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代人出了3個歷史學家,其中一個讓三國故事流傳更廣

古代讀書人家的中堂上常常有這樣一副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讀聖賢書,不但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更是把讀書作為一種家風流傳下去。這才是真正的詩書之家。南朝裴家就是這樣的家庭。

裴松之,歷史上有名的史學家,他註釋的《三國志》雖然是奉皇帝的命令做的,但他把這項命令做到極致。

4代人出了3個歷史學家,其中一個讓三國故事流傳更廣

注是古人對比較難懂的古書進行解釋,陳壽的《三國志》寫的過於簡單,給後人留下大力的歷史空白。裴松之之前的注,人們大多采用訓詁的方式,單純對原文進行註釋。裴松之進行了創新,不但增加了很多內容,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裴松之採取了羅列事實的方式。

裴松之的註釋方式為後人提供了一種新模式,而《三國志》那段歷史也因此更加豐滿。三國故事流傳更廣,跟裴松之的註釋有很大關係。難怪宋文帝看完後由衷地讚歎:裴松之可以名垂千古了。

4代人出了3個歷史學家,其中一個讓三國故事流傳更廣

裴松之的兒子裴駰,從小受父親的影響,也很喜歡歷史。他用一生的精力為《史記》作注,有《史記集解》流傳後世,為後人研究《史記》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第三代裴昭明,從小受到家學的影響,精通儒學典籍,宋明帝時做太學博士。南齊時,裴昭明作為欽差大臣出使地方。在桂林,遇到一個自稱“龔聖人”的江湖騙子,說自己有神仙贈送的東西,只要用嘴吹吹紙,自動就有了文字。郡守對龔聖人奉若神明,裴昭明看穿了他的鬼把戲,把他關進監獄問罪。

4代人出了3個歷史學家,其中一個讓三國故事流傳更廣

裴昭明廉潔奉公,即使當了欽差大臣,也不接受底層官員的賄賂。齊武帝對他這一點非常欣賞。

第四代裴子野,從小以孝道聞名,在南齊時期擔任著作郎,負責修國史和記錄皇帝的起居注。

裴子野很博學,當時,有自稱白題和滑國的使者來到南齊。因為以前從來沒有和這兩個國家交往過,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在哪裡,更不知道他們的情況。裴子野根據古書的記載,說出這兩個國家的來歷。

4代人出了3個歷史學家,其中一個讓三國故事流傳更廣

南梁時期,北魏大舉進攻南朝。梁武帝蕭衍讓裴子野寫討魏檄文。裴子野接到命令後,很快就寫好了。蕭衍看完,感慨說,裴子野這人看起來柔柔弱弱的,文章卻很有氣勢。

蕭衍自己的文學功底就很好,是歷史上有名的“竟陵八友”之一,能得到他的讚賞,裴子野的文章可想而知,一定非常好。

蕭衍又讓裴子野晚上給北魏丞相元叉寫一封國書,第二天早晨交差。裴子野回去後一點也不著急,到了睡覺時間倒頭就睡,直到天亮,皇帝的使者來催,他才不慌不忙地鋪開紙,一揮而就。

4代人出了3個歷史學家,其中一個讓三國故事流傳更廣

裴子野寫作最大的特點是快,有人請教原因,他說,別人的文章是用手寫出來的,我是用心寫出來的。“人皆成於手,我獨成於心”成為一項寫作秘笈流傳於後世,這項秘笈道出了寫作的真諦,即用心。用心,才會寫出好文章。把握這一秘笈,會讓寫作者受益匪淺。

裴子野和他的祖父裴駰、曾祖裴松之被後人稱為“史家三裴”。把一項事業堅持幾代人,這樣的事蹟在歷史上並不多。裴家幾代人用事實證明,“詩書傳家久”不僅讓人佩服,也讓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