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之源”,原来就在翼城历山

“历法之源”,原来就在翼城历山

“历法之源”,原来就在翼城历山

历山舜王坪 李强 摄

8月6日下午,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组织的翼城·历山“历法之源”申报项目论证评审会在中国气象局影视大楼举行。经专家组评审,该申报项目通过中国气象局专家组评审。

佳音传来,为正在积极筹备的“大美历山,休闲翼城”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又添一抹色彩。据记者了解,本次主题活动将从8月20日至26日在历山脚下的翼城县西阎镇举行,是助力今秋在临汾召开的全省旅发大会系列活动之一。

翼城县委书记杨春权对记者说:“翼城历山‘历法之源’评审的通过使我县创新‘旅游+气象’发展理念有了重要的文化品牌依托,将对全县发展全域旅游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翼城历山是“历法之源”

历山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的东段,地处翼城、垣曲、绛县和沁水四县毗邻地界,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是华北和黄河中下游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始森林,享有“华北绿肺”之美誉,因“舜耕历山”而得名。主峰舜王坪是华北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亚高山草甸。此地是中国北方粟作农业的发祥地,流传有众多关于“舜耕历山”的传说和物候谚语,形成了“历山是中国最早的七十二候历起源地”的观点。

但是,这种说法可靠吗?

为科学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翼城县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在翼城及历山区域内,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文物遗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丰富的动植物和非生物等进行了全方位科学调查,多次召开论证研讨会,形成了翼城历山是“历法之源”的论证评估报告,并向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交了申报报告。

评审论证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担任组长的评审组专家,围绕翼城历山“历法之源”的论证材料,与省市县参会人员进行了探讨交流,通过对典籍的深入分析、历史文化遗存的相互印证以及气候资料的对照分析,评审组一致认为,“七十二候历”起源于翼城历山,翼城历山为“历法之源”有了权威结论。

何为“七十二候历”?

许多人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他们把每两个节气之间的15天按5天划“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生动形象地对应,称“候应”。

比如“立秋”和“处暑”之间的15天,前5天为一候,候应是“凉风至”;随后的5天是二候,候应是“白露生”;最后的5天是三候,候应是“寒蝉鸣”。

这样,二十四节气就共有七十二候,这是对“七十二候历”的通俗解释。

所以,评审组希望翼城要围绕“历法之源”,进一步深挖翼城历山古历法文化渊源,打造以七十二候历为主题的“气象小镇”,充分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生动形象地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气象科普知识,提升全民对历法、节气和物候的认识。

走出“气象+旅游”的新路

本月初,总投资1.7亿元、总长度42公里的全省第一条农村旅游公路——舜王坪旅游公路路面沥青铺装结束,基本具备通车条件。这是该县打造历山“历法之源”文化品牌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创优历山旅游环境,翼城县投资800余万元对景区进行升级改造。除道路建设外,历山景区大河游客接待中心正新建钢架结构的展厅,本月中旬就能投入使用。届时,展厅可具备农副产品展销、摄影作品展览、非遗项目展演等多重功能。同时,编制了历山景区可控性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推进,先后有山西文旅集团等多家企业到翼城考察调研,商讨联合开发历山的相关事宜。

翼城还以西阎镇为中心,推进“气象小镇”品牌打造步伐。

历山脚下的西阎镇山高林茂,地广人稀,全年降雨量600~7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6%,负氧离子含量高,享有“华北绿肺”之称。西阎镇境内除了有风光迤逦的舜王坪,还有景色迷人的“舜王谷”,里面有万年石潭瀑布、瓜子寨、古村落等,有独特的峡谷地貌和气候。为此,该镇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全力打造“气象小镇”,下一步重点发展养老、养生、医疗等健康产业,重点建设康复中心、健康养老科研中心、夕阳红创业园等项目,打造一流的生态型、智慧型医养融合示范基地。森林与养生的融合,带动辐射大河村即将推广的“森林+古村落+土特产”模式发展,集中性打造“森林旅游”徒步绿道、森林特色餐厅、游客森林驿站等,形成一条“绿色系”养生带。项目建成后,游客可在这里进森林氧吧,看森林宝库,听森林鸟鸣,尝森林美食……

另外,翼城县还将加大西阎镇境内2个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修缮和保护,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圣宫”,宣传古镇西阎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和耕读传家的农耕文化,作为打造“气象小镇”的重要元素。

据悉,翼城县全域旅游规划将以历山为龙头,充分发挥景区的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历山打造成5A级景区,以物候、康养、休闲度假和森林之旅为特色,全力打响翼城历山的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翼城全域旅游形象。

扫一扫

代办检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