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理財,其實也是清理自己人生的開始。今天,小行為大家來盤點一下理財困難戶們最容易出現的7大“症狀”。

01 理財拖延症

不知不覺,這個月的工資又花沒了。這樣可不行,要存錢,要理財。明天去買個股票或者投個P2P吧……這兩天工作好累,事情好多,先算了,過幾天再研究理財……

病症

理財永遠在明天。

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病理分析

總是覺得現在錢太少,還沒有準備好,以後等有錢了,有時間了,就可以開始投資理財了。但其實,這都是藉口。拖延症的深層原因還是,懶。

如何治癒

理財拖延症雖不能一步治癒,但也並非無藥可救。首先,養成記賬的好習慣,算清楚每個月自己的收支比例;其次,認真分析,再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每月收入的10%或者20%進行理財。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克服拖延症!

02敏感玻璃心

理財困難戶在投資時往往有一顆脆弱的心。

病症

面對市場大漲或大跌時,會出現心理性的緊張,在投資選擇的種類時會變得膽小、謹慎。

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病理分析

這部分人在投資領域吃過虧,因此會變得小心翼翼和懼怕風險。只要有風吹草動就腎上腺激素猛增。他們形容自己“心臟承受能力太弱”,也被叫做理財玻璃心。

如何治癒

《投資心理學》作者諾夫辛格說:“投資是一樁說來容易做來困難的活動。投資者的情緒無時不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投資行為。”

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理財者,適合保守穩健投資方式,應儘量避開高風險的產品,尤其不大適合股市這種大起大落的領域。

03 急功近利症

他們總是希望把投資回報的週期縮短再縮短,利益變大再變大。

病症

今天投進去,明天就要獲利。以為投資是投錢就能賺錢的事,不考慮風險,只盯著利益。

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病理分析

很多理財者很容易犯下沒有規劃的急功近利症。他們過於注重收益,往往看不到產品背後的風險,對投資回報的預期過高,在投資選擇上不夠理性。

如何治癒

面對投資選擇時,不要過於功利一心只看收益。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Kj=Rf+βj(Km-Rf)”,期望收益率Kj與風險係數βj具有對稱性,風險越小,收益越低,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這就是風險收益均衡原則。

04 優柔寡斷症

舉個栗子:股市大跌,身邊的阿姨大姐,哥叔伯父紛紛秒變炒股專家:“你就該抄XX的底,聽我的沒錯。” “快點全拋了,XX告訴我的” 究竟聽誰的,實在太難了!

病症

理財時猶豫不決,而導致決策上的失誤。

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病理分析

理財困難戶的內心是一部跌宕心理劇。買股票還是基金還是投資P2P,跟從大部隊入市,還是躺在地板上等著抄底?

因為猶豫不確定,所以會導致決策上的失誤。一味猶豫和徘徊,往往容易錯過最佳時機。這一點,在股市行情不好,及時止損時體現的最為明顯。

如何治癒

購買任何理財產品都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對於目標漲跌應設置自己的上限與底線。漲幅達到預期,說撤就撤,絕不留戀。拿股市來說,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反之,股價下跌,觸及自己止損線,該撤也得撤。別報僥倖心理,市場不會為你一人開後門。

05 盲目自大症

這群人在理財上有種特別的“傲骨”。你們不一定錯,但我肯定對。理財領域,看人待物喜歡用上帝視角。

病症

有一幾次偶然性的成功,就把自己當成理財天才。做事武斷,對理財行為過度自信。

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病理分析

“驕傲的白天鵝”典型症狀,認為自己是投資領域的天才。他們的口頭禪是“你就聽我的,準沒錯”、“你怎麼不聽我的話”,他們喜歡把“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喜歡他人忤逆自己的理財判斷。

如何治癒

投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次選擇對的,不代表次次都對。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哪個不是在最成功的時刻還時時懷有危機感,隨時準備著失敗來臨。所以,要有危機意識,要理性分析市場的情況。

06 盲目攀比症

攀比,已經成為社會話題裡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在理財領域,表現尤其明顯。

病症

眼裡只有比自己賺得多的人,看不到虧損的人。

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病理分析

喜歡做不理性的比較,看到別人收益高就眼紅。

如何治癒

投資之初,應該做好整體的投資規劃;投資之後,不要太受利潤影響,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規劃進行投資。市場在變化,收益並非一成不變,不要期望過高,及時收手。

07 消息依賴症

最好有內幕,沒有內幕靠朋友,這是他們共同心態。

病症

過度依賴市場上的小道消息,盲目跟風。

細數理財困難戶的7大症狀,教你告別理財煩惱!

病理分析

理財困難戶在不瞭解自身狀況和市場行情的情況下,輕信市場上的小道消息。

如何治癒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再多的內幕消息都不如自己眼見為實。理財沒有捷徑可走,它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學習和進修。對於產品,要從多方面分析,進行綜合考量,形成自己的判斷,不可輕易盲從。

簡單說來,自己要對自己的錢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