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布鞋 作者:李生宜

说布鞋 作者:李生宜

人到中年,经历多了,方才真正理解生活的不易,世事的难料,容易产生一种厌恶城市的喧嚣、想遁入空寂的心绪来,对一些旧的物件尤其容易产生一些留恋和感悟来。

前些日子,我在老家的旧门箱里翻出母亲的一个漆器盒子,里面有一本繁体字的书,是矛盾的著作《子夜》。据母亲说是她在文革大串联时从子洲步行到延安,是延安的一个亲戚送她的。小时候对这部描写旧上海社会背景的小说完全不能读懂,总觉得没有看打老蒋打日本的故事解气过瘾。

我记得这本书,是因为它而曾经得到过小小的实惠。那是上初中时,学校在元旦节举办谜语大赛,有一谜语是:零时,打一文学作品。我灵感突现想起母亲用来夹鞋样的那本矛盾的小说,当即扯下那张字条到对奖处报了《子夜》的答案,结果中了一包一毛五的炒瓜子。这是我有生以来抽奖买彩票,唯一的一次中彩,所以记忆尤深。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本书一直以来被用来夹存我们全家人的鞋样,留存了我们俩代人的一段困难岁月的印迹,值得珍视。

儿时的年代,很少穿机制的鞋,一般家庭也穿不起买的鞋,机关里的大干部们才能穿起皮鞋,而商店卖的布鞋又不耐穿。唯有最普遍的解放鞋耐磨一些,却常被老百姓喻为“绺勾子”鞋,缘于橡胶底子冬天不保温,夏天不排汗。记得上小学初中时,在炎热的夏季,班里有穿解放鞋的男生因为脚捂的难受,就干脆将鞋脱了踩在青砖地面上凉快,从而将汗臭释放到教室里,严重时熏得人头昏!现在想起来往事不堪回首。布鞋虽然样子丑些,但鞋底是布的,特别吸汗,鞋面是布的,十分透气,不易捂出臭脚来,现在想来对人是很健康的。

现在的孩子甚至连耐克牌的鞋都嫌弃,而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韩国品牌时,使我觉得说一说布鞋的事不仅是对生活的追忆,更是对上辈人的感恩和尊重!

陕北人做的布鞋的一大特点,就是耐磨。一方面,因为日常生活总是要爬山下坡干苦力活,鞋的磨损特别大;另一方面,做鞋是婆姨女人们的活,平时里,她们要同男人们一同参加生产,只有在冬天里才有空做鞋,手工做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加上那个年代孩子多,一个农闲,能给全家每人做俩双鞋的婆姨,已经是特别心灵手巧而且麻利的了。这就自然迫使她们把鞋做的结实耐磨。

陕北婆姨是特别有智慧的!她们能把粗粮杂粮做出许多花样来,她们能剪出漂亮的窗花而点缀贫瘠单调的生活来,她们能扭出妖娆华丽的秧歌,她们做的鞋也是凝结智慧的尚品!

做一双布鞋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往往要提前做很多基础性工作。当你走进陕北人的庭院里,你常常会看到,有些家户的门板上贴着叫袼褙儿的东西,那就预示着这家女人开始准备做鞋了。五黄陆月的夏季,太阳炙烤的日头,正是晒袼褙儿的好天气,女人们就会逮个空儿,打一盆熟面浆,翻出平时积攒的一块块碎布头,在面案上,一层浆糊一层布地拼成二三尺见方厚约2毫米的矩形袼褙儿,然后整张揭起来再用面浆糊在门板上晾晒,也是农家小院里的一道外地人看不懂的风景。

剪鞋样,并不是每个女人都会,巧女人的能耐之一就是剪鞋样。巧女人剪出的鞋样不仅合脚,而且美观。巧女人看一眼对方的脚,或以前穿过的鞋,就能剪出肥瘦适中,尺码准确的鞋样来。鞋样有俩种,一种是鞋帮的样子,一种是鞋底的样子。鞋帮有方口的,圆口的,襻带的,松紧口的。每家每户的女人都收藏好几家巧女人剪的鞋样,因而巧女人剪得鞋样往往是抢手的珍藏品。

秋收一结束,农活能少一些了,女人们就开始做鞋了。农事一忙完,亲事就多起来,全家人要穿着崭新的衣服赶亲事,新鞋也是必须的。将要出嫁的姑娘们也要赶在婚前给自己的新女婿送鞋去。这正是一个女人显能耐的时候。女人们,姑娘们三五一伙,坐在谁家的炕上,一边说些闲话趣闻,一边捋起小裤腿搓起做鞋用的细麻绳来。陕北农事爬坡下洼的时候多,穿机制的布鞋经不起折腾就破了。陕北婆姨是聪明的,她们用晒干的袼褙儿做鞋底,用细麻绳纳鞋底,增加了硬度和耐磨度,这样的鞋穿俩年是没问题的!

鞋帮也是用袼褙做衬,外面蒙条绒面或平绒面,颜色以黑的,蓝的,红的,葡萄色的为主,讲究的里面再以白细布做里,上下还延个布边。巧婆姨纳鞋底还有正字和勾连万字等图案,普通一点的就做遍纳鞋。爱好婆姨做的鞋底,在每一层袼褙上都用白布延边,这样做出来的鞋就更精美了。

小时候,冬天夜长了,常常见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给我们做鞋。鞋底很硬,纳鞋底时必须用顶针和针钳辅助才能将针穿过厚厚的鞋底,纳一双鞋底往往要耗费她一周左右的夜晚的时间,成年后的我才能体会到母亲一针一线的辛苦,而更使我常常自责的是,我在一段时间里,宁穿那臭解放鞋,竟嫌弃母亲的布鞋!尤其是初中阶段,看见同班中一个有钱的叫宁的同学穿着机制的白塑料底板鞋,十分洋气,心里怨恨过自己的穷家薄业,现在想起十分懊悔少年的无知和任性!好在天下的父母都能宽恕儿女们自私的伤害!

做一双鞋,凝结了几多辛苦几分汗水,所以鞋到破的趿拉不住时方能扔掉。一段时期里,村里供销社还收购破鞋底,据说用去造土麻纸。所以家家户户的碾盘底下的破筐里常常攒着一堆旧鞋,可见生活节俭的程度。所以爱好置办家当的人家,常有订鞋用的拐砧,自己修鞋。最常见的就是给鞋后跟易磨损处订几个铁匠打的蘑菇钉,可是日子长了,布底磨内面磨下去之后,露出的钉子就扎进脚后跟的死茧肉里,直至扎到细肉引起疼痛才发现!

时代前进,不是忘掉过去岁月的理由!物质的丰富,更不能是浪费点没啥的理由。小时候每每写作文,常常描写妈妈抠吃残留在笼布上的馒头渣渣的情节,那是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点点滴滴,是五千年文明不灭之魂!反观而今的教材,悄悄地去掉鲁迅的文章,去掉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狼牙山五壮士……于是上演了媚日青年穿日本军服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抖音的丑闻。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志,这是美国人公然地毫不掩饰地对华策略,我们国人都是知道地,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还要投桃报李,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教育的失策!听说今秋,全国的课本要变,我们拭目以待!我之所以将鞋的的回忆同传统文化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危机意识联系起来,绝不是牵强附会之举,而是所说一种中国人的家国天下合一的哲学观念,也是朴素的天地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