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Irene_haha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她們待人友善卻常獨來獨往,她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因為她們知道在無意義的喧鬧中她們更喜歡獨處的時光。


友善是她們待人接物的方法,她們喜歡用這樣柔和的方式去善待身邊的人。


所以她們特別有親和力,多數人都喜歡願意和她們來往,但這並不代表著她們願意和多數人保持過份親近的關係。


她們懂得避免無效社交,更注重交真正的朋友和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她們是友善的也是智慧的,明白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時是非多,所以不陷入世間過多的紛紛擾擾。


她們儘量避免世間的喧囂,她們更鐘愛獨處的時光。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這個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光裡才有的。


獨處的時光裡她們可以與自己對話,可以認清自己,也可以不用取悅別人做自然又隨意的自己。



於她們而言待人友善是一種修養,而喜歡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你會看到友善的她們一個人的身影,其實那並不是孤獨而是自由。


荒海拾書


有幾個原因。第一,他心高氣傲。這種人確實友善,但他心裡會覺得你和他不是一個高度的,你達不到他的層次,他沒有想和你一起玩的衝動。

第二,他人前人後大不同。他在你面前表現的友善,實際上很討厭你,根本不想和你有什麼深入的來往。

第三,他的興趣愛好很特別。遇到你會跟你打招呼,但不會找你吹牛,因為你們沒有共同話題。

第四,他內心孤僻自卑。這種人由於心理原因,很難和人打成一片。他不是故意疏遠你,也沒有看不起你,他就是不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

我就屬於第一第三第四種人。我會覺得有些人的玩的東西比較low,或者他們玩的我不喜歡,我玩的他們也不喜歡。我尊重他的喜好,卻很難和他成為好朋友。同時我也有不善交際的一面。


動漫犬夜叉


我就是那種待人很友善、卻總是喜歡且習慣獨來獨往、我行我素之人、我不喜歡扎堆、因為女人堆裡是非多、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我有知心朋友、可以暢聊的那種、但為什麼還會獨來獨往呢、



原因如下:1:我習慣了跟所有人包括知己保持相應的距離、不想太過親密擾亂彼此的生活習慣及生活軌跡



、2:即使價值觀雷同、消費觀也會略有不同、女人的虛榮心和攀比心都是有的、人總會拿自己沒有的跟你有的比、



3:每個人的靈魂生來都是孤獨的、我享受其中、不願被太多打擾、



4:每件事情再沒被打擾的前提下我才能真正的思考、感悟當下!例如:當有事情困擾我內心的時候、我會選擇一個人去某一個地方或者爬山、在這個過程中、內心被困擾的事情迎刃而解、若是大家一起、只是去了某一個地方或者鍛鍊了一下身體而已……



甜利紋飾藝術中心


友善是表示,你和我相處,我不會傷害你。

獨來獨往則是表示,我不渴求你的理解,同樣,我也並不想試著接近你,理解你。

咱們兩個在一個安全範圍內,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好了。

《甄嬛傳》中的端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整部劇中,她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帶著她的侍女,參加某些在她認為,十分重要的活動。

在宮中,她沒有打算和某些人做閨蜜的想法,即便對於她喜歡的皇上,她都保持了剋制。

大概是她明白,愛是虛妄,皇上不可能愛她,靠得太近,反而會讓人生厭。

而宮中的人,又有幾個能真心的呢?她把甄嬛當成了戰友,但是都沒有當成朋友。

大概是因為,當年她和華妃,其實關係也不錯,但是皇上與太后一起設局,徹底將她與其他人的情分剪斷。

久而久之,她明白了,若是不想傷害他人,若是不想被傷害,就只能離人群遠一點,只有這樣,她才可以活得稍微安心,活得稍微有安全感一點。

這其實和大部分獨來獨往的人的選擇有異曲同工之妙。

受盡了家庭、朋友、戀人、婚姻中另一半的傷害,於是只想逃。

被傷害過的人,倘若心存善念,就會變得友善一點,因為他被傷害過,知道如何不去傷害他人,當然,也知道怎麼去用一點手段,就傷害他人。

此外,那些想逃的人,就會變得獨來獨往,因為唯有如此,他們才能讓自己活得安全一點。

或許有人很幸運,不用經歷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糾葛,不過至少應該試著理解一下,不是所有人都是幸運兒。

有些人的遭遇,決定了他們的選擇。

當然,也有另外一些友善的獨來獨往的人,比如《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

這些人選擇獨來獨往,有的是已經是一代大俠,不想再和這個世界糾纏。

有的人選擇獨來獨往,則是想把自己修煉成大俠,他們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必須有所捨棄。

