義,自己都說不清工作的內容,這樣的論文不寫也罷了,省得危害生態環境。

結論中的第二塊是對研究不足的分析,對研究過程方法結果的反思,是你進一步提高發展的基礎。每次寫論文的時候都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反思,這種素質會遷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終身。

結論中的第三塊是對下一步研究的建議,體現了你對這個領域研究發展趨勢的把握,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能力,對你職業的發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6)畢業論文的結構

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搭畢業論文的結構,於是就會去找師兄師姐的論文觀摩,方法是對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對自己並沒有多大幫助。

建議:在查找論文相關工作的同時,搜索國外大學的博士論文,揣摩他們的論文組織,一般來說國外大學在論文寫作方面會比國內規範很多。

(7)寫完的論文應該給誰看?我認為論文寫作有兩個目的:

1)將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介紹給大眾,這可能是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你看到的別人的工作,希望得到應用;

2)反映你的研究水平研究興趣,希望得到肯定。

(8)論文最後的審校

在論文經過與導師的討論,幾番修改之後,準備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細細地讀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順和錯別字的地方。否則,不經心的粗心,會給評閱人員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最後審查一下目錄:章節的標題是否簡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對稱性和一致性?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9)為什麼要寫立項報告?

首先,立項報告是向別人解釋我要做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它的價值是什麼,寫立項的過程是進一步理清思路的過程,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讓看的人明白。

其次,因為老師也希望立項成功,所以你寫好的立項報告老師會仔細地改,將老師修改後的版本與你的原先版本進行仔細比較,揣摩立項報告每個成分應該怎麼表達,會提高你對這類層次文書的寫作感覺,也會為你工作後儘快地建立自己的一方沃土打下基礎。

學生寫立項報告最薄弱的環節是不會寫目標和意義,因為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或者在一個更大的環境下看問題,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看不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所謂學會拔高,也可以算作立項報告對我們的一項訓練吧。

研究生期間如何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