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么多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

朝阳区热心网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杀开国功臣的事情应该不算少见。或许是因为朱元璋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因此,想到屠戮功臣,便不得不提到老朱这个人了。

多数人会想到胡蓝大狱,但这并非朱元璋杀戮的开端。

洪武十年之前,朱元璋前后一共杀害了两名功臣,如果把死因不明的刘伯温算上,则有三个。他们是:淮安侯华云龙、德庆侯廖永忠。他们两个人的罪名都是违制。

到了洪武十三年,历史上著名的胡蓝大狱才拉开序幕。不熟悉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具体的案件内容在此便不赘述了,只是再提一句,此案历史14年之久,前后牵连着达到45000人,其中便有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这些开国大臣。

来自历代屠戮功臣的传统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当一个王朝尘埃落定的时候,也是这个新君大开杀戒之时。局外人往往觉得这样的帝王无情无义,但是设身处地思考后,不免会觉得这是无奈之举。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虽然无义,但还是充满了人情,即便当初那些打天下的兄弟没有造反之心,但很多事情,已经身为人主的皇帝却无法回避。朝廷毕竟不是梁山泊的聚义分赃厅,这里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礼法,什么时候该跪,什么时候该杀,这些都清清楚楚。

朱元璋何尝想这样,谁不想给自己多几个心腹朋友,但他却做不到。京城不是濠州,禁军也不是红巾军,当初的老友成了镇守一方的将军,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当初自己作为一方诸侯,兄弟们还都是自己手下的骁将,如果哪一天,某一位兄弟也效法自己,那么这朱家的天下,便岌岌可危了。

朱元璋如此,刘邦、赵匡胤也大概如此。新君上位,不只是对于前代人的屠杀,更有对一同建立王朝的同伴的清洗,你们在,我放不开手脚,或者说,我登基前的那些事,你们就帮我永远保密吧。

朱元璋童年的经历

对于朱元璋的了解,很多人都知道其出身贫寒,甚至短暂出过家。其悲惨来源于前朝的暴政与贪污,此事也对朱元璋影响颇深。

他执政期间处分贪污、挪用、空印、盗饷等罪行最重,不惜以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置之。因而,即使功臣如傅友德、周德兴等人以功乱法也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朱元璋自己的驸马因为乱法而被处死,因此,其他人更加不在话下。

洪武九年,空印案案发。这本是从元朝开始出现的一种传统,“元时,官府于文有先署印,而后书者,谓之"空印",洪武建元以来,相沿未改”,地方政府为了方便官员赴京城报销而开具的空白文书,。但朱元璋发现后却认为自己被内外官员联合捉弄,在朝廷内外兴起新的杀戮。

杀鸡儆猴

按理而言,明朝初立,本是用人之际,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功臣,实在令人疑惑,但再看彼时的明朝社稷,似乎也能理解朱元璋的“良苦用心”。1368年,当朱元璋从元朝的废墟中白手起家,他一定在想自己能给后代留下来什么?这一年,朱元璋41岁,李善长54岁,徐达36岁,常遇春38岁,胡惟庸虽然没有确切年龄的记载,但根据他投靠朱元璋的时间,他大概与徐达、常遇春年纪相仿;而此时,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仅仅13岁,未来的燕王朱棣仅仅8岁,建文帝还有十一年才出生,而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书载有明一朝人均年龄仅仅只有三十多岁。

自己死后,后代的子孙谁能接过这样的重任?太子朱标“为人友爱”、“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这符合历代开国之君二世的标准,刘邦以武开国,刘盈以文治国;曹操为武皇帝,曹丕为文皇帝。正统看来,一个朝代应以一个强势的皇帝开国,以一个知书的皇帝治国。但汉朝二世之后便被吕后乱政,曹魏从第三世开始便出现了衰颓的现象,西晋二世便有八王之乱,于是乎便出现了读书=仁慈=软弱的说法。

