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布鞋 作者:李生宜

說布鞋 作者:李生宜

人到中年,經歷多了,方才真正理解生活的不易,世事的難料,容易產生一種厭惡城市的喧囂、想遁入空寂的心緒來,對一些舊的物件尤其容易產生一些留戀和感悟來。

前些日子,我在老家的舊門箱裡翻出母親的一個漆器盒子,裡面有一本繁體字的書,是矛盾的著作《子夜》。據母親說是她在文革大串聯時從子洲步行到延安,是延安的一個親戚送她的。小時候對這部描寫舊上海社會背景的小說完全不能讀懂,總覺得沒有看打老蔣打日本的故事解氣過癮。

我記得這本書,是因為它而曾經得到過小小的實惠。那是上初中時,學校在元旦節舉辦謎語大賽,有一謎語是:零時,打一文學作品。我靈感突現想起母親用來夾鞋樣的那本矛盾的小說,當即扯下那張字條到對獎處報了《子夜》的答案,結果中了一包一毛五的炒瓜子。這是我有生以來抽獎買彩票,唯一的一次中彩,所以記憶尤深。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本書一直以來被用來夾存我們全家人的鞋樣,留存了我們倆代人的一段困難歲月的印跡,值得珍視。

兒時的年代,很少穿機制的鞋,一般家庭也穿不起買的鞋,機關裡的大幹部們才能穿起皮鞋,而商店賣的布鞋又不耐穿。唯有最普遍的解放鞋耐磨一些,卻常被老百姓喻為“綹勾子”鞋,緣於橡膠底子冬天不保溫,夏天不排汗。記得上小學初中時,在炎熱的夏季,班裡有穿解放鞋的男生因為腳捂的難受,就乾脆將鞋脫了踩在青磚地面上涼快,從而將汗臭釋放到教室裡,嚴重時燻得人頭昏!現在想起來往事不堪回首。布鞋雖然樣子醜些,但鞋底是布的,特別吸汗,鞋面是布的,十分透氣,不易捂出臭腳來,現在想來對人是很健康的。

現在的孩子甚至連耐克牌的鞋都嫌棄,而喜歡一些花裡胡哨的韓國品牌時,使我覺得說一說布鞋的事不僅是對生活的追憶,更是對上輩人的感恩和尊重!

陝北人做的布鞋的一大特點,就是耐磨。一方面,因為日常生活總是要爬山下坡幹苦力活,鞋的磨損特別大;另一方面,做鞋是婆姨女人們的活,平時裡,她們要同男人們一同參加生產,只有在冬天裡才有空做鞋,手工做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加上那個年代孩子多,一個農閒,能給全家每人做倆雙鞋的婆姨,已經是特別心靈手巧而且麻利的了。這就自然迫使她們把鞋做的結實耐磨。

陝北婆姨是特別有智慧的!她們能把粗糧雜糧做出許多花樣來,她們能剪出漂亮的窗花而點綴貧瘠單調的生活來,她們能扭出妖嬈華麗的秧歌,她們做的鞋也是凝結智慧的尚品!

做一雙布鞋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往往要提前做很多基礎性工作。當你走進陝北人的庭院裡,你常常會看到,有些家戶的門板上貼著叫袼褙兒的東西,那就預示著這家女人開始準備做鞋了。五黃陸月的夏季,太陽炙烤的日頭,正是曬袼褙兒的好天氣,女人們就會逮個空兒,打一盆熟麵漿,翻出平時積攢的一塊塊碎布頭,在面案上,一層漿糊一層布地拼成二三尺見方厚約2毫米的矩形袼褙兒,然後整張揭起來再用麵漿糊在門板上晾曬,也是農家小院裡的一道外地人看不懂的風景。

