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北大性丑闻”被永远盯在了区块链

1998年,北大社会学系1995级学生高岩因多次遭到中文系教授“沈阳”性侵,不堪压力于3月11日在家中开煤气自杀。时隔20年后,关于这一事件有人用代码的形式把当时事件的经过、校方处理结果、写在了以太坊区块网络之上——

永远不能修改。

2018年4月5日上午,豆瓣网等网络媒体出现了检举现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的文章,揭露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时对女学生高岩实施性侵一事。并指,而后高岩因此受到压力于1998年自杀。当天,当事教授沈阳称:“上述‘指责’实均为恶意诽谤”。

时隔20年,“北大性丑闻”被永远盯在了区块链

此次出现的检举文章一共四篇,分别来自高岩的同学加好友李悠悠、大学同学徐芃、王敖以及班主任王宇根。其中,王敖目前是美国卫斯理安大学东亚研究助理教授,曾与高岩为北大95级同班同学。上个月,王敖曾实名揭露了一名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任教的华裔教师的多次性侵行为。

4月6日,北京大学官方回应称,立即复核情况,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同日,南京大学校方回应称,南京大学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此事件进行研判,密切关注该事件的进展。4月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就传闻做出说明,并建议沈阳辞去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职。

时隔20年,“北大性丑闻”被永远盯在了区块链

事出必有因,我们姑且不论当时事件的真实性,但时隔20年把这一事件重新提上社会舆论的人肯定心有不甘。

关于这一点,有人做出分析认为:就是北京大学 一个叫 沈阳 的老师 ,当年性侵导致一个女学生自杀,这个学生要求北京大学公开当年处理沈阳的文件。然后被北京大学秋后算账,通过给学生家长施加压力这些来搞这个学生。

时隔20年,“北大性丑闻”被永远盯在了区块链

而今,4名当事人再次出面实名检举“沈阳”。不免让人感觉当时事件放生之后,校方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是否存在偏颇性问题。

而本次利用以太坊区块网络,以出于揭露真相的目的,被迫让北大重新对当时事件做出澄清及处理意见审议,也再次证明了区块链对于信息还原方面有一个可追溯的节点。而这个在以太坊网络作文章的作者,也将对自己的的语言持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还原当时事件经过。

这一点,区块链在媒体上的运用大有可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开发单位、甚至媒体方都改动这一信息的存在。

就笔者而言,区块链技术对媒体在促进社会公平、行为道德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为作为作者,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对现行社会的价值观、群众的认知、产生决定性影响。由于不可篡改,所以大家都只有说真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