现在无从知晓朱元璋当时的想法,但透过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他的皇位第一人选还是朱标,当然,也只能是朱标。朱标自幼师从名师宋濂,鲜有机会与父亲征战前线,因而,其能否服众便是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当然是有,最直接的便是用刀剑封口。

明书《名山藏》记载,朱元璋在朱标劝诫自己“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时,怒斥朱标“(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若真是如此,那么胡惟庸与蓝玉无奈成了被杀的鸡。在社稷面前,所谓的出生入死,也不够是一纸空文吧。


一点昊然气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四个字——为了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大明江山永固,继承人又相对弱小,怕那些天纵奇才的军事将领们在自己死后夺走大明江山,为了大明江山永固,就不得不杀调他们,政治需要,利益所在。

朱元璋

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虽然对功臣赶尽杀绝,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所以,他不是暴君,而是一代雄才伟略的杰出帝王,如果要对古代帝王进行排名,那么李世民排第一,朱元璋是绝对的排第二!!!(毛爷爷的评论哦)

我们就不一一细数朱元璋的文治武功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网上搜搜,很详细的。我们就主要侃侃朱元璋杀功臣以及杀功臣的原因。

虽然朱元璋是大明开国皇帝,但是童年确实相当的悲惨。为了有口饭吃从小给地主放牛,父母亲死了没出下葬,后来兵荒马乱的又去做了和尚,可是还得去讨饭吃,因为寺庙也没吃的了。后来在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的帮助下,夺得了江山,坐上了龙椅。他内心深处深深的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自己受过的苦决不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去经历。所以,为了大明江山永远姓朱,在太子朱标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屠杀开过功臣了。

杀功臣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看上去不相干的事情,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正所谓万物具有普遍联系性嘛。在那枯燥的历史资料里面往往隐藏着事实的真相,而诸多历史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那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有兴趣的网友也可以自己的辩证总结。

看过电视剧胡军版《朱元璋》的应该还记得有一情节,而这一情节也可以说明朱元璋杀害功臣的动机。这一情节也是真是的历史。

朱标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掉大批功臣,朱标就立马劝朱元璋:“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朱元璋不作声,叫人找了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标也不是白痴,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他说:“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的刺,这些都是危险人物。”

这件事很清楚地说明了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动机,因为他出于朱元璋本人之口。

蓝玉案

就拿历史上有名的蓝玉案来说吧,因为它几乎把洪武时期所有的还活着的能沉名将几乎一扫而空,统统杀掉了。

蓝玉

案件发生的时间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我们以此为线索,上查一年,下查一年,看看在这时期发生过什么事情。

史载: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病亡,其子朱允炆继太子位。

朱允炆

联系起来仔细思考一下,朱元璋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正牌马皇后所生,而朱元璋能够将他立为太子,足可见他对朱标的感情是相当的深厚的。也正是因此,在朱标死后,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

这个选择应该说也是不错的,从各个方面来看,朱允炆也是个很好的继承人。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允炆太小了,没什么经验,更是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

洪武时期的名臣宿将,特别是那些娇兵悍将,能文能武,只有朱元璋能够驾驭他们,朱标还凑合,但朱允炆就不行了。我老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让人?那怎么办?一个字——杀!!!要保证朱允炆的皇位,就得杀光所有的良弓走狗。

这是目前大多数的史书对朱元璋杀功臣动机目的观点。

所以,朱元璋杀光所有的名臣宿将都是出于政治考虑,为了下一任继任者考虑,为了大明江山永远属于我们老朱家的考虑,政治所需、利益所在。

而那些被杀的名臣宿将基本上是政治的牺牲品。(欢迎关注,一起侃历史)


明朝的天空


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功臣,外行看来,一般是说朱的生性凶残,或者说些什么兔死狗烹之类的感叹话,当然,更深刻一点会说那些功臣也不是什么善类,大多是死有余辜,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历史”的真问题上。

