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60餘名黨員代表緬懷「登高英雄」楊連第

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60餘名黨員代表緬懷“登高英雄”楊連第

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60餘名黨員代表緬懷“登高英雄”楊連第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董楠 通訊員 杜鵬飛 賴鑫 文圖

本報訊 “鐵路架在半山腰,火車飛馳穿雲霄”是對隴海鐵路線楊連第橋的生動描述。楊連第橋屬於洛陽工務段楊連第工區,也是隴海線上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橋樑。解放初期,楊連第因徒手攀爬48米高的全國最高橋墩搶修鐵路線被授予“登高英雄”稱號。

8月15日,洛陽工務段、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黨支部及所屬8個黨支部60餘名黨員代表,來到隴海鐵路線楊連第烈士紀念館感受、學習老鐵道兵的精神,併為該工區送上慰問品。

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60餘名黨員代表緬懷“登高英雄”楊連第

(小)60餘名黨員代表緬懷“登高英雄”

8月15日上午,在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黨支部及所屬8個黨支部共計60餘名黨員代表前往隴海鐵路線楊連第大橋,祭掃緬懷“登高英雄”楊連第。

據楊連第紀念館講解員介紹說,楊連第大橋原名為“隴海鐵路8號橋”,位於河南省豫西山區陝縣境內,橋高48米,長l72.5米,是隴海鐵路線最高的橋樑,也是隴海線貫通東西的關鍵工程。楊連第大橋也是隴海鐵路線上唯一一個用人名命名的大橋。

在楊連第烈士紀念碑前,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副指揮長王必強介紹說,今天不僅是一次祭掃活動,更是一次主題黨日活動,要讓大家學習傳承鐵道兵的精神,在以後工作中繼續發揚“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面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面前無困難",的鐵道兵精神,為洛陽地鐵建設事業做出貢獻。

據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副指揮長袁英奇介紹說,中國鐵建是從戰火中走來的鐵道兵部隊,而“登高英雄”楊連第就出自於戰爭年代的鐵道兵第一師,1984年1月1日兵改工為中國鐵建第十一局工程局。中國鐵建有幸參建洛陽地鐵項目,必定繼續發揚鐵道兵精神,攻堅克難,向河洛地鐵及廣大市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案。

60餘名黨員代表還集中參觀了楊連第紀念館、觀看了由央視拍攝的楊連第烈士紀錄片。隨後,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為洛陽工務段楊連第工區準備了夏季慰問品。

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60餘名黨員代表緬懷“登高英雄”楊連第

(小)誰是楊連第?他是登高英雄也是一級戰鬥英雄

據紀念館講解員介紹說,楊連第1919年出生在天津市北倉鎮,1949年2月份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解放軍鐵道兵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為迅速解放大西北,建設大西北,決定急速修通隴海鐵路線。為此,開始搶修八號橋。同年9月,身懷絕技的楊連第僅憑徒手單杆,毫無任務防護措施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登上48米高的“全國最高墩”,用水泥袋子包裹著炸藥,僅用一塊木板做掩板,連續爆破三天三夜,使搶修的隴海線8號橋提前20天通車,創造登高奇蹟,被譽“登高英雄”。

據公開資料顯示,1950年10月份,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11月隨部隊到達鴨綠江,投入到抗美援朝鬥爭中。1951年,楊連第隨部隊到達沸流江大橋,但該橋已經被炸斷,上級要求7天內修復,期間才思敏捷的楊連第摸清了敵機空襲規律,並帶領8名技術人員實行白天搶修,當敵機出現時,楊連第指揮大家隱蔽,而他仍在橋面上工作。就這樣,沸流江橋提前3天修復,江岸上堆積的糧食、彈藥等物資得以順利送往前線。

1952年5月15日下午,身為副連長的楊連第帶著戰士們在清川江橋上檢修時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樑移動了5釐米,立即派人抬來壓機準備移正鋼樑。正在指揮部隊起重鋼樑時,一枚定時炸彈爆炸,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年僅33歲的楊連第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為表彰楊連第的功績,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楊連第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連第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連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他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60餘名黨員代表緬懷“登高英雄”楊連第

(小)“楊連第”連的第19任連長現正參建洛陽地鐵

在中國鐵建洛陽分公司組織的此次活動中,來自地鐵參建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洛陽地鐵1號線1標1工區項目部書記高雲良、高鐵龍門站北廣場項目參建單位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景新影為楊連第烈士碑前敬送花籃。

記者注意到,高雲良和景新影均為老鐵道兵。據悉,高雲良曾擔任過“楊連第連”的第19任連長。高雲良是項目部員工心中的“鐵兵書記”,也是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的道德模範,更是2017年度洛陽地鐵建設十大感動先進人物。

據高雲良介紹說,他曾是原鐵道部第一師楊連第連的戰士,由於工作突出,隨後擔任楊連第連的第19任連長。兵轉工後,他從技術員成長為黨工委書記,他81年參加工作,曾先後參與過兗石、焦枝、武九、京九等鐵路建設。

“細節體現水平,細節決定成敗”這是高雲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目前擔任項目部黨工委書記、生產副經理,並主管秦嶺路站。“項目上不僅要抓質量也要抓安全,而他最拿手的還是節本創效。”項目部一員工介紹說,項目部建設初期,高書記看到有一處空閒廠房,拆了太可惜,經過自己的設計,在普通不過的大廠房,變成了隔斷式的集中辦公區,不僅節約了成本,還便於項目部各部門之間的相互交流。

採訪過程中,項目部員工均表示“幾乎天天都能見到高書記”。

大河報記者被告知,高雲良自來到洛陽地鐵項目後,從未再回過家,但員工只要找他請假回家,高雲良從來都是批准。高雲良說,他每次看到有同事在朋友圈發出一家團聚的圖片,他都會說,“我也想小孫女了,等忙完這兩天就回去看看她,”可這個想法卻一直未能實現,“我也想家啊,可這個項目部也是我的家,咱是老鐵道兵更要擔負起工作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