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也许会抗议说

有人也许会抗议说:“祖师们不是讲‘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为什么教我们不要停留在持名里面?”

我们应当知道什么是事与理?

事即事修,指的是念佛的各种方便权巧法门;

理即般若。般若即是智慧,般若智慧也就是自性弥陀,即禅门讲的真如佛性,本地风光、菩提涅槃。

祖师所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我们能否跟著讲“一句佛号概括事理”?所以是否只要一句佛号就好呢?

如果明自真心、见自本性,亲见了自住弥陀,就可以这么讲;若未见自性弥陀,事上还没有精通,理上也没有通,怎么可以跟别人讲“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呢?

所以当一个人亲见自性弥陀之后,理---般若通了,发觉原来在持诵佛名时和果地无相念佛、实相念佛一样,均不离真如,此时就可和别人讲“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如若不然,还是应当依照各种方便权巧,从有相入无相,从无相而入真实之理的次第前进。

无相念佛法门如敲门砖;譬如要进入广阔的殿堂,用手捶痛了,里面的人还听不到,所以捡一块砖头来敲门,声音大,里面的人就听见了来开门,门开了就可把敲门砖去掉。

同样道理,我们想要求见自性弥陀,上品上生,可将无相念佛法门当作敲门砖,方便应用。

话说回来,这个法门的珍贵受用,远远超过金银珠宝之上,应当修学这个法门。当我们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回过头来观察此法门,悟后起修时仍有许多人要应用到它,非常地殊胜。我们为了帮助广大的念佛人,所以施设了十个次第的方便善巧,便很容易来修学这个法门。学这个法门之前先要了解念佛如何能达到无相?

我们以拜佛作为方便:心里面想佛,不用语言、文字、声音、形像来拜佛,拜时看住想佛的那一念,提起想佛的那个念,而不要让佛号、形像在心里出现,这叫做无相忆念拜佛。

我深敬您们,不敢輕慢。

为什么呢?

您们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常不轻菩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