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功臣,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功臣”最初并不是他的“臣子”,而是他的“同事”。对臣子还可以手下留情,对同事,那就必须除之而后快了,就像我是总经理,你是副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你业绩整好了,一样可以当总经理啊。因为我们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都是替老板打工的,你完全可以取代我嘛。而这些功臣是他的“同事”,这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极力掩盖的真相,你光看《明史》或者看明朝官方写的历史,就不容易看出这个真相来。但仔细看还是看得出来的。

朱元璋早年的反元事业,是跟元末红巾军起义在一起的,是属于以小明王韩林儿为首领的反元义军的一部分。他是小明王政权之下的将领和地方军政首长,他的那帮所谓的功臣,也是小明王政权之下的将领和地方军政长官,只是级别比他低一点而已,跟他不是“君臣关系”,而是“同事关系”。

朱元璋成了大明开国皇帝之后所写的反元历史,都是朱元璋的创业史,好像朱元璋一开始就是独立创业,一开始就是“老板”,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朱元璋及江南红巾军是在小明王政权领导下进行的反元事业,他是替小明王政权打工的,朱元璋最初参加反元事业,加入的红巾军的郭子兴部,郭子兴是小明王政权所任命的这支部队的“都元帅”,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迅速崛起,但仍然是小明王政权的部属,1355年小明王政权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江南红巾军的都元帅,另一将领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当年11月,郭天叙、张天佑战死以后,朱元璋以右副元帅的身份成为江南红巾军的最高指挥官。

1356年朱元璋率江南红巾军攻占集庆(南京),小明王政权小明王政权设立“江南行省”,委任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1359年朱元璋平定浙江各地,小明王政权升他为“江南行省丞相”,其实平章和丞相的职权一样,只不过丞相的地位比平章要高一些罢了。1361年朱元璋以江南行省丞相的身份被小明王政权封为“吴国公”,实际上仍然是小明王政权的“臣子”,因为按宋元时代的惯例,高级官员一般都会封国公,不代表朱元璋是“君”。直到击败陈友谅之后,朱元璋成为南方红巾军最大的实力派,1364年他称吴王,建置百官,从些不再担任“官职”,这才算是“君”了。

搞清了朱元璋的创业史的真相,才能明白他和功臣们之间的真实关系。朱元璋长期只是小明王政权的江南地方军政机构的长官,他的平章、丞相的官职虽然让他拥有了江南红巾军最高指挥官的权力,但他的功臣们其实是他的同僚,而不是“臣子”,因为徐达是行省右丞、汤和是行省左丞,李善长、常遇春是行省参政,构成一个领导班子,朱元璋只是这个班子的班长,他们头上的皇帝是小明王,那怕朱元璋做了吴王以后,对外发布命令,还得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格式,也表明朱元璋与功臣们其实是同殿为臣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理解朱元璋为什么对功臣们不放心了,因为平章、丞相只不过是比左丞、右丞、参政等官大一点而已,大家身份是相同的,都是小明王政权的大臣,朱元璋最后能做上皇帝,是因为在反元斗争中不断壮大起来,并最终成功地做掉了韩林儿,结束了小明王政权。朱元璋以小明王政权重臣的身份,利用手握江南红巾军的兵权的实力,成功上位,他对他当年的同事们(也就是所谓的大明的开国功臣们)怎么可能放心呢?

换位思考一下,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的处境隐隐约约就是当年的小明王,而他自己手下那帮手握兵权,又能打仗的功臣们有一天又何尝不可以效仿当年的自己呢!朱元璋做上皇帝,那帮功臣是看得很清楚的,就是造了“小明王政权”的反,可以说大明的开国,就是一场“谋反”,大明的太祖就是一个成功的谋反者,这样的榜样效应,功臣们不心痒才怪呢!所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杀功臣,而功臣们也都大多骄横不法,说他们谋反,大多数人也不完全是冤枉的。


只爱潘多拉


先理一理朱元璋杀死的功臣有有: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开国功臣除了汤和,诛杀的基本上没有💪几个了。



诛杀理由最主要一点, 据说太子朱标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大怒,把一根长满了荆棘的树枝扔在地上,让朱标用手拾起来。朱元璋说:"我是事先为你拔掉棍上的毒刺,让你将来江山稳固,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吗?"


