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聊一聊現在的「惡搞文化」了

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可以無成本複製和快速傳輸等特點使得通過網絡的惡搞變得廉價而高效,在激起參與者興趣的同時也導致花樣層出不窮。更為重要的是,網絡惡搞行為在網絡快捷支付技術的幫助下實現了更為及時、豐沛的經濟支撐。這使得惡搞亞文化群體生產自身亞文化風格、亞文化資本的效率大大提升。在亞文化資本可以與外部經濟資本充分轉換的情況下,網絡惡搞亞文化群體的自由與活力就得到了明顯釋放,這與伯明翰學派所面對的傳統亞文化群體的面貌形成了鮮明對比。

是时候聊一聊现在的“恶搞文化”了
  • 更多材料和更快傳遞

前網絡時代的惡搞亞文化活動,經常以被成年群體發現、破壞以及對青年群體進行懲罰而告終。進入網絡時代,青年人終於可以把惡搞活動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成年人既不擅長上網,也不會輕易阻止青年人上網(因為電腦是被當成學習工具向家長們介紹的),使得青年人被“賦予”了充分的自由。在網絡上,他們通過論壇、QQ群、微信群等方式溝通,使得網絡惡搞呈現了新面貌。

由於需要媒介技術和平臺的支撐,基於視頻的惡搞註定只能在互聯網時代發生。淮秀幫則創作了《還珠格格新白娘子傳奇——經典傷不起》惡搞配音,在內地、臺灣各大網站廣泛流傳,還上過湖南、浙江、福建等地的電視臺。系列惡搞劇《萬萬沒想到》更是在播出期間創下點擊率單日過千萬、24天破億的記錄,被譽為“2013網絡第一神劇”。

是时候聊一聊现在的“恶搞文化”了

網絡惡搞視頻往往一經出現就受到熱烈追捧,使得這種亞文化發展態勢蔚為壯觀。新媒介環境下,亞文化群體可以自由獲取、處理文化符號,對此可以進行簡單分析:首先,網絡時代(特別是寬帶時代)使得個人傳播大容量的視頻節目成為可能,這是技術對內容的推動和解放。其次,網絡社會是“視覺文化”佔主體甚至霸權地位的時代,而在視覺文化之中,又是動畫(視頻)比靜態的圖片更具有視覺衝擊力。這使得基於視頻的惡搞行為特別受網民喜愛。再次,相對於文字符號來說,視頻內容難以通過“關鍵詞過濾”等方式進行把關,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另類亞文化觀念的傳播。最後,其他配套的網絡技術文化的發展對網絡惡搞視頻亞文化的興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效。比如說,淘寶網的出現和繁榮,使得很多團隊不再為找不到服裝、道具發愁。優酷、愛奇藝等在線視頻網站的發展,則為他們提供了便利的宣傳平臺。

是时候聊一聊现在的“恶搞文化”了
  • 更多金錢和更多活力

在信息層面獲得自由的同時,還應當看到網絡環境中出現的新型支付方式給亞文化群體帶來了很有用的幫助。在前網絡時代,青年群體試圖進行一項需要花錢的惡搞活動時,往往會顯得很困難。因為第一青年人沒有錢;第二錢是實體的,如果青年人之間隔得比較遠就不容易匯聚起來;第三即便錢匯聚起來了,想要購買的東西可能又不容易買到。

當進入互聯網時代,青年群體之間試圖進行金錢轉移就變得很方便了。這一點特別體現在2004年前後支付寶誕生,以及2013年微信支付誕生,當然與之相伴的條件還有智能手機的普及。在這些條件的聯合推動下,青年亞文化群體需要籌集資金只需要公佈一下支付寶賬號,或者曬一下微信轉賬二維碼就可以了。而當亞文化群體容易得到資金支持,就會多了堅持運行下去的支撐力。由網紅“教授易小星”擔任導演,網配紅人“白客”擔任主角的系列惡搞視頻《萬萬沒想到》團隊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這個團隊在沒有成名以前運行的非常艱苦,很多次來到了資金斷絕,難以為繼的邊緣。但就是憑藉著網絡集資的便利性,從支持者那裡得到了繼續前行的資金。

是时候聊一聊现在的“恶搞文化”了
  • 自由和財富推動亞文化資本增值

亞文化資本概念是學者薩拉·桑頓在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的基礎上提出的。桑頓認為“亞文化意識形態是一種手段,年輕人通過這種手段想象他們自己和其他社會群體,堅持他們的獨特個性,確保他們不是芸芸眾生裡的無名之輩。”

桑頓“亞文化資本”概念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可以向經濟資本轉化:“人們認為最終使文化資本成為資本的條件是它可‘兌換’(convertibility)成經濟資本。雖然亞文化資本可能不像文化資本轉化成經濟資本或金融報酬轉化成文化資本那麼容易,但是酷樣也會產生各種職業和收入。”

顯然,按照桑頓的邏輯,無論20世紀60~70年代的“光頭仔”,還是21世紀的網絡惡搞群體都擁有“亞文化資本”。但是時代條件不同,會不會導致亞文化資本在內容、生產方式、轉化速度等指標上出現不同呢?我們先以《萬萬沒想到》這樣的網絡惡搞視頻劇組為例,他們可能具有的“亞文化資本”應當如下:

  1. 實物層面:即惡搞視頻本身情節編排。(各種人設以及正邪價值觀、結局等)

  2. 風格層面:透過惡搞視頻傳遞的亞文化價值觀,包括語言(口頭禪、網絡段子、髒話等)、動作(有標誌性的手勢、身體姿勢)、髮型服飾(各種故意違反常規的拼接)等。

  3. 認可層面:粉絲規模和支持力度,媒體評價,發展前景。

再按照同樣方式,歸納一下比如“光頭仔”群體的亞文化資本:

  1. 實物層面:他們的揹帶褲、馬丁靴、平頭短髮

  2. 風格層面:他們崇尚陽剛之氣(因此與陰柔的摩登族不和),熱愛足球,捍衛本地純潔性(並因此毆打外來移民)。

  3. 認可層面:缺乏媒體正面宣傳,只有群體內部的認可。

根據歷史認知,在這裡可以歸結的是,“光頭仔”群體的“亞文化資本”處於一種雖然顯性(即可以分辨)但是難以延續的狀態。外部如政府、媒體的敵視,使得這種資本處於自生自滅,無法與外界經濟資本轉化來推動自身成長髮展的環境。而反觀《萬萬沒想到》這樣的網絡惡搞視頻團隊,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的惡搞行為沒有被政府取締,也得到了媒體正面報道,因而也就贏得了經濟資本的青睞——這一切使得他們以“風格”為核心的亞文化資本,可以在和經濟資本的不斷交換過程中,日益發展壯大。

是时候聊一聊现在的“恶搞文化”了

從這一點也可以初步看出,在網絡時代對研究青年亞文化與主文化之間關係的方法進行更新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

是时候聊一聊现在的“恶搞文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