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一個正走進人生巔峯的羣體,爲什麼活得這麼累?

微信公眾號:37

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有人將中國人太累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種:太看重位子,總想著票子,倒騰著房子,放不下架子,撕不開面子,眷顧著孩子。中年人,一個知識仍在積累增長,人生經驗閱歷豐富的群體,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累呢?

中年人,一個正走進人生巔峰的群體,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壓力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類是無法應對的破壞性壓力。比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車禍等意外事故,或者親友去世等重大變故,或者因自己的問題導致的一些無法彌補的後果等等,這些壓力都超出了人們的應對能力。

另一類壓力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內心的種種衝突。比如與同事之間的衝突,與家人之間的矛盾,繁重的工作,對未來生活的迷茫等等。

這些事情雖然不會給我們的心理造成毀滅性打擊,但是會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給我們造成持續不斷的困擾,很多時候都會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和焦慮。

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壓力是一種生活的常態,它會像空氣一樣填充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個地點和內心的每一個角落。

中年人,一個正走進人生巔峰的群體,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生理原因

人在20~25歲時,生理功能達到一生中的全盛時期。經過短暫的穩定,大約從30歲始,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開始緩緩衰減,每年約遞減1%。隨著年齡得增長,中年人的各項生理機能開始退化,器官系統功能也在減退。如肌肉開始萎縮、彈性降低、收縮力減弱;骨骼出現脫鈣過程,致使骨質密度降低;胃功能減低,使清除體內廢物的能力下降等等。隨之而來的是大大小小得疾病,生理機能的衰退引起心理壓力,讓他們覺得疲倦不已。

當一個人感受到生理衰退和內心無力是,就可能在潛意識中引發一項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有些事能感知到並嘗試與它面對面,有些人則本能地運用心理防禦機制來減緩它產生地痛苦,這種對自我價值的心靈拷問加重了人的心理負擔,最終 使人呈現“中年危機”的心理態勢。

中年人,一個正走進人生巔峰的群體,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來自工作的壓力

在今天的硅谷,蘋果僱員的平均年齡是31歲,谷歌和特斯拉是30歲,facebook只有29歲。去年英特爾的一項裁員計劃中,超過八成的人是40歲以上的員工……

在所有的硅谷高科技公司裡,一個員工如果你到40歲的時候,可能就面臨要被淘汰的局面了。這個時代,放眼國內外,一個人年齡到了40歲的時候,就真的是進入到了一個危險期。

新技術日新月異,人才層出不窮,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面臨著被淘汰得危險,每天都要戰戰兢兢地做好工作,生怕老闆請自己吃“椒鹽魷魚”,這大概是中年群體地內心寫照。

中年人,一個正走進人生巔峰的群體,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來自生活的壓力

中年人不但工作繁重,而且還有家庭重擔。事業成敗、職務升降、人事變動、家境優劣、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無不在心理上掀起波瀾,需要他們去適應,去應付。

社會角色的適應。社會地位的轉變,職務的變動迫使他們加快適應的腳步,原本的同事變成上級或下級,如何處理關係,適應角色的轉變加重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中年喪偶的危機。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很多人再婚是想等自己老了之後有個伴。在生命的長廊裡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婚姻是兩個不同生命體之間的遇見和磨合,夫妻之間經過多年的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相互扶持,,一旦面臨喪偶危機,會對整個家庭的穩定造成影響。

英國伯克斯等有一份報告,調查了4,500位55歲的寡婦中,有213人於丈夫故去後6個月內死亡,佔同下一年齡組死亡總數的40%。雷斯等觀察903例近親死亡的這屬(主要是喪偶),發現一年內他們的死亡率高出常人7倍多。這些數據說明喪偶帶來的精神創傷會極大地損害身心健康。

親子關係的困境。父母輩和子女所處於的時代背景不同接收的知識也有所差異,因此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難免有差異,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差異,容易影響親子關係的和諧。

中年人,一個正走進人生巔峰的群體,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由林永健、蔣欣、童蕾主演的《凡人的品格》講述的就是人到中年面臨的種種困境

在劇中,林永健飾演了一位曾經做過戰地記者的金牌製片人展大鵬。這位深藏功與名的冷酷大叔在職場是高戰鬥力的“殺手”,生活中卻因長期疏於陪伴家人在人到四十的年歲,接連失去家庭和事業,跌入人生低谷。進入人生下半場的他,不僅要步履維艱地重啟事業,還要處理好和兒子、父親之間的微妙關係。

蔣欣飾演的暢歌擁有新聞理想,她的人生因為遇到鐵血長官展大鵬而改變,也在他最低落的時候,幫他重整旗鼓、直麵人生,並最終收穫了與展大鵬的愛情。

中年危機來了,怎麼辦?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的馬斯洛曾在米特曼合著的«變態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11條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其中三條對於中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啟示。

1.具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和個人的成就有“有價值”的感覺

2.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幻想

3.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與目的。

很多時候人的痛苦是因為能力和慾望的天平不能平衡,適當地減少自身的慾望可以換來更真切的幸福感。在孔子看來“吾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規劃好時間。人到中年,很容易感覺時間飛逝,很多事情來不及做或者沒有時間做,這個時候,時間的正確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學習多種技能。所謂“技多不壓身”,多掌握一門技能,意味著多了一種可能,多了一份實力,多了一條出路,即使面臨著失業的危機,也可以笑看風雲。

增長個人財富。按照家庭生命週期理論,35歲以後的生活是屬於成長期。它又可分成兩個時段:一是家庭成長初期,即新生兒誕生到九年義務教育結束,此時由於家庭人口增加,生活費用大增;二是家庭成長後期,即子女進入高中、大學直到參加工作,此時子女教育費用猛增,且子女生活費用也大幅度上升。正確的理財觀念和理財選擇顯得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