剪鞋樣,並不是每個女人都會,巧女人的能耐之一就是剪鞋樣。巧女人剪出的鞋樣不僅合腳,而且美觀。巧女人看一眼對方的腳,或以前穿過的鞋,就能剪出肥瘦適中,尺碼準確的鞋樣來。鞋樣有倆種,一種是鞋幫的樣子,一種是鞋底的樣子。鞋幫有方口的,圓口的,襻帶的,鬆緊口的。每家每戶的女人都收藏好幾家巧女人剪的鞋樣,因而巧女人剪得鞋樣往往是搶手的珍藏品。

秋收一結束,農活能少一些了,女人們就開始做鞋了。農事一忙完,親事就多起來,全家人要穿著嶄新的衣服趕親事,新鞋也是必須的。將要出嫁的姑娘們也要趕在婚前給自己的新女婿送鞋去。這正是一個女人顯能耐的時候。女人們,姑娘們三五一夥,坐在誰家的炕上,一邊說些閒話趣聞,一邊捋起小褲腿搓起做鞋用的細麻繩來。陝北農事爬坡下窪的時候多,穿機制的布鞋經不起折騰就破了。陝北婆姨是聰明的,她們用曬乾的袼褙兒做鞋底,用細麻繩納鞋底,增加了硬度和耐磨度,這樣的鞋穿倆年是沒問題的!

鞋幫也是用袼褙做襯,外面蒙條絨面或平絨面,顏色以黑的,藍的,紅的,葡萄色的為主,講究的裡面再以白細布做裡,上下還延個布邊。巧婆姨納鞋底還有正字和勾連萬字等圖案,普通一點的就做遍納鞋。愛好婆姨做的鞋底,在每一層袼褙上都用白布延邊,這樣做出來的鞋就更精美了。

小時候,冬天夜長了,常常見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給我們做鞋。鞋底很硬,納鞋底時必須用頂針和針鉗輔助才能將針穿過厚厚的鞋底,納一雙鞋底往往要耗費她一週左右的夜晚的時間,成年後的我才能體會到母親一針一線的辛苦,而更使我常常自責的是,我在一段時間裡,寧穿那臭解放鞋,竟嫌棄母親的布鞋!尤其是初中階段,看見同班中一個有錢的叫寧的同學穿著機制的白塑料底板鞋,十分洋氣,心裡怨恨過自己的窮家薄業,現在想起十分懊悔少年的無知和任性!好在天下的父母都能寬恕兒女們自私的傷害!

做一雙鞋,凝結了幾多辛苦幾分汗水,所以鞋到破的趿拉不住時方能扔掉。一段時期裡,村裡供銷社還收購破鞋底,據說用去造土麻紙。所以家家戶戶的碾盤底下的破筐裡常常攢著一堆舊鞋,可見生活節儉的程度。所以愛好置辦家當的人家,常有訂鞋用的拐砧,自己修鞋。最常見的就是給鞋後跟易磨損處訂幾個鐵匠打的蘑菇釘,可是日子長了,布底磨內面磨下去之後,露出的釘子就扎進腳後跟的死繭肉裡,直至扎到細肉引起疼痛才發現!

時代前進,不是忘掉過去歲月的理由!物質的豐富,更不能是浪費點沒啥的理由。小時候每每寫作文,常常描寫媽媽摳吃殘留在籠布上的饅頭渣渣的情節,那是體現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點點滴滴,是五千年文明不滅之魂!反觀而今的教材,悄悄地去掉魯迅的文章,去掉董存瑞、黃繼光、羅盛教、狼牙山五壯士……於是上演了媚日青年穿日本軍服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抖音的醜聞。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志,這是美國人公然地毫不掩飾地對華策略,我們國人都是知道地,但總有那麼一部分人還要投桃報李,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教育的失策!聽說今秋,全國的課本要變,我們拭目以待!我之所以將鞋的的回憶同傳統文化和對國家未來命運的危機意識聯繫起來,絕不是牽強附會之舉,而是所說一種中國人的家國天下合一的哲學觀念,也是樸素的天地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