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cù〗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hé〗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jié〗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guó〗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yù〗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kòng〗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tà〗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qūn〗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①.鞚〖kòng〗:古时带嚼子的马笼头,也借指马。②.遝〖tà〗:通“沓”。众多;重叠。③.饫〖yù〗:饱食。饫肥鲜者。古代家宴私名。④.衱〖jié〗:古时交叠于胸前的衣领。衣后襟。

诗圣杜甫的这首《丽人行》,描写的是古代大唐唐玄宗时期,三月三,上巳〖sì〗节的盛况。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空晴朗。大唐的文人士子,美人佳丽,相邀到长安城南,曲江河畔,游玩踏青。

此诗,是杜甫名为描述三月三日上巳节的盛况,实为讽刺唐玄宗后期宠臣杨国忠及宠妃杨贵妃兄妹一家骄奢淫逸,作威作福之事。以景暗讽世态,却又无一处诗句含有讥讽之语。

这便是诗圣杜甫,我就是在讽刺你,又不是在讽刺你。不信你自己看啊!

诗中先描述赞美了杨贵妃及虢国夫人几姐妹间姿态自然之美。神色文静,肌肤丰润,胖瘦适度。身着绫罗花裳,金丝银绣。头戴翠玉珠钗,腰悬珠光宝玉。

紧接着的,描绘了一场上巳节宴饮的盛况。翡翠紫驼峰,水晶鲜白鱼。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与侍女们络绎不绝的往来,送上美味佳肴。几位贵人捏着犀牛角筷,却迟迟不动筷,仿若这美味佳肴早已经腻味了一般,让人不由觉着御厨们白忙活了一场。笙箫鼓乐,缠绵婉转。满棚宾客,皆是达官贵人。如此热闹之情形,当真是,虢国门前闹如市。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谁来了呢?当然是我们的大唐宰相杨国忠了。只见这位宰相大人在马上顾盼自得,意气骄恣,直到轩门之下,才下马由红锦地毯走入帐中。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杜甫接着又用曲江江边杨花落、青鸟飞的秀丽景色,巧妙的运用了北魏胡太后与大臣杨华的故事,以及青鸟传书的典故,来讽刺揭露虢国夫人的无耻荒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最后这两句,杜甫温和的劝说观看的行人们:千万不要去靠近他们,否则杨丞相发怒了,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这便是诗圣的高明之处了,看似委婉含蓄,实则绵里藏针,极具幽默的讽刺。

你看,我真的没有再讽刺你吧?杜甫如是说道。

当然,这只是诗圣杜甫借三月三,上巳节来诉说唐玄宗晚期政治的糜烂,以至于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般颠覆大唐的危机。

而三月三,上巳节。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由来已久的民俗节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在唐代诗人王维的《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中,就描绘了有关于上巳节的盛况及重视。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袚禊〖fúxì〗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籞〖yù〗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王维的这首应制诗中,描绘了由皇帝带领,主持祭祀三月三上巳日的隆重场面。

袚禊〖fúxì〗,也就是通俗的三月三。

三月三,是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源自于上古“除恶之祭”。有沐浴、采兰、嬉游、踏春、饮酒等活动。本无定日,至三国魏之后,定为农历三月初三。

相传,三月三日为黄帝轩辕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古老说法。

上巳〖sì〗,最早出现于汉朝初年的文献记载之中。在东汉学者郑玄所注解的《周礼》之中,就记载着“岁时袚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之类。”的话。

远在春秋之时,民间就有“袚除畔浴”的习俗风俗流行于世间。据《论语·先进》里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咏而归。”这里,便是记述三月三,上巳日的情形。

舞雩〖yú〗:是古代求雨时,伴有乐舞的一种祭祀之法。而用于知时处事,逍遥游乐的成语“沂水舞雩”就是出自于此。

三月三,上巳节。还是比西方更早近千年的中国式情人节。

在《诗经》国风·郑风·溱洧〖zhēnwěi〗里记载着郑国三月春里,上巳时节,青年男女们在溱水与洧水河岸边游春而对歌,诗歌而定情的故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cú〗。”“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xúnxū〗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其实,这种在三月三,上巳节里对诗歌而定情的方式何尝不流传至今呢?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古老而纯朴,对山歌而定情的方式依然流传。

而这种古老纯真的恋爱,是否远比西方情人节好得多?

三月三,上巳节其实是与九月九,重阳节相互对应着的。

汉朝刘歆的《西京杂记》里有云:“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袚禊登高。”意思是说,上巳节在三月,重阳节在九月。三月春暖花开故而踏青,九月落木萧萧故而辞青。

然而,这种古老而纯朴,美好而极具意义的民族文化习俗。却是自宋代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盛行之后,封建礼教变得极端森严之下,逐渐的在中国文化里变得式微。

当真是人越活越顽固,老而不死是为贼,远没有上古那种民风之豁达。也无怪乎有学者称,若论汉唐之遗风,当去日本观之。

所幸,三月三,上巳日,被传为了“中国华服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些渊源流长的优秀民俗文化。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是把三月三,上巳节定为了广西省省法定节日。


题外话:什么时候把三月三定为法定节日呢?放一天假也是好的啊。

其实,最后一句话才是最想说的,说三遍都不够。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读杜甫《丽人行》上巳日盛况,简述三月三,上巳节及中国华服日。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