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角色的选角和造型,在神还原小说人物原型的同时,合理做出了一些符合了现代审美的调整,再加上许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保证了电影的整体品质。

一众从小演到大的主演都从默默无闻变成了耀眼的明星人物,他们的演艺之路看起来要比许多自己艰苦奋斗的演员要平坦许多,当年试镜成功便“一步登天”。

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至少比起许多普通人而言。可对于一个演员,从小被“选定”,并不一定是真的好事。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等,谈及到《哈利·波特》系列的小主演们,多数的人依然离不开“哈利·波特”的IP。

他们已经陷入在“角色烙印”的诅咒当中。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他应当感谢这个系列带给他荣耀,当年他可是击败上万名试镜小演员得到饰演“哈利·波特”的机会。

从小开始表演,也让他爱上了表演。当他长大之后才发现,“哈利·波特”带给他的,不只是荣耀,还有身后挥之不去,比自己大好几倍的影子。这个影子几乎24小时都跟随着他,就连在他拍其他戏的时候也不例外。

所以人们看到他的时候,不会叫他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都会叫他“哈利·波特”。他真的享受被成为“哈利·波特”吗?在一次接受BBC采访时他表示,“我真的觉得自己不可能再扮演这个角色了。”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之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很快开始了自己全新的旅程。在通过一些舞台剧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后,2012年开始,至少每年都有一部他的电影作品上映。

2012《黑衣女人》,2013年多达3部影片,其中口碑最好的是《杀死汝爱》,2015《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6《瑞士军刀男》《惊天魔盗团2》,2017《丛林》,2018《困兽之斗》...

每一部电影他都担当重要角色,卧底FBI,马戏团青年,大学学生,反派,甚至尸体,他挑战着各种不同的角色,目标很明确,尽快摆脱“哈利·波特”的标签。

他演了10年的“哈利·波特”,7年时间想要完全摆脱这个角色烙印?没那么简单。作品多不代表作品精,他始终没有一个更加出色的角色盖过“哈利·波特”的光芒,评价普遍最好的

《瑞士军刀男》,可惜他演的是一具尸体。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哈利·波特”的死对头“马尔福”,饰演他的汤姆·费尔顿同样是被角色烙印的问题所困扰。他演了10年的反派,摆脱“马尔福”之后的第一个角色果然也是反派,《猩球崛起》里的动物园管理员,和“马尔福”的作风如出一辙,很容易就让人觉得,伏地魔失败后,“马尔福”来做动物园管理员了。

其实汤姆·费尔顿早在1996年就开始演戏,还和朱迪·福斯特和周润发一起演过《安娜与国王》。在演了“马尔福”之后,他的角色形象就锁在了“坏人”上,虽然试过转型,试过唱歌,等多数人再见到他的时候,在《闪电侠》第三季里,他依然还是反派。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曾与他传出绯闻的艾玛·沃森,无疑是一种小主演之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也是摆脱角色烙印速度最快的一个,大概只有她勉强能算是一线影星,当然离巨星还有哦距离。人们已经不会叫她“赫敏”,而是直接叫她艾玛·沃森。

只是她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存在着一样的问题,平均每年都有一部新作,但作品平均水平偏低。

《哈利·波特》7部曲结束后,《壁花少年》一度让人看到了下一个娜塔莉·波特曼。不过随着《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等片子的接连扑街,艾玛·沃森的演技也受到了质疑。

实际上艾玛·沃森能摆脱“赫敏”的束缚,并不是像娜塔莉·波特曼摆脱小萝莉形象一样,得益于电影里的表现,而是依靠戏外频繁的社会活动,以及一些花边绯闻。人们不是谈论电影,自然不会谈论“赫敏”。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艾玛·沃森和娜塔莉·波特曼非常相似,年 少成名,明星学霸,貌美如花,两人长大后的路径就截然不同了。相比艾玛·沃森,娜塔莉·波特曼很少有电影之外的新闻,她专注于电影,作品质量多有保证,并在2011年加冕奥斯卡影后。

艾玛·沃森本有机会冲击一回奥斯卡影后,传言《爱乐之城》的女主角本来找的是她,只是她选择了另外一部歌舞片《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全球获得12.64亿美元票房,口碑有烂番茄70%的新鲜认证,这个选择不是错误,只是一个选择。可能艾玛·沃森知道自己就算演了《爱乐之城》,以自己目前的演技,也不一定能真拿到影后。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如果没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的电影,艾玛·沃森很难在电影圈更上一层楼。她在戏里的好伙伴“罗恩”鲁伯特·格林特,选片眼光似乎就“挑剔”很多了。

2012年他主演《白色严冬》,豆瓣高达8.3分,一鸣惊人;沉寂5年后,转投美剧市场,主演同名高分电影改编《偷拐抢骗》第一季;他的作品数量虽远不及“哈利”和“赫敏”,但很明确地走着少儿精的路线,如果哪一天有一部优异的作品和角色惊艳世人,“罗恩”很可能就会从三人组里最不出名的,一举成为最成功的一个。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好作品是祛除角色烙印的最佳解药。

不单只有娜塔莉·波特曼通过《V字仇杀队》、《黑天鹅》等高分神作成就更好的自己,小李子也是通过《华尔街之狼》、《盗梦空间》盗梦空间褪去偶像小生的标签。

汤姆·汉克斯在“阿甘”之后还有《拯救大兵瑞恩》、《绿里奇迹》同样值得被提起,阿尔·帕西诺在“教父”之后带来了《盗火线》、《闻香识女人》等影史经典,“教父”仅仅是他的一部分。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再到我们熟悉的“李逍遥”胡歌,一部《琅琊榜》就让所有质疑他的人闭嘴;“刘星”张一山,一部《余罪》证明了他已经长大,已经没有人再叫他“刘星”或者“小兵张嘎”。

反观一些在一个角色里走不出来的演员,例如“孙悟空”六小龄童、“黄蓉”翁美玲、“白娘子”赵雅芝、“聂小倩”王祖贤等等,都是因为之后没有更好的作品,人们只能一直拿他们的招牌说话了。

可惜《哈利·波特》的小主演们都还没有自己另外的上乘电影作品,毕竟他们都还需要时间磨砺演技,而且神作并不是年年常有,但只要他们坚持努力,明确优秀演员要做的几件事:

1.选择更优质的剧本和角色

2.磨砺自身演技实力

3.坚持梦想,时间也是一种解药

迟早都会有更好的电影和角色,帮助他们真正地摆脱角色烙印。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被角色定型怎么办?《哈利·波特》主演们的共同困境

反抗你的敌人需要过人的勇气,

而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需要更大的勇气。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