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引进拉丁文,用拼音辅助学习汉字呢?这是否可以说明汉语冗杂难学?

A賣滴


第一,使用拉丁文给汉字注音,是明代末年以来的事情,其背后是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时至今日,西方文化仍然是强势文化。后来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是对几百年来各种拉丁字母注音方案的总结。既是承认历史事实的体现,也是和国际接轨的需要。

第二,汉字在很早就走上了表音化的道路,只不过这个路走得比较复杂。比如在《说文解字》里面,形声字就已经占到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比重。但是,在普通话没有真正普及的时代,是无法做到使用真正的表音化文字的。

第三,汉字、汉语是两个概念。采用拉丁字母注音的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不用拉丁字母,用民国时期的注音字母一样可以给汉字注音,而且效果不差。

汉字难学也的确是事实,比如最近日本学者高田时雄在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自己最新研究成果时说,吐蕃在占领敦煌的时候,当地人学会了藏文——藏文字母只有30个,比汉字更容易学,所以吐蕃统治时期,以及吐蕃统治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有一些汉人开始用藏文字母来书写自己的语言。


再如东干人,就是清代同治年间因为战争原因,从陕甘地区逃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回族后人。他们到了人家那里生活以后,一开始用阿拉伯字母记录、后来使用拉丁字母、再后来使用了斯拉夫字母(就是俄文字母),来记录陕西话、甘肃话,对于小范围沟通,也完全没有问题。

第四,虽然汉字难学,但中国长期方言复杂,汉字又承载了太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具有跨时空沟通的价值,说不要就不要可没那么简单。

综上,汉语不难学,但汉字的确难学,然而不能轻言废除。


八砖学士


这恰恰说明了汉字的优势和便利。

英语发音也是需要辅助的,比如音标。英语、德语、法语都是表音文字,英国人看到什么,发音后就可以写出来了,比如英国人看到石头就根据发音就写成stone,德国人看到石头就根据发音写成Stein,丹麦人看到石头就根据发音写成sten,荷兰人看到石头就根据发音写成De stenen。

这些根据发音写出的文字是不是很像?但就因为发音不同,导致写出的文字就不同了,就变成了两种语言。如果中文也像拉丁文一样,发音不同就导致写出的文字不同,那中国所有的方言都会写成不同的文字,也就成了不同的语言而不是方言了。

中文可以引进拉丁文来标记发音,然后就可以把不同的方言变成同一种发音,这就是普通话。但英语、德国、法语、荷兰语虽然都有自己的音标,可是却无法引进任何东西来统一发音,为什么?因为统一发音就要改变文字,比如德国人要是把石头的发音改成英国人一样,就得把石头从Stein改成Stone,让德国人改变文字,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是汉字冗杂难学,而是更加包容并蓄。


上丞工作室


每种文字都有自己的特色,以及自己的文化,并不能因为引进拉丁文,用拼音辅助学习汉字就说明汉语冗杂难学,汉语拼音是拼写汉字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仅仅用于语音教学。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的,采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或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起来并不方便。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采用以前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汉字积累,而且不易被掌握,在建国以后,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国民摆脱文盲,为了更快更好的让国民掌握汉字,就需要一种更好的工具,这才有了后来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在汉字教学中起了很好的作用。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一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简称“注提”。儿童首先用一个月左右学好汉语拼音,然后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寓识字于读写之中,用汉语拼音阅读和作文,在阅读和作文中逐步增加汉字,最后达到全部用汉字阅读和写作。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智力各个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这项实验在全国进行,并编写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材。这样通过学会汉语拼音后就可以自己学习更多的汉字,增长自己的学识。

汉字不光是一种文字,它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也是见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热爱传承,而不能认为是冗杂难学,提起书法,哪国的文字有我们的汉字美,这也正是我们自豪和骄傲的。

汉语拼音也是经过很多的修改才成为现在的样子,汉语拼音的起源感兴趣的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孔小凡大人


我国算术教学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用拉丁字母,通行乐谱用西方音符……这是国际文化相互促进的结果,并非我国本有文化不够先进高明。

以数字为例,财务工作中,至今仍用始于唐朝、完善于明代的防篡改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如果照搬阿拉伯数字,1易改7,0易改8……足见汉字计数的优越性。

再说音符。在法国人还没公布最新发现之前,16世纪明朝王子朱载堉已经通过自制81档超级大算盘反复计算,首次公布了注定流传世界乐坛的“十二平均律”。在西方音符未必诞生时,中国古人就已在用汉字记录音高,名为“工尺谱”。例如,近代常见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在没有西方音符可用的时代,中国乐坛书面传承从未停滞。至今还没有谁说过工尺谱有多“落后”。

汉语拼音也非原本就采用拉丁字母,之前曾用“注音符号”,都是汉字基本构件,例如㞢zhi彳chi 巜g 丂k 丆h等等。它们是民国学者在明代传教士所创作的音译札记基础上,所做整理创新,至今台湾地区仍在使用,大陆地区的官方字典也仍作为辅助读音符号,附注于每个汉字的拼音后。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领导高瞻远瞩,意在积极接轨国际文化交流,在多个拼音方案对比讨论后,最终决定的推广采用拉丁字母方案,使用至今。

由上所述,结合数字、音符相关知识可知,所谓汉语冗杂难学,我认为是未能找到启蒙教学规律罢了,教师教得没头绪,学生学得困乏无趣。

为此我已另辟蹊径,用尽汉字部件编成韵文,从“太乙屮二匸四象”,到“丹田宀气匃长生”,字字不重复,句句有实意,功比《千字文》,简明集成364句,便于一年为期,帮助幼儿入学前奠定识字基础。经过实测,效果不错。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我头像,到我“视频”栏目观看样片专辑。


用户73540237709


汉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文字;另一个是读音。和西方语言不一样,比如德语,即使你不认识德文,也可以非常流利的读德文。

汉字则不一样,即使你认识这个字,但是却不知道它的读音。这时候,就急需一种简而易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应运而生。拼音拉丁化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识文断字的方法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

汉语拼音从音位学的角度出发,比较好的解决了汉字注音的问题;也使得提高识字率,扫除文盲的文化普及运动步伐加快。

两千多前,始皇帝只能做到“书同文”,缺做不到“音同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对汉字注音。

后来中国人也做过不少尝试,比如说“切”或者“反切”就是其中一种;但是因为各地方言相差巨大,即使用了“反切”,仍然无济于事。

真正能够解决“会认不会读”这个问题的,还是汉语拼音,这是中西结合的典型,也是文化碰撞的范例。而且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又于国际音标中辅音元音极其类似。

因此,熟悉了汉语拼音再去学习国际音标;或者学了国际音标再来学汉语,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闲看秋风999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在联合国发出的文案之中官方语言会被印制好几份,而汉语的那一份永远是最薄的。汉语都可以用汉字来构建出新的词汇,如同“网购”“手游”这些都是因为汉字的组合而产生的。而英语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新词汇。而我们汉语只要汉字能够认识两千以上就可以熟练的使用汉语。这就是汉语独特的魅力。有好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引进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主机游戏鬼


汉语教学引入拉丁文主要是为了给汉字注音,这也是各种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汉字难学。汉字是中华民族伟大发明之一,汉字最早主要是象形文字,以后逐步发展为形声、会意文字。现代汉字主要是形声字,是表意文字,很多汉字能直接表达其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