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之源」,原來就在翼城歷山

“历法之源”,原来就在翼城历山

“历法之源”,原来就在翼城历山

歷山舜王坪 李強 攝

8月6日下午,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組織的翼城·歷山“曆法之源”申報項目論證評審會在中國氣象局影視大樓舉行。經專家組評審,該申報項目通過中國氣象局專家組評審。

佳音傳來,為正在積極籌備的“大美歷山,休閒翼城”主題文化旅遊活動又添一抹色彩。據記者瞭解,本次主題活動將從8月20日至26日在歷山腳下的翼城縣西閻鎮舉行,是助力今秋在臨汾召開的全省旅發大會系列活動之一。

翼城縣委書記楊春權對記者說:“翼城歷山‘曆法之源’評審的通過使我縣創新‘旅遊+氣象’發展理念有了重要的文化品牌依託,將對全縣發展全域旅遊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翼城歷山是“曆法之源”

歷山位於山西省南部中條山脈的東段,地處翼城、垣曲、絳縣和沁水四縣毗鄰地界,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是華北和黃河中下游保存下來的唯一原始森林,享有“華北綠肺”之美譽,因“舜耕歷山”而得名。主峰舜王坪是華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亞高山草甸。此地是中國北方粟作農業的發祥地,流傳有眾多關於“舜耕歷山”的傳說和物候諺語,形成了“歷山是中國最早的七十二候歷起源地”的觀點。

但是,這種說法可靠嗎?

為科學尋求這一問題的答案,翼城縣先後組織相關專家,在翼城及歷山區域內,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文物遺存、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氣候特點、豐富的動植物和非生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科學調查,多次召開論證研討會,形成了翼城歷山是“曆法之源”的論證評估報告,並向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提交了申報報告。

評審論證會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擔任組長的評審組專家,圍繞翼城歷山“曆法之源”的論證材料,與省市縣參會人員進行了探討交流,通過對典籍的深入分析、歷史文化遺存的相互印證以及氣候資料的對照分析,評審組一致認為,“七十二候歷”起源於翼城歷山,翼城歷山為“曆法之源”有了權威結論。

何為“七十二候歷”?

許多人知道,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人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他們把每兩個節氣之間的15天按5天劃“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生動形象地對應,稱“候應”。

比如“立秋”和“處暑”之間的15天,前5天為一候,候應是“涼風至”;隨後的5天是二候,候應是“白露生”;最後的5天是三候,候應是“寒蟬鳴”。

這樣,二十四節氣就共有七十二候,這是對“七十二候歷”的通俗解釋。

所以,評審組希望翼城要圍繞“曆法之源”,進一步深挖翼城歷山古曆法文化淵源,打造以七十二候歷為主題的“氣象小鎮”,充分展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生動形象地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和氣象科普知識,提升全民對曆法、節氣和物候的認識。

走出“氣象+旅遊”的新路

本月初,總投資1.7億元、總長度42公里的全省第一條農村旅遊公路——舜王坪旅遊公路路面瀝青鋪裝結束,基本具備通車條件。這是該縣打造歷山“曆法之源”文化品牌的基礎設施工程之一。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為創優歷山旅遊環境,翼城縣投資800餘萬元對景區進行升級改造。除道路建設外,歷山景區大河遊客接待中心正新建鋼架結構的展廳,本月中旬就能投入使用。屆時,展廳可具備農副產品展銷、攝影作品展覽、非遺項目展演等多重功能。同時,編制了歷山景區可控性發展規劃,招商引資工作持續推進,先後有山西文旅集團等多家企業到翼城考察調研,商討聯合開發歷山的相關事宜。

翼城還以西閻鎮為中心,推進“氣象小鎮”品牌打造步伐。

歷山腳下的西閻鎮山高林茂,地廣人稀,全年降雨量600~70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6%,負氧離子含量高,享有“華北綠肺”之稱。西閻鎮境內除了有風光迤邐的舜王坪,還有景色迷人的“舜王谷”,裡面有萬年石潭瀑布、瓜子寨、古村落等,有獨特的峽谷地貌和氣候。為此,該鎮結合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氣候優勢,全力打造“氣象小鎮”,下一步重點發展養老、養生、醫療等健康產業,重點建設康復中心、健康養老科研中心、夕陽紅創業園等項目,打造一流的生態型、智慧型醫養融合示範基地。森林與養生的融合,帶動輻射大河村即將推廣的“森林+古村落+土特產”模式發展,集中性打造“森林旅遊”徒步綠道、森林特色餐廳、遊客森林驛站等,形成一條“綠色系”養生帶。項目建成後,遊客可在這裡進森林氧吧,看森林寶庫,聽森林鳥鳴,嘗森林美食……

另外,翼城縣還將加大西閻鎮境內2箇中國傳統古村落的修繕和保護,依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聖宮”,宣傳古鎮西閻天人合一的建築文化和耕讀傳家的農耕文化,作為打造“氣象小鎮”的重要元素。

據悉,翼城縣全域旅遊規劃將以歷山為龍頭,充分發揮景區的資源優勢,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努力將歷山打造成5A級景區,以物候、康養、休閒度假和森林之旅為特色,全力打響翼城歷山的文化旅遊品牌,進一步提升翼城全域旅遊形象。

掃一掃

代辦檢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