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閨怨詩|中國古代宮廷貴婦的苦悶與幽怨

雖然唐代的婦女地位沒有得到多大的提高,但是她們改嫁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自由的,因此即使是棄婦,她們依然可以去重新尋找自己的幸福。其實,在眾多的女性當中,最悲苦的莫過於宮廷女子。


李白閨怨詩|中國古代宮廷貴婦的苦悶與幽怨

嬪妃制是封建制度的產物,很多人以為接近皇帝是很榮耀的事情,如果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榮耀就更大了。在這些“高等”婦女們威儀萬方,令人羨慕的背後,也潛藏著受戕害與壓迫的另一副血淋淋的現實,因為她們的命運正掌握在一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的男人—皇帝身上。

李白閨怨詩|中國古代宮廷貴婦的苦悶與幽怨

皇帝的喜怒,皇帝的好惡,皇帝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這些宮妃的命運,“龍心”大悅,她們或許能夠得到意外的封賞;“龍顏”大怒,往往就意味著她們大禍臨頭!“後宮佳麗三千人”,個個終日過著如履薄冰的生活。更何況“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難怪宮妃們都擔心“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到天明”,所以閨怨詩中那些反映紅顏女子幽閉之苦、索居之恨的詩,比起閨怨詩中怨女思婦的離愁別恨,其幽怨之情更深切,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李白閨怨詩|中國古代宮廷貴婦的苦悶與幽怨

皎皎昭陽殿,霜清長信宮。天行乘玉輦,飛燕與君同。更有歡娛處,承恩樂未窮。誰簾團扇妾,獨坐怨秋風。

李白只截取了班婕妤失寵後的情況,並將此狀況與得寵者趙飛燕進行了對比:昭陽殿裡,月光皎潔;長信宮裡,冷如秋霜。從前的玉輦,只坐君王一人,因為賢淑的班婕妤拒絕了君王的同輦而行的邀請。而此時與君王同坐玉輦之人,是依靠絕代姿色與歌舞技藝得寵的趙飛燕。此時的班婕妤無人憐愛,也無人光顧冷如秋霜的長信宮,只能獨坐怨秋風。詩的最後兩句借扇擬人,巧言宮怨之情,設喻取象,貼切生動,與班婕妤《怨歌行》中的團扇意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白閨怨詩|中國古代宮廷貴婦的苦悶與幽怨

班婕妤與趙飛燕姐妹爭寵失敗了,她的歸宿就是去長信宮陪伴年老的太后度過晚年,比起那些爭寵失敗而死於非命的宮妃,班婕妤也許可以說是“壽終正寢”,但她的遭遇並不是偶然的,而是代表了千千萬萬生活在皇帝身邊的宮妃們的命運。千千萬萬生活在皇帝身邊的宮妃們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