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方的父母,這件事情上最好「吝嗇」點,孩子長大會感謝你

1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通過對數千個樣本進行分析,然後得出一個結論:決定孩子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高智商或者很強的高情商,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以及承受挫折和抗壓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教育界普遍提倡Grit(堅毅)教育的原因。

而往往生活當中的一些小細節,卻打擊了孩子堅韌的品格。有一次我帶著小小費在一家快餐廳吃飯。在我們桌子旁邊,坐了一家人。包括兩個老人、一對年輕的父母,還有一個大約3歲左右的孩子。

當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飯時,其實也就比劃了兩三下。老人家特別開心地說:“孩子你真棒!”可是,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能力獨立吃飯了。在美國,一些訓練得當的孩子,能遊刃有餘地自己穿衣。那麼,這個小孩自己吃飯,難道不是應該的?值得那麼誇張地讚美嗎?

這一個現象在中國卻特別普遍。中國的家長,尤其年輕一代,非常喜歡用“你真棒”來鼓勵孩子。這種表揚背後,折射的是讚美的草率。

再大方的父母,這件事情上最好“吝嗇”點,孩子長大會感謝你

說到底,誇獎的目的是讓孩子內心有目標感,希望給予孩子更大的努力能量。

那種隨便就說“你真棒”的家長,只不過是為了暫時安撫孩子,讓他們更加懂事和聽話而已。這種讚美教育的盛行,與教育的速食化有何差異?

2

學會做一個“吝嗇”誇獎的父母,也許會收穫不一樣的孩子。“吝嗇”誇獎,指的是不要隨意誇獎。物以稀為貴,每天表揚的次數偏多,會顯現不出表揚的重要性,適當的表揚,才能發揮出表揚的價值。

記得我年幼時,爸爸非常“吝嗇” ,他很少誇獎我“你真棒”。以至於長大後,再回顧自己兒童時的經歷,反而覺得父母好像不近人情,因為他們說了太少“你真棒”。

但正是這種吝嗇,反而讓我更加渴求得到他們的鼓勵。我記得有一次參加手風琴比賽,經歷了辛苦地練習,過五關斬六將,最終艱難地獲得了一個好名次。原本以為父親會誇獎我,可我的爸爸沒有說“你真棒”。他只是說“嗯,還可以”。

從小到大,不知道聽了多少遍“還可以”。但正是這種並不極致的表揚,反而鞭策著我不斷前進。於是,這樣的吝嗇又讓人釋然了。

再大方的父母,這件事情上最好“吝嗇”點,孩子長大會感謝你

3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兒童心理學試驗。隨機選了一個幼兒園,讓他們解決難題。完成以後,對一半的幼兒說:“你們答對大部分的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只有20%的問題沒有回答上來,你們很努力了。”

接著給這些孩子兩種任務:一種可能會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另一種是有把握做得非常好。結果2/3被誇聰明的孩子就選擇那些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

人生是長跑,抗壓能力、不服輸地努力,才是笑到最後的法寶。正如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德韋克教授所發現的那樣,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

每個健康出生的孩子,天賦本就相差無幾,“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因此,表揚孩子,要說“媽媽看到你的努力了”“你正在努力,再堅持一下就好。”

再大方的父母,這件事情上最好“吝嗇”點,孩子長大會感謝你

“你一點都不怕困難,太難得了!”“這個方法真有新意,我都沒想到!”多用這類突出細節、肯定努力、讚揚勇敢擔當等品質的表揚語言,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讓人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