个人认为,朱元璋杀戮功臣有两点原因,一是朱元璋看到太子朱标太过于软弱,害怕😨太子上位后镇不住那些个开国元勋;二是朱元璋本身是造反起家的,名不正言不顺,预防开国元勋学自己来个造反,所以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是“用心良苦”。

(欢迎😊加关注,共同论古今)


千山511


当皇帝就一定完全有帝王思想吗?不一定!如光武皇帝刘秀、宋仁宗赵祯等就不一定完全有帝王思想,而汉武帝刘彻、明太祖朱元璋等就是完全有帝王思想。这里所说的完全帝王思想,就是唯我独尊:众皆为我生、众皆为我死;一言九鼎:口含天宪,出口即政令;君权神授:别人皆伪,唯我为真,世间一切皆为我的真而服务;君威难测:皇帝威权不容侵犯,且皇威游移,不容他人预知。明太祖起于民间,经九死得一生而夺大宝,诚如他自己所言:“朕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人间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其中奸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特令法外加型,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意犯法。然此特权,时处置顿挫奸顽,非守成之君所常用法。”不难看出,朱元璋对自己信心满满,自以为他所做一切,包括非法处置人犯等均是正确的,而且只有他,才能做,后辈君王也不能做。

说起朱元璋大杀功臣,大都以为朱元璋太无情;那么来个换位思考,站在朱元璋的立场上来权衡,可能是不得不杀之了。明朝立国后,为巩固中央皇权,洪武皇帝颁布申诫群臣的《铁榜文》,又编录《资世通训》,告诫臣僚,“勿欺、勿蔽”。又编《臣戒录》、《志戒录》,赐群臣,并交教育系统讲授,这些东西基本上是以前代权臣乱政、奸臣乱国的实例组成,以使朝臣有所鉴戒。而他的朝臣们,对此不大重视,有的还不领情。为了争夺权位互相倾轧,如左右宰相们等,互相攻讦,不让朱元璋省心。如明太祖这样有完全帝王思想的人,岂能容忍,展开了一轮又一轮对功臣的诛杀。历史同情弱者,尤其是军功赫赫的大将,被连根诛杀,让时人与后人费解,于是,朱元璋留下了滥杀功臣的恶名。其实,在当时的封建帝制下,这是作用与反作用力的结果,不宜单方面分析这个问题。历史上每个开囯皇帝都杀过功臣,而朱元璋确是有些嗜杀。


二曲人


杀功臣这种事情自古以来由很多帝王都做了,唯独朱元璋杀的最狠最多,当初随自己打天下的应该除了汤和其他人几乎被杀了,老朱这么做一是有些人功高盖主对自己有威胁,二是太子朱标为人仁义敦厚,老朱怕朱标驾驭不住,想为其扫清障碍。可惜造化弄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最后燕王造反时朱允炆手底下无人可用,这局面不知道老朱知道后作何感想!


说今论古


太平本事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历史上除了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外,恐怕都是这个结果吧。可笑的是朱元璋的兄弟们还和朱元璋开玩笑想做做皇帝的位子,以为朱元璋还是当年的朱重八呢,殊不知权利会改变一个的本性,手握权力私欲被满足时同样的也变得小心翼翼害怕有威胁到他的存在,开国元老对自己知根知底,不可留。功高盖主位而且有深得民心极人臣的大将军,不可留。真正的聪明人要么显露出自己的缺点把柄,让皇上放心,要么自己辞职下甲归田。


劉正氣搞笑视频


为他子孙扫除潜在的危险,有能力的人都杀死了,子孙当皇帝,就算很平庸,也不会有人造反,因为有能力的都被杀光了!子孙后代就可以高枕无忧,安心做皇帝,其实就是为了自家的利益!希望朱家可以做万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