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角色的選角和造型,在神還原小說人物原型的同時,合理做出了一些符合了現代審美的調整,再加上許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保證了電影的整體品質。

一眾從小演到大的主演都從默默無聞變成了耀眼的明星人物,他們的演藝之路看起來要比許多自己艱苦奮鬥的演員要平坦許多,當年試鏡成功便“一步登天”。

他們無疑是幸運的,至少比起許多普通人而言。可對於一個演員,從小被“選定”,並不一定是真的好事。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艾瑪·沃森,魯伯特·格林特等,談及到《哈利·波特》系列的小主演們,多數的人依然離不開“哈利·波特”的IP。

他們已經陷入在“角色烙印”的詛咒當中。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他應當感謝這個系列帶給他榮耀,當年他可是擊敗上萬名試鏡小演員得到飾演“哈利·波特”的機會。

從小開始表演,也讓他愛上了表演。當他長大之後才發現,“哈利·波特”帶給他的,不只是榮耀,還有身後揮之不去,比自己大好幾倍的影子。這個影子幾乎24小時都跟隨著他,就連在他拍其他戲的時候也不例外。

所以人們看到他的時候,不會叫他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都會叫他“哈利·波特”。他真的享受被成為“哈利·波特”嗎?在一次接受BBC採訪時他表示,“我真的覺得自己不可能再扮演這個角色了。”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2011年《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之後,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很快開始了自己全新的旅程。在通過一些舞臺劇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後,2012年開始,至少每年都有一部他的電影作品上映。

2012《黑衣女人》,2013年多達3部影片,其中口碑最好的是《殺死汝愛》,2015《維克多·弗蘭肯斯坦》,2016《瑞士軍刀男》《驚天魔盜團2》,2017《叢林》,2018《困獸之鬥》...

每一部電影他都擔當重要角色,臥底FBI,馬戲團青年,大學學生,反派,甚至屍體,他挑戰著各種不同的角色,目標很明確,儘快擺脫“哈利·波特”的標籤。

他演了10年的“哈利·波特”,7年時間想要完全擺脫這個角色烙印?沒那麼簡單。作品多不代表作品精,他始終沒有一個更加出色的角色蓋過“哈利·波特”的光芒,評價普遍最好的

《瑞士軍刀男》,可惜他演的是一具屍體。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哈利·波特”的死對頭“馬爾福”,飾演他的湯姆·費爾頓同樣是被角色烙印的問題所困擾。他演了10年的反派,擺脫“馬爾福”之後的第一個角色果然也是反派,《猩球崛起》裡的動物園管理員,和“馬爾福”的作風如出一轍,很容易就讓人覺得,伏地魔失敗後,“馬爾福”來做動物園管理員了。

其實湯姆·費爾頓早在1996年就開始演戲,還和朱迪·福斯特和周潤發一起演過《安娜與國王》。在演了“馬爾福”之後,他的角色形象就鎖在了“壞人”上,雖然試過轉型,試過唱歌,等多數人再見到他的時候,在《閃電俠》第三季裡,他依然還是反派。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曾與他傳出緋聞的艾瑪·沃森,無疑是一種小主演之中,最為成功的一個,也是擺脫角色烙印速度最快的一個,大概只有她勉強能算是一線影星,當然離巨星還有哦距離。人們已經不會叫她“赫敏”,而是直接叫她艾瑪·沃森。

只是她和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存在著一樣的問題,平均每年都有一部新作,但作品平均水平偏低。

《哈利·波特》7部曲結束後,《壁花少年》一度讓人看到了下一個娜塔莉·波特曼。不過隨著《諾亞方舟:創世之旅》等片子的接連撲街,艾瑪·沃森的演技也受到了質疑。

實際上艾瑪·沃森能擺脫“赫敏”的束縛,並不是像娜塔莉·波特曼擺脫小蘿莉形象一樣,得益於電影裡的表現,而是依靠戲外頻繁的社會活動,以及一些花邊緋聞。人們不是談論電影,自然不會談論“赫敏”。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艾瑪·沃森和娜塔莉·波特曼非常相似,年 少成名,明星學霸,貌美如花,兩人長大後的路徑就截然不同了。相比艾瑪·沃森,娜塔莉·波特曼很少有電影之外的新聞,她專注於電影,作品質量多有保證,並在2011年加冕奧斯卡影后。

艾瑪·沃森本有機會衝擊一回奧斯卡影后,傳言《愛樂之城》的女主角本來找的是她,只是她選擇了另外一部歌舞片《美女與野獸》

《美女與野獸》全球獲得12.64億美元票房,口碑有爛番茄70%的新鮮認證,這個選擇不是錯誤,只是一個選擇。可能艾瑪·沃森知道自己就算演了《愛樂之城》,以自己目前的演技,也不一定能真拿到影后。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如果沒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的電影,艾瑪·沃森很難在電影圈更上一層樓。她在戲裡的好夥伴“羅恩”魯伯特·格林特,選片眼光似乎就“挑剔”很多了。

2012年他主演《白色嚴冬》,豆瓣高達8.3分,一鳴驚人;沉寂5年後,轉投美劇市場,主演同名高分電影改編《偷拐搶騙》第一季;他的作品數量雖遠不及“哈利”和“赫敏”,但很明確地走著少兒精的路線,如果哪一天有一部優異的作品和角色驚豔世人,“羅恩”很可能就會從三人組裡最不出名的,一舉成為最成功的一個。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好作品是祛除角色烙印的最佳解藥。

不單隻有娜塔莉·波特曼通過《V字仇殺隊》、《黑天鵝》等高分神作成就更好的自己,小李子也是通過《華爾街之狼》、《盜夢空間》盜夢空間褪去偶像小生的標籤。

湯姆·漢克斯在“阿甘”之後還有《拯救大兵瑞恩》、《綠裡奇蹟》同樣值得被提起,阿爾·帕西諾在“教父”之後帶來了《盜火線》、《聞香識女人》等影史經典,“教父”僅僅是他的一部分。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再到我們熟悉的“李逍遙”胡歌,一部《琅琊榜》就讓所有質疑他的人閉嘴;“劉星”張一山,一部《餘罪》證明了他已經長大,已經沒有人再叫他“劉星”或者“小兵張嘎”。

反觀一些在一個角色裡走不出來的演員,例如“孫悟空”六小齡童、“黃蓉”翁美玲、“白娘子”趙雅芝、“聶小倩”王祖賢等等,都是因為之後沒有更好的作品,人們只能一直拿他們的招牌說話了。

可惜《哈利·波特》的小主演們都還沒有自己另外的上乘電影作品,畢竟他們都還需要時間磨礪演技,而且神作並不是年年常有,但只要他們堅持努力,明確優秀演員要做的幾件事:

1.選擇更優質的劇本和角色

2.磨礪自身演技實力

3.堅持夢想,時間也是一種解藥

遲早都會有更好的電影和角色,幫助他們真正地擺脫角色烙印。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被角色定型怎麼辦?《哈利·波特》主演們的共同困境

反抗你的敵人需要過人的勇氣,

而在朋友面前堅持自己的立場需要更大的勇氣。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