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在4G时代,流量越来越“不禁花”。尤其是随着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APP爆红,手机流量成了不少4G用户心中之痛。

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人均月使用流量达3.4GB,同比增长154%。三大运营商近期争相推出“不限量”套餐,乍一看实用又贴心,实际上却在跟用户搞文字猫腻。

近日,工信部发话,不限量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11日,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已开展自查并整改。三大运营商为何猛推“不限量”套餐?其实背后反映出一些焦虑。

套餐“不限量”?可是限速啊!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不少网友吐槽,自己办理的不限量套餐明明还剩13GB的流量,但是因为整体使用流量达到了100GB而被断网,“不限量”根本名不副实。很多网友在办理不限量套餐时大多都被字面上的“不限量”吸引,压根没想到运营商设置的“潜规则”。

目前,运营商推出的所谓“不限量套餐”其实都是有条件的,超过一定的流量额度后,运营商会采取限速措施。妥妹就是被字面忽悠的一员。作为“流量大户”,妥妹办理了中国移动最近力推的“畅享不限量套餐”。每月套餐费98元即可享有每月20G全国高速流量。而若但买流量包的话,1G全国流量就需要花费30元。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但妥妹办理时并无发现套餐下的一行小字,即:当月套餐流量用尽后上网限速最高至1Mbps,当月累计使用流量超100G后可继续上网,限速至最高128Kbps。要知道,在4G时代,128Kbps连个网页都打不开。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不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推出的“不限量”套餐中也有这样的“隐藏条件”。点击进入某个产品页面,大部分情况下,“不限量”的字眼随处可见,而降速的提示一般靠后,用不明显的小字或灰体注明。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不少用户反映,办理时工作人员都宣传“不限量”“随意用”,对于限速规定大多不会提及。而办理套餐成功后收到的短信提醒内容过长,其中的限速提醒也往往容易被用户所忽视。

运营商自查“不限量”推广 然而……

针对电信运营商“不限量”套餐隐藏限制条款等宣传问题,近日,工信部提出明确要求,此类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等。

工信部还要求企业举一反三,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营销宣传时要做到真实、准确,实行明码标价,对资费方案限制性条件以及有效期等需用户注意的事项,要履行提醒义务,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6月11日晚,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声,称已对“不限量”套餐宣传展开自查工作。

中国移动表示,近日已启动了所属各单位的自查与整改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进一步规范套餐包含流量的宣传,对于采用了“不限流量、达量降速”规则的套餐,在媒介宣传材料中明示“达量限速”等条款;二是要求进一步规范销售和客户服务渠道,在套餐销售和客户服务过程中,向用户明示相关限速条款;三是要求进一步完善资费公示、用户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务。

中国电信称,根据工信部要求,已经全面启动各经营单位的自查与整改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进一步醒目明示“达量降速”条款;二是要求进一步规范所有销售和客户服务渠道,明确向用户提示“达量降速”条款;三是要求进一步完善资费公示、用户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务。

中国联通表示,已全面启动各级经营单位的自查与整改工作,确保在套餐宣传、资费公示、业务单据中均明确告知用户。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范各档套餐产品的套内流量宣传,全面排查大流量套餐宣传推广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二是规范各销售和服务渠道经营行为,在醒目位置向用户提示套餐的流量、速率等资费条款;三是进一步完善套餐设计,规范资费公示、用户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务。

对此,有技术专家称,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不限量套餐,都是阶梯式设计——首先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使用量范围内承诺的最高网速,到达限速限额之后,网速便会下降。

限速其实是正常操作,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无法认同国内运营商目前的推广手段。“运营商应把不限速的流量说清楚,最好讲清楚10个G能干什么,能达到什么,而不是单纯强调不限量,把限速的信息弱化提示,用小字标识或者随意跟你提一句。”上述业内人士称。

对于三大运营商的回应,被“坑”惯了的网友显然并不买账:都是套路,全是坑!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不限量”套餐背后的焦虑症

“不限量”套餐背后反映出运营商的一些焦虑。

尤其对巨头中国移动来说,今年4月份,中国移动4G用户较3月份流失247万户,首次在4G市场出现负增长。而联通和电信的4G用户保持增长的态势,联通当月净增4G用户406.2万户,累计达1.98亿户。中国电信4月份4G用户净增586万户,累计用户数达2.06亿户。

三大运营商自己给自己挖坑!“不限量套餐”套路满满,中招了吗?

分析认为,中国移动4G用户流失,其实并不意外:首先,4G渗透率越来越高,增长空间已经明显缩小;其次,2G/3G用户向4G用户快速迁移已经基本完成。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额4G用户渗透率分别为74.76%、75.48%和66.07%,但这是所有运营商都共同面临的难题。

目前,中国4G市场趋于饱和已成为业内共识,为争抢用户,运营商纷纷在不限流量套餐上大做文章。从中国移动的“任我用”套餐、中国联通的“冰激凌系列”到中国电信的“大牛卡”,无不在拉拢更多4G存量用户。

钛媒体表示,运营商打出“不限流量”、“无限流量”的概念,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因为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实际上都有流量上限,一旦超出限额后,继续使用,会从4G网络降到3G网络,而3G网络实际上在上网的时候,就可能跟没有网络差不多。这是运营商在营销推广中耍小聪明的典型表现,也是引起众多用户反感的点。

通信圈一位不具名专家表示,运营商推不限量套餐却消极告知套餐存在限速情况,虽然这样比较容易发展新用户,但也给后续服务带来了隐患,导致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自己受到欺骗,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