捨棄人世間的關係就是最基本的,你只有不糾纏於世事,專心於自己的事業,才會不斷地開拓進取。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皇帝的後宮,不是用來愛的,只是用來繁殖的。

一個人沉溺在世間的人際關係裡,久而久之,就會讓自己的生活一團亂麻。

只有擺脫人際關係的束縛,才能輕裝上陣。

獨來獨往的人,有的是受夠了人類的傷害,有的是受夠了人類的喧囂,有的則是為了追尋內心的腳步。

保持友善,則是一種道德,既然不能脫離人世,那就把芸芸眾生視作一個人,他們不好不壞,只需要微笑對待。


林一行


獨來獨往並不代表這些人是孤僻的人。一個友善而獨來獨往的人,很有可能是一個內向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生理層面,內向和外向的人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與生俱來,在嬰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並會在一生中保持相對穩定的風格,很難被真正改變。

其中,內向的人對刺激更為敏感。當面對刺激時,內向的人感受到的喚醒更為迅速和強烈,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內向的人會更傾向於獨來獨往,因為他們更容易被刺激干擾而分心。

以下再為大家分析5個關於內向者的常見誤解:

1. 內向 = 害羞/社交焦慮?

內向與害羞/社交焦慮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慮是指參與社會交往時感到焦慮、緊張,在生理上還可能會有出汗、發抖、口吃等等現象。社交焦慮者之中的很多人,內心是渴求與他人接觸的,只是對外部評價(尤其是負面評價)過分關注和過分擔憂,對犯錯誤的恐懼和尷尬,阻擋了他們與人交往。

與之相比,內向的人並不害怕社交活動,不參與活動其實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敢”,而是“不想”,獨處讓他們感覺更舒適。

2. 內向的人是自卑的?

並不是,很多內向的人,內心都是堅定而強大的。

圖自pexels

3. 內向者不善言辭,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內向者並不是喜愛沉默,也不是討厭與人打交道。

他們只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閒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內向者更適合並擅長於一對一的談話或和少數幾個人的交流,並偏愛有內容和深度的談話。

另外,很有趣的一個研究表示,以口才謀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聲演員、演說家)中,內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簡單說來,內向者的寡言、獨處等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而是“不想”。

4. 內向者不如外向者那麼快樂?

外向者總被認為是樂觀、精力充沛的。內向者可能會因為沉默而被貼上“不合群”、“高冷”的標籤;需要在家裡獨處休息的內向者總是被朋友勸出門“放鬆一下”;內向的孩子雖然自己並沒有什麼不適,卻可能會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強行要求“變得活潑些”,等等。而這些經歷可能更容易帶來困惑和自我否定。

但人格特質其實與快樂無關。內向者並不是不快樂,他們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類型的快樂,比如沉浸在無人打擾的平靜中,讀一本書。

5. 內向的人不適合做領導者?

事實上,在各行各業的領導者中都有內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們是內向的人。

內向者非常適合做領導,因為選擇自主性更強的、有獨處機會的工作,可能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領導者崗位上的內向者是更好的傾聽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細節、更擅長收集信息、激勵員工,也善於思考抽象的藍圖,對於決策更慎重。特別是,他們往往能夠在管理團隊中的外向者時很有自己的一套。

以上。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看上去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我就是這樣的人!

這一點都不矛盾,這是因為獨來獨往是性格,友善是人品。

我從小到大,別人都比較容易接受我。記得高一時,我和一個女同學聊了一下午天,晚上她就寫日記,說我真是值得交往的朋友!(日子是因為她沒蓋起來,我無意間看到的)。

工作第一年,和我一起進去的同事都蠻喜歡我,他們說我“與世無爭”,其實我也不是與世無爭,只是不懂,也不喜歡耍心機而已。我對人會比較真誠,而且誠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特別是同性的優點,我不怎麼會嫉妒別人。



後來,一個同事兼領導在吃夜宵時告訴我,“你給人的印象是:初看比較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但相處久了卻很舒服。”

我想,這個拒人於千里之外,就是我獨來獨往的原因吧。我喜歡獨處,因為獨處讓我輕鬆,愜意。反而是人多了,各種聚會時,我會很容易累,疲憊。我大概是典型的內向性格。內向不是說不愛說話,甚至不會說話,而是內向的人在人群中時,會消耗體力,獨處則可以補充體力。這和外向剛好相反,外向的人在人群中反而精力旺盛。



