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以「支那」蔑稱中國,國人對他們的稱呼更狠,不是日本鬼子!

在甲午戰爭失敗以後,日本人原本對中國的尊敬蕩然無存,在國內一直以“支那”二字蔑稱中國,後來日本駐華的公使更是過分地商定以“支那”正式作為對中國的稱呼,彼時的國人雖然憤怒,但是奈何政府不作為,只能屈辱地接受。但我國對日本人的一個稱呼,是日本怎麼樣都摘不下來的。

日本以“支那”蔑稱中國,國人對他們的稱呼更狠,不是日本鬼子!

那就是“倭”。各位有沒有覺得這個字很像“矮”字呢?沒錯,在漢朝的時候,因為日本人生得矮小,而且國土就丁點大,所以在他們朝拜天朝的時候,漢皇帝就將日本封為倭國,而日本人自然就是倭人了。

日本以“支那”蔑稱中國,國人對他們的稱呼更狠,不是日本鬼子!

其實在那個時候,我國文化遠遠超過日本,所以日本為了能夠在我國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無論被稱之為什麼都不在乎。甚至有時以“奴”自稱。而直到唐朝,他們才從我國的文化中發現“倭”這個詞帶有輕蔑的意思,請求不要再用這個字稱呼他們。但是國家實力擺在那裡,這個稱號又是那麼容易甩掉的嗎?所以日本人一直是揹著這個稱號至今。

日本以“支那”蔑稱中國,國人對他們的稱呼更狠,不是日本鬼子!

對於“支那”這兩個 ,我想就是日本在那麼年被我國以“倭”相稱後想出來報復的。但是那個時候我國國人雖然沒法做太多,但是已經開始叫日本人做日本鬼子,在言語上絲毫不敗下風。而抗日戰爭的時候,衝鋒陷陣的將士們也是以殺日本鬼子為口號提高士氣。不過這樣的稱呼遠遠比不上用文化技術壓制的“倭”,而歷史的沉澱也會將這個稱呼一直延續下去。

日本以“支那”蔑稱中國,國人對他們的稱呼更狠,不是日本鬼子!

我們要相信,用蠻力取得一時的勝利遲早會被推翻,“支那”這兩個字經過我國責令,早就在四六年的時候日本已經不敢再用了,所以繁華富強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