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高考成績、各省分數線陸續公佈,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各省文理科狀元的同時,也讓一個群體再次進入大眾視野——陪讀家長。

沉甸甸的成績背後,有莘莘學子的十年寒窗苦讀,也有家長在後方戰線上默默的付出。

甚至於一些父母∕爺爺奶奶會辭掉自己已有的工作,在孩子的學校外租個房子陪讀。

陪讀,甚至海外陪讀,已經變成一個帶有中國特色的現象。

7月1日浙江衛視播出的電視劇《陪讀媽媽》,則是聚焦於這個越來越壯大的群體。

為我們呈現在出國留學風潮盛行的當下,李娜(梅婷飾)、丁一一(胡先煦飾)等海外陪讀親子間故事的同時,從矛盾、溝通、陪伴、成長的點滴中予人以實際生活的思考。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故事的一開篇,丁一一就讓人不省心。獨自在加拿大求學的高中生,成為了校園暴力事件的主角。

在校打人的視頻瘋傳網絡,接到消息的母親李娜,一張機票從百人號的公司甩手來到溫哥華處理事情。

這一場“校園暴力事件”裡,“施暴者”丁一一一副紈絝子弟的模樣,面對校方將要開除自己的消息反而是正中下懷的得意;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而“受害者”羅盼,頭裹紗布一副畏生的模樣,卻被撞見與丁一一私交甚好。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沒有理由的打人,兩位當事者的非正常反應,以及面對對方家長可能起訴的風險,事覺蹊蹺的李娜化身偵探,將這一場兩個男孩聯手導演的惡作劇破解。

原來是丁一一屢次提出想要回國的想法被父母拒絕後,才叫上羅盼一起上演了這麼一出讓自己被校方開除的戲碼。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這一事件水落石出,但丁一一和李娜的拉鋸戰才正式開始。

一邊是一心想著捲鋪蓋回國的青春期男孩,一邊是認為繼續留學“對你好”的中國式母親,兩人異國他鄉初次見面的大擁抱背後的矛盾已經逐漸顯露。

「孩子想要走自己的路,父母想讓孩子少走彎路」

一一以李娜留下陪讀為要求,而李娜則暫租房子作為緩兵之計,想著總有一天孩子會不耐煩地放自己回國。

這對打著各自的小算盤鬥智鬥勇的母子,正是中國式家庭裡孩子和父母相處模式的一個縮影。

丁一一併不是本性裡壞的孩子,他有點小聰明,仗義陽光,還很善良,但在面對父母時,卻敏感缺愛。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在酒店和母親鬥氣,一時間說出的話讓人直白地看到這個十幾歲大的孩子的內心——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你沒有我這個兒子,工作才是你的兒子”。

但同時,他也是一個有自己想法、想要走自己的路的孩子,他不願意父母一句話的安排,就將獨自一人在溫哥華消耗掉自己的高中時光。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極度渴望家庭的關懷、也渴望自由的成長,丁一一正是大多數青春期裡孩子的縮影。

而母親李娜,在公司裡她足夠精明能幹,卻在自家熊孩子面前常常束手無策。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家不同於公司,不能單靠規則和制度就能運轉,關愛、陪伴才是維繫之道。

大多數的家長也會忘了這一點,為了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接受更好的教育的資本,忙於工作而缺位孩子的成長。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即是家長的出發點是足夠好的,但總有一些屬於親子間互動的美好時光,是金錢換不來的。而這一錯過,可能就再沒有機會體會得到。

李娜,就是一個這樣的母親。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她常常掛在嘴邊的“我都是為了你好”,讓多少看著電視劇的觀眾倍感熟悉,也許我們曾經聽爸爸媽媽講過,也許,我們就是說出這個話的人。

而丁一一在大聲反抗時,委屈幾近哭泣說出的“你從來不明白我要的是什麼”,也一下子擊中了觀眾的心,其中形成的鮮明對比讓人心泛漣漪。

家長一味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給孩子,而孩子卻往往有自己“更想要的”。在這種典型的中國式家庭裡,陪伴,是孩子和父母都需要不斷進修的課題。

「陪伴,是孩子和父母間的雙向成長」

猶記得《請回答1988》裡,德善爸爸在夜晚石階上和德善說,“爸爸,也不是生來就是爸爸”。言語中的愧疚和笑起來臉上的褶子,現在想起來仍讓人溼了眼眶。

每一位家長,不是一生下來就為人父為人母,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成為“完美”的父母。而實際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成為“完美”的某種人。

家長陪伴、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是孩子和父母間雙向成長的過程。

孩子學著長大,而家長則努力成為更稱職的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相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作為成人的脾性。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李娜在拆穿丁一一的鬧劇後,才知道自己每每因工作而掛斷孩子視頻的舉動有多麼“失職”。十幾歲的年紀,正是需要陪伴和理解的時候。

原來自己以為永遠長不大的那個孩子,現在已經是有獨立思考和想法的大男生了。

當丁一一吵著鬧著要回國,抱怨著上課聽不懂、下課沒朋友的留學生活時,這個在公司發號施令的女強人媽媽,在深夜輾轉反側。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而當丁一一看見浴室裡因為這幾天的煩心事委屈地哭起來的母親,眼底一下子升起的心疼和愧疚打動人心。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和所有孩子一樣,見慣了強勢、叨嘮著“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母親,忽而看到她柔弱無助的一面,一時間會覺得束手無措,再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丁一一在提出要母親留下陪讀的要求後,胸有成竹的跟朋友打著包票——“我最瞭解她了”,認為母親不可能丟下正在上升期的事業而選擇留在加拿大。

但其實,母親轉眼間就在學校附近租下了房子。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雖然李娜租房不過是為了暫且穩住丁一一回國的心,但觀眾們已經看到,這對不是那麼相互知心母子,短短几日的相處讓各自心裡都有所觸動。

而接下來的“陪讀”生活,無疑會將兩人的距離拉得更近,在一日日的陪伴裡更加懂對方、懂自己。

「從影視到生活,《陪讀媽媽》引發觀眾共鳴」

沒有七大姑八大婆的家長裡短,沒有婚姻破裂的狗血劇情,《陪讀媽媽》取材於海外陪讀的大熱現象,和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都市劇區別開來,讓人耳目一新。

編劇本身的陪讀經歷,加上對幾十對海外陪讀親子的採訪,讓這部電視劇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有血有肉地構建出來;新老戲骨同臺演繹,將故事原汁原味地予以呈現,都讓人叫好。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調皮好動的丁一一與事業媽媽李娜“鬥智鬥勇”,陳莉莉對對兒子羅盼寄予“望子成龍”的厚望,以及後期將繼續出場的幾對陪讀親子,每個人都個性鮮明。

《陪讀媽媽》梅婷告訴你,怎樣讓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少走彎路”

在這部劇裡,每一次早間、放學後飯桌上的對話,都生動、真實地向我們展現親子相處的點滴,或溫情或令人啼笑皆非。

更重要的是,從影視到生活引發共鳴,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從中收穫一點關於親子陪伴、雙向成長命題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