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美丽乡村“长”在战斗堡垒上

记者 徐松

国旗飘扬,党徽闪耀,标准化村室设备齐全;“三有”青年、高学历人士、退伍军人注入基层组织——郸城县坚持“硬”“软”两手抓,筑牢战斗堡垒,建强基层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全县523个行政村(社区)渐渐强、渐渐美、渐渐富,美丽乡村正在悄然“生长”。

筑牢战斗堡垒,基层组织有了家

“我们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两建三扶四评’为总抓手,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重建或整体提升,真正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共同的家。”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

该县把建好、管好、用好村级阵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投资1.1亿元对全县所有村级活动场所进行重建或整体提升,被群众形象地描述为“宽敞五间房,中间大厅堂(会议室);两耳图书室,门前大广场”。2017年以来,全县新建的贫困村村级活动场所中,有66个与文化广场、乡村舞台进行一体化建设,并安装了健身器材,进行了亮化美化,且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在非贫困村新建237个,其中180个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贫困村统一配套设施标准整修提升116个。2018年预计新建57个,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这些场所将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舞台。

记者走访看到,该县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使用规范化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建设和规范使用,主房不少于5间,面积不低于114平方米,配套建设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同时制定“八有标准”,即有活动室桌椅、办公桌椅,有文件资料柜,有规范的制度,有黑板、党旗,有旗杆、国旗,有公开公示栏,有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脱贫攻坚办公室门牌及活动室标牌,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布等远程教育设施且能正常使用,最大限度发挥其服务群众的功能,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体化服务,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事情有地方说、活动有地方办、会议有地方开”,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

选好配强“领头雁”,基层组织强起来

郸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侯磊介绍:“我们抓住村(社区)‘两委’换届机遇,尊重民愿、选贤任能,配强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培养和推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进入班子,为基层组织储备人才、补充新鲜血液、注入活力,激发百万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选人有“硬”标准。该县把“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作为选人标准,从源头上选准人选好人,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优、发展本领高、治理能力强、作风品行正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全县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519人,266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20.7%。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高中(中专)学历的占4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2.8%;平均年龄48岁,40周岁以下的占25%;致富带头人561人占18%,退伍军人150人占4.8%,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04人占3.3%。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班子结构更加优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育人有“巧”方法。该县以建设“人人懂政策、个个能办事”的“全科干部”队伍为目标,通过远程教育自己学、县乡党校集中训、专家教授专题讲等方式,同时坚持网络教学与现场辅导相结合,利用全县升级改造过的548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4个红色网络教育家园、两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郸城党建电视频道、“郸城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号等,与“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扶贫日”“丹成大讲堂”等相结合,使乡村干部成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多面手,更好地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通过“党建+服务”,使“红色引擎”在全县脱贫攻坚活动中的动力更强,带动全县134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马力更大。

用足“绣花功夫”,美丽家园建起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建带动有力量,“两建三扶四评”“六村共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整体均衡推进,干部带头、党员领先、群众参与,破解陈年垃圾难题,村容村貌靓化、美化,一座座“清洁村”“花园村 ”应运而生,美丽乡村之花处处绽放。

该县通过“两建三扶四评”之“评清洁卫生户”活动,激励全县群众按照“扫干净、摆整齐、坑塘清”标准治理庭院卫生,并对优秀家庭进行奖励,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评出了村民在讲卫生方面的“争强好胜”,评出了村民生产生活的精气神,评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巴集乡程楼村内点缀着5座小花园,被村民称作“绿博园”。村内道路两侧种植有很多桂花树。村东头有两处池塘,北塘内荷叶连连,鸟儿不时掠过水面,打破了池塘的宁静;南塘内鹅鸭三五成群,看到有人经过便发出欢快的叫声。这是程楼村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实,在村中还有两处废坑塘,从村东坑塘内挖出的土填到这两处废坑塘内,一处改造成了花园、一处建成了村文化广场。

李楼乡大宋村回乡居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通过全民共治,村庄不仅漂亮了,村里还建起了扶贫车间,在南方淘金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还有些年轻人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葡萄园,跟随天豫薯业种上了红薯,成为新时代农民,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全县农村“大扫除”清理出的垃圾哪里去了?原来,该县将农村保洁推向市场,投资3550万元为全县19个乡镇招标4家国家一级保洁公司;投资2526万元建设19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购买26000个垃圾桶,购买垃圾运输车160辆,配备保洁员2360名,保洁员配备超过农村常住人口千分之三的国家标准。“户定点、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已经形成。

截至目前,郸城县已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村163个,汲冢镇邢营村、汲水乡孟庄村等4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村庄”,全县523个行政村(社区)将实现完美蝶变,垃圾围村现象一去不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