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小朋友對剪刀一直都有著無窮的好奇心,能讓一張普通的紙張,通過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自己的手裡變幻出各種圖案,他們覺得十分有成就感。而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對未知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只有讓他們真正去實踐操作,他們才會懂得其中的奧妙吧。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鄂爾多斯的小豆芽繪本館,是一個由年輕的鄂爾多斯姑娘,萱萱老師開的繪本館,在這裡不僅可以自在的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繪本,還可以跟著非遺老師一起學習中國傳統的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小朋友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開始學習剪紙之前,小朋友們拿起手中的彩筆,讓想象插上翅膀,繪製出自己喜愛的圖案,沒有爸爸媽媽的約束,小朋友們反而顯得很安靜。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看著牆上的剪紙,是不是就很中國味兒呢?中國的剪紙藝術是神奇的,鄂爾多斯的非物質傳承人,在小豆芽繪本館開設了剪紙課程,專門教授小朋友。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物的肖像,用畫筆畫出來是很常見的,可是看著薄薄的紙張上,人物肖像惟妙惟肖,非遺老師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剪出來一個自己的肖像,對中國的剪紙不禁充滿了嚮往,一般上來說,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色、綠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結合三種表現手法。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小朋友面對老師的講解,一個個充滿了好奇,老師教授的剪紙,就從中國人最喜歡的紅雙喜開始,這個我記得自己的小時候,也學過的。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在非遺傳承人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一起用剪刀剪出自己喜歡的剪紙來,看著兒子手握小剪刀的認真模樣,對於探索充滿了好奇啊。最簡單的雙喜,是很多小朋友小時候都學習過的剪紙,左三刀右四刀,這個你都知道吧?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中國剪紙在唐宋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還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團花剪紙。這幾幅剪紙,採用重複摺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可見剪紙藝術流傳也很久了。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孩子們的成長的過程往往是不經意的,當他們把剪好的小圖案送到媽媽們的手上,當他們緊緊的擁抱媽媽,並說出媽媽我愛你的時候,那純真的眼神,充滿了愛意和自豪。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草原小巴特之旅,跟非遺老師學習剪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