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会宁老家心灵深处的炊烟

怀念会宁老家心灵深处的炊烟

怀想炊烟

王维军

我的老家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会宁的乡村风格:高山厚土、土墙泥瓦、藤瓜豆角、鸡鸣犬吠……在家乡,大门正对着的是高高竖起的烟囱。轻如薄纱的炊烟送走了故乡数不尽的日升月落,炊烟在故乡的怀抱里似舞者的飘带、似歌者的乐谱,更似劳动者用锄头写进大地的诗行……母亲坐在灶头前,灶膛里燃着自制的柴禾,载着淡淡草木灰的香气,听见噼噼啪啪的柴禾燃烧声,母亲哼着小曲,醉了炊烟,醉了家常便饭。

怀念会宁老家心灵深处的炊烟

炊烟不知飘出了多少家乡的记忆,也不知流淌着亲人多少的期盼。

山路弯弯,如同炊烟的轨迹,飞过瓦片,穿越树枝,乘着白云,飞越天际。有时炊烟与地面的青草相接,立体世界里,故乡的美尽情地绽放。

夕阳下氤氲的炊烟更有诗情画意。夕阳下,炊烟色彩转换,单纯、潇洒、美轮美奂,毫无保留地与老屋结合。伴着农人回家的脚步,炊烟唤回了羊群,唤回了劳碌一天的乡亲,唤回了伴着月光回家的父母。沐浴在炊烟里劳碌一天的人们,唱着山歌,早把一天的劳累抛到了九霄云外。

炊烟有雾霭的灵动,有薄纱的轻盈,有升腾的激情,更有渲染的豪放。

带着亲切,裹着质朴,自然而谙熟。

其实炊烟是对故乡劳累一天的抚慰,更是房前屋后充实的映衬。

怀念会宁老家心灵深处的炊烟

最美的炊烟在清晨,似懵懂的少年,不经意间就融入了山村。在唤醒劳作的人们的同时,飘向了蜷缩一团的狗、伸腿的驴、扑棱翅膀的鸡……潮湿的露水下,炊烟低沿着瓦片扩散,荡漾在村庄的四周。山里人粗茶淡饭用扎实后,要支撑一天的辛劳。

忙碌的脚步里,带着未散尽的炊烟,把力量夯进了大地。树叶映衬下淡蓝色的炊烟飘忽不定,似乎在寻找着最后的归宿,好像又在眷恋什么。

怀念会宁老家心灵深处的炊烟

炊烟的味道是庄稼人的味道,是草木和秸秆燃烧后散发的朴实。自从村庄有了炊烟的味道,生生不息的生命不断延续。炊烟打破了老屋的寂静,老屋不再佝偻,不再有负重的生活。

炊烟不只是童年的记忆、追溯,它是一生的故乡情结。繁华的都市,寻不到老屋炊烟的足迹。炊烟植根于老屋,植根于故土。其实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心灵的深处早已有股升腾的炊烟,这炊烟就是父母的疼爱。

怀念会宁老家心灵深处的炊烟

即便远行千里,只要带着期盼与眷恋,裹着炊烟的味道,前行中总会充满坚强与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