現在我周邊人也對我不錯,前幾天我生病了,一個女朋友晚上十一點多還給我送湯。我也喜歡他們,但對於她們說每天一起去跑步,我就不想去了,我喜歡一個人跑。

所以,友善和獨來獨往是不矛盾的,友善是人品不錯,能受別人歡迎,獨來獨往是性格內向


劇評社


待人友善是做人的基本法則,,獨來獨往是人的性格觀念和社交理念。友善和獨來獨往並不相悖,是一個人面對人際和生活的選擇。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不一定就是孤僻的人,他們只是選擇性的交往或者朋友比較少而已。

獨來獨往的人,有的是覺得自己能力強,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有的是不願意和別人溝通,比較內向。

從心理角度來說,外向型的人喜歡熱鬧,喜歡待在人群中,享受那份熱鬧的感覺;而內向型的人,一般喜歡獨處或者 和一個人或者和幾個人呆在一起。

我個人覺得朋友不在於多,而在於是不是真心;真正的朋友不在乎是不是朝夕相處,而在於一種默契;真正的朋友可以相對無語而勝有言,心領而神會。


大王207362831


因為有些人已經成熟到明白:

我們沒有必要和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成為朋友,沒有必要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平均分配給每一位朋友沒有意義,做的事情沒有必要滿足所有人的期許。

他們明白鄧巴數字,瞭解心理距離同心圓,懂得對身邊的人好,有三五至交好友,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懂得說不,並且非常明白如何不給別人、更重要的是給自己添麻煩。

所以他的友善,只是一種修養,並不意味著承認你在他心中的地位。他的獨來獨往,僅僅是與你的圈子沒有交集而已,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圈子。

從大環境來講,這是從熟人社會往陌生人社會轉變後非常正常的社交適應行為。收穫幸福的目的不變,環境變了,當然我們實現的方式會進行調整,很自然。

叔本華曾經這麼總結: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


微榆林


這並不矛盾的,友善是待人接物的表現,獨來獨往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就有這種傾向,可以和朋友在一起高談闊論,擼串喝酒,也喜歡獨來獨往,追求內心的寧靜。

我特別喜歡山水,小時候生活中平原中,對山總有一種親近的感覺,望著遠山,感覺有的像沉睡的姑娘,有的像靜思的紳士,自己會凝望著遠山,心潮起伏。記得初中時,當我第一次聽到長江的濤聲,內心就像開水沸騰一樣,彷彿是一種召喚,穿越時空,徐徐而來,那感覺終生難忘。

總之,喜歡獨來獨往的人,都很獨立,有自己的想法,不想過多地介入到紛雜的他人世界,相反,更喜歡接觸自然,體驗自然給自己帶來的寧靜。


蟬山寫書法


因為人家屬於那種內商高的人:看人行事。為人友善說明對方一定會有朋友,所以不用糾結對方為什麼總是一個人,是沒有朋友的問題嗎這個想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內商。內商是是內向者高情商的群體的情商。什麼?內向者也有情商?是的,內向者也有情商。那麼,這個友善者有什麼聯繫呢?友善者一般話少,疑惑說話有質量,沒有多餘的廢話。屬於內向人群外向型的一類。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人家有時候一個待著,看著沒有幾個知心朋友,但總會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有許多死黨幫助他的原因。

而直接原因,就和他的內商有關了。第一:內向高情商人群看人下菜。

一般來說,內向者不容易洩露秘密,也不屑通過利益交換去獲取利益,換句話說,外向者的社交他們並不熱衷,他們熱衷的是,在人群中發現容易交往的人群。之所以友善,不過是他們想平衡關係的一個招術罷了。其實你觀察也會發現;與內心者交往,無論是小白還是成熟的內向者,他們不會輕易讓你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通常,讓你知道的都是對方想讓你知道的。這類人也極其恐怖,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的憤怒點和出招點。

而外向情商高的人,雖然在人際中如魚得水,但實際上他們能從中獲益的程度很少,因為,除非外向者他們自己本身有能力,不然大家都是口舌之交。

然而對於他們來說,這種社交是無意義的。

而友善的內向者,他們的眼睛則非常準,如果沒有很好的人,通常是點頭之交,如果覺得那些人可以交往,則展現非常高的情商,因為本身話少時就已經十分讓人印象深刻,展現情商時,就把一個人輕鬆拿下,發展成為死黨。而一般成為死黨的人,一般都是願意為內向者出生入死的。所以,如果一個內向者真的不和你聊天,有可能是對方自卑,也有可能,是你入